典藏作家

白萩

白萩

白萩

性別:男
籍貫:臺灣
出生地:臺中市
出生日期:一九三七年

學經歷

  • 簡介

  • 白萩,本名何錦榮,臺灣省臺中市人,一九三七年生。受過日文教育,光復後學習國語。省立臺中商職高級部畢業,經營廣告美術設計公司。一九五二年開始接觸新詩,嘗試創作新詩及散文,發表於臺中《民聲日報‧副刊》。同年水彩畫參加中部美展獲特選。一九五四年發現《公論報》上的藍星週刊,開始大量詩創作及投稿。一九五五年,以〈羅盤〉一詩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新詩獎,與林泠同被譽為天才詩人。

    白萩自述其創作歷程可簡單劃分四個階段:《蛾之死》是第一階段;《風的薔薇》是第二階段;《天空象徵》、《香頌》、《詩廣場》是第三階段;《觀測意象》是第四階段。在《蛾之死》的階段是他追求現代派的作品,詩集裡收錄四首圖象詩是為了支援林亨泰所寫的符號詩。《風的薔薇》是對當時現代主義和存在主義思想所產生的作品。經過生活的奮鬥,開始體認到詩不只是形式的變化,而應更深刻地表現生活的現實感,《天空象徵》是此思考脈絡下的產物,嘗試綜合現代主義以及現實主義。《香頌》以及《詩廣場》都是接近生活日常口語,表達生活感觸的詩作品。《觀測意象》時期因商務工作繁忙,寫作量減少,收錄的詩作年份橫跨長達二十年,收有二十首詩。

    白萩早期曾加入紀弦「現代派」,《藍星》詩社,接任《創世紀》編委。一九六四年白荻與林亨泰等人共同創組《笠》詩社,發行《笠》雙月刊,與韓日詩人合作,編輯出版《亞洲現代詩集》。曾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新詩獎、吳三連文藝獎,榮後臺灣詩獎,臺中市大墩文學獎文學貢獻獎。著有詩集《蛾之死》、《風的薔薇》、《天空象徵》、《白荻詩選》、《香頌》、《詩廣場》、《風吹才感到樹的存在》、《自愛》、《觀測意象》及詩論集《現代詩散論》等多種。

■ 創作風格

白荻在語言上通過重新鑄造和組合,使我們的思想活脫脫地呈現於文字的結構裡,且不堆疊虛華的文句。因此造就深刻的韻味,想像力緻密,致力探討生命,富悲劇精神。

■ 作家成就

  • 1952年 在臺中民聲日報副刊發表。水彩畫參加中部美展,獲特選。
  • 1955年 六月廿四日,以〈羅盤〉一詩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新詩獎,與林泠同被譽為天才詩人。
  • 1957年 作品被選入《中國詩選》,由墨人、彭邦禎主編,高雄大業書局出版。
  • 1959年 〈囚鷹〉一詩被選入《當代中國名作家選集》,由丁穎主編,文光圖書公司印行。
  • 1960年 〈囚鷹〉、〈羅盤〉兩詩被選入《十年詩選》,上官予主編,明華書局印行。〈由詩的繪畫性談起〉一文發表於《創世紀》十四期。
  • 1961年 作品七首被選入《六十年代詩選》,由張默、瘂弦主編,高雄大業書局出版。
  • 1962年 作品四首選入《中國當代新詩選》
  • 1964年 與林亨泰等十一人共同發起《笠》詩社,並為《笠》同人。
  • 1965年 作品七首選入《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鐘肇政主編,文壇月刊社出版。
  • 1966年 〈雁〉一詩刊登於《創世紀》二十三期。作品一首選入日本《詩學》雜誌發表之「現代中國詩特輯」。
  • 1967年 作品七首選入《七十年代詩選》,由洛夫、張默、瘂弦主編,高雄大業書局出版。
  • 1970年 作品三首被選入日文版之《美麗島》詩集,由東京若樹書房出版。作品七首被選入《中國現代詩選》(Modern Chinese Poetry),葉維廉編譯,美國愛荷華大學出版。
  • 1973年 作品首選入榮之穎女士翻譯的《臺灣新詩選》(Modern Verse From Taiwan),
  • 1976年 作品十五首選入《中國現代文學選集》英文版,由國立編譯館編譯。作品三首選入《中國現代詩選》,許世旭編譯,韓國乙酉文化社出版。作品十首選入《八十年代詩選》,大荒等十二人合編,濂美出版社出版。作品十七首選入《當代詩人情詩選》,王牌主編,濂美出版社出版。
  • 1977年 作品二十六首選入《當代十大詩人選集》
  • 1979年 作品四首,選入《小詩三百首》一書,羅青編,爾雅出版社出版。作品四首,選入《臺灣現代詩集》,日文本,北原政吉主編,日本熊本市書房出版作品十首,選入《美麗島詩集》,笠詩社出版。
  • 1980年 作品九首,選入《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乙書,瘂弦主編,天視文化公司出版。
  • 1981年 〈羅盤〉一詩選入《大家文學選》詩卷,吳晟主編,梅華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 1988年 任《笠》詩刊主編。  
  • 1990年 作品〈火雞〉選入〈亞洲現代詩集〉第五集。
  • 1994年 獲得「榮後文化基金會」所頒發的「台灣榮後詩獎」。獲美國加州世界文化藝術學院頒發榮譽文學博士。
  • 1996年 獲得「吳三連文學獎」。
  • 1999年 獲得「臺中市大墩文學貢獻獎」。〈藤蔓〉選入瘂弦編《天下詩選》,天下遠見出版。
  • 2000年 作品〈雁〉收入林于弘編《大專國文三》,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出版。作品〈雁〉收入翰林90版高中國文第五冊。
  • 2001年 金尚浩韓譯〈廣場〉,刊登於韓國《文學村》夏季號。
  • 2003年 入選《臺灣作家精選集》有聲書,前衛出版。
  • 2005年 再版《白萩詩選》,三民書局出版。

參考資料: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白萩《詩廣場》、白萩《觀測意象》、蔡哲仁《白萩的詩與詩論》。

■ 作家書目

出版書籍

  • 1958年 《蛾之死》,臺北:藍星詩社。
  • 1965年 《風的蔷薇》,臺中:笠詩社。
  • 1969年 《天空象徵》,臺北:田園。
  • 1971年 《白萩詩選》,臺北:三民。
  • 1972年 《香頌》,臺北:笠詩社。
  • 1973年 《現代詩散論》,臺北:三民。
  • 1974年 FEUER AUF TAIWAN GEDICHTE,GERMAN:HARIEKIN PRESS.
  • 1984年 《詩廣場》,臺中:熱點文化。
  • 1989年 《風吹才感到樹的存在》,臺中:光復。
  • 1990年 《自愛》,臺北:笠詩社。
  • 1991年 《觀測意象》,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 評論彙集

學位論文

  • 2004年 蔡哲仁《白萩的詩與詩論》,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

  • 1972年 陳慧樺〈白萩風格論〉,《大地》1期9月,頁47-57。
  • 1973年 陳鴻森〈白萩詩集「香頌論」〉,《笠》53期2月,頁95-99。
  • 1981年 鄭烱明、李敏勇〈白萩,久違了──訪不斷自我超越的詩人白萩〉,《民眾日報‧副刊》3月15日。
  • 1984年 陳鴻森〈白萩詩作的一側面(上)──「雁的世界及觀察」的新地形〉,《文學界》9期2月,頁48-76。
  • 1990年 簡政珍〈隱約乍現的詩風──評白萩《風吹才感到樹的存在》〉,《聯合文學》6卷5期3月。
  • 1995年 岩上〈雁的飛行──詩人白萩訪問記〉,《笠》185期2月,頁82-91。
  • 1995年 鄭炯明〈臺灣現代詩的典範──簡論白萩的詩〉,《笠》185期2月,頁92-97。
  • 1995年 翁燕珍〈白萩新詩詩風研究(一九五七~一九七二)〉,《笠》187期6月,頁119-127。
  • 1995年 翁燕珍〈白萩新詩詩風研究(一九五七~一九七二)(續)〉,《笠》188期 8月,頁62-81。
  • 1996年 張默〈站著一支入土的椿釘──白萩的詩生活探微〉,《聯合文學》140期6月,頁104-110。
  • 1999年 阮美慧〈白萩詩中「雁」的觀察與追尋〉,《臺灣文藝》166/167期2月,頁82-103。
  • 2001年 丁旭輝〈白萩圖象詩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7卷1期3月,頁59-64。
  • 2003年 陳怡瑾〈白萩《詩廣場》探微〉,《笠》235期5月,頁91-122。
  • 2003年 何雅雯〈無盡孤獨的廣場──專訪白萩先生〉,《文訊月刊》217期11月,頁111-115。
  • 2004年 向明〈善變的史芬克斯──讀白萩的「廣場」〉,《詩網絡》14期4月,頁76-77。
  • 2004年 樂地〈當「雁」飛過「廣場」──笠詩社四十週年訪白萩〉,《笠》241期6月,頁31-35。
  • 2004年 曾麗壎〈在詩中流浪的雁──白萩〉,《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117期 1月20日-2月4日,頁96-97。
  • 2004年 唐捐〈無盡的生存與追尋──導讀白萩的「雁」〉,《幼獅文藝》606期6月,頁86-89。
  • 2005年 蔡依伶〈家在臺中──白萩印刻文學生活誌〉20期 4月,頁13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