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作家

朵思

朵思

朵思

性別:女
籍貫:台灣省嘉義市
出生地:台灣省嘉義市
出生日期:1939年8月4日

學經歷

嘉義女中畢業,現為《創世紀》詩雜誌社同仁。

  • 簡介

  •   朵思,本名周翠卿。父親為醫生,子女均在父親的期盼下從醫或嫁給醫生,唯有叛逆的朵思不願服從,因此生活過得極為苦悶。幸而母親將日本詩人北原白秋的詩介紹給她,從此開啟了朵思的文學視野。1953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於《公論報》副刊,1955年未滿16歲時即發表第一篇詩作〈路燈〉於《野風》雜誌。
      自嘉義女中畢業後,朵思結識了《當代文藝》的主編畢加,兩人結成連理。1960年11月發表〈虹〉和〈雨季〉於《現代詩》第廿七─卅二期合刊上。1965年〈山之巔〉一詩獲《新文藝》詩獎,其後轉向小說和散文創作,詩筆中輟多年。畢加在1971年退役後,從左營舉家北上,但由於經商失敗,朵思也幫忙支撐家計,日子過得相當艱辛,這段時期的詩作也同時展現了女性的堅韌。
      迄至1979年朵思再度寫詩回到詩壇,重新出發的主題取向,則一反前期的風花雪月和探索女性寫實心理,此時,轉變成哲思與對人性挖掘的精神空間。朵思在畢加1982年中風後長達十三年,仍持續守候他。現實的考驗成為讓朵思中年以後的詩風走向清明,流露出女性特有的溫柔與真情,但是詩中也不時顯現出悲愴的調子。
      曾為創世紀詩社同仁,作品發表於《創世紀》、《現代詩》、《藍星》、《秋水》等詩刊。曾出版詩集《側影》、散文選《斜月遲遲》,短篇小說集《紫紗巾和花》、長篇小說《不是荒徑》等。

■ 創作風格

  朵思的詩,早年時隱喻多於敘述,隱密多於直抒,擅長從綿密的意象裡,粹取出一種情感飽滿的魅力,極具個人風格。詩作入選國內各大詩選及日韓詩選,小說亦入選《海內外青年女作家選集》。1994年出版的《心痕索驥》,嘗試將醫學專有名詞納入詩裡,引醫學病理入詩闡述多種病症的創新作法,頗受好評。2004年出版的《曦日》,是詩人回顧自己一生的長詩書寫。至今詩、散文、小說仍創作不輟。

■ 作家成就

  作品曾獲中華日報小說獎、新文藝詩獎。朵思的詩作廣為諸多重要詩選,大系所收錄,如《中國現代詩選》、《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詩卷、《剪成碧玉葉層層》(現代女詩人選集)、《抒情傳統》(聯副卅年文學大系詩卷)、《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亞洲現代詩集》、新詩三百首等,約為卅種,並曾被翻譯成英、日、韓三種文字。

■ 作家書目

出版書籍

  • 朵思(1963):《側影》,台北:創世紀詩社。
  • 韻茹(1967):《紫紗巾和花》,台北:皇冠。
  • 韻茹(1969):《不是荒徑》,台北:皇冠。
  • 韻茹(1982):《一盤暮色》,台北:鳳凰城圖書。
  • 韻茹(1982):《斜月遲遲》,台北:黎明。
  • 朵思(1987):《驚悟》,台北:敦理。
  • 朵思(1990):《窗的感覺》,台北:周學卿(自印)。
  • 朵思(1994):《心痕索驥》,台北:創世紀詩社。
  • 朵思(1997): 《飛翔咖啡屋》,台北:爾雅。
  • 朵思(1998):《夢中音樂會》,台北:三民。
  • 朵思(2004):《曦日》,台北:爾雅。

期刊、報紙、散篇

  • 朵思(2003):〈叩問〉,《臺灣詩學》2期,頁258。
  • 朵思(2003):〈我病著一種可以治癒的病〉,《臺灣詩學》2期,頁259。

■ 評論彙集

書目評論

  • 沈奇(1996):〈生命之痛的詩性超越――論朵思〉,《臺灣詩人散論》,台北:
  • 爾雅,頁198-215。

期刊論文

  • 瘂弦(1964)〈美麗的側影:朵思〉,《新文藝》99期,頁29。
  • 張默(1965):〈朵思背離傳統的女人〉,《中國一週》773期,頁26。
  • 邵僴(1967):〈乘法和加法不同〉,《自由青年》447期,頁20-21。
  • 向明(1983):〈太陽還是血?淺釋朵思的「盆栽石榴」〉,《中華文藝》143期,頁110-113。
  • 洪淑苓(2000):〈靈魂深處的節奏――朵思「從池塘出發」評介〉,《文訊》172期,頁24-25。
  • 一信(2000):〈德伏扎克的音階在床褥間成高潮――析讀女詩人朵思的「觸及」〉,《乾坤詩刊》14期,頁30-31。
  • 洪淑苓(2003):〈朵思及其詩歌美學析論〉,《東吳中文學報》5月 第9期,頁209-243。
  • 宋雅姿(2004):〈拿自己的一生去寫詩――訪問朵思女士〉,《文訊》219期,頁109-113。
  • 簡政珍(2005):〈長詩的意象敘述――評朵思的「曦日」〉,《文訊》231期,頁29-31。
  • 蔣美華(2005):〈新世紀臺灣長詩美學的航向〉,《臺灣詩學季刊》5期,頁107-145。

報上評論

  • 穆心流(1967):〈朵思的側影〉,《學生週報》(香港),頁21-25。
  • 張默(1983):〈朵思的「煙囪」〉,《商工日報》,9月8日。
  • 商禽(1994):〈心靈的感官之旅――朵思詩集「心痕索驥」讀後〉,《中時晚報》19版,10月30日。
  • 莫渝(1998):〈面對一屋子沈默的家具〉,《國語日報》5版,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