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作家

席慕容

席慕容

席慕容

性別:女
籍貫:
出生地:四川重慶
出生日期:1943年10月15日

學經歷

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 簡介

  •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1943年10月15日生於四川重慶,
    外婆的全名是寶爾吉特光濂公主,一個能騎能射槍法精準的舊王族,屬於吐默特部落,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母親是這個貴族家庭出身的小姐。祖籍察哈爾盟明安旗貴族。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等四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她的詩用語淺白、節奏流暢,給予讀者的感受是多姿的。張曉風說道:「席慕蓉的詩是流麗的、聲韻天成的,溯其流而上,你也許會在大路的盡頭看到一個蒙古女子手執馬頭琴,正在為你唱那淺白曉暢的牧歌」。蕭蕭亦曾說:「席慕蓉的詩是她自己擬設的世界,不會有炎夏酷冬,不會有狂風驟雨,就像她插畫裡飄揚的髮絲,柔和的女體,還有那不盡的細點彷彿不盡的心意。」近年來,她常回到蒙古草原,影響所及,詩境轉為寬闊,呈現剛柔並濟之美。此外,她也勤寫散文,從日常生活感悟到家國的情懷,從臺北的家到高原上的家,在寫景與敘事間表現了她的情感深度。

■ 創作風格

她的詩用語淺白、節奏流暢,給予讀者的感受是多姿的。張曉風說道:「席慕蓉的詩是流麗的、聲韻天成的,溯其流而上,你也許會在大路的盡頭看到一個蒙古女子手執馬頭琴,正在為你唱那淺白曉暢的牧歌」。蕭蕭亦曾說:「席慕蓉的詩是她自己擬設的世界,不會有炎夏酷冬,不會有狂風驟雨,就像她插畫裡飄揚的髮絲,柔和的女體,還有那不盡的細點彷彿不盡的心意。」近年來,她常回到蒙古草原,影響所及,詩境轉為寬闊,呈現剛柔並濟之美。此外,她也勤寫散文,從日常生活感悟到家國的情懷,從臺北的家到高原上的家,在寫景與敘事間表現了她的情感深度。

■ 作家成就

曾獲布魯塞爾政府金牌獎、比利時皇家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佳作、新聞局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中興文藝獎(新詩獎)等 。

■ 作家書目

  • 席慕蓉(1975): 《心靈的探索》台北:自印。
  • 席慕蓉(1979): 《畫詩詩畫》台北:皇冠。
  • 席慕蓉(1981): 《七里香》台北:大地。
  • 席慕蓉(1982): 《成長的痕跡》台北:爾雅。
  • 席慕蓉(1982): 《畫出心中的彩虹》台北:爾雅。
  • 席慕蓉(1982): 《鐳射藝術導論》台北:鐳射推廣協會。
  • 席慕蓉(1983): 《無怨的青春》台北:大地。
  • 席慕蓉(1983): 《三弦》台北:爾雅。
  • 席慕蓉(1983): 《有一首歌》台北:洪範。
  • 席慕蓉(1985): 《同心集》台北:九歌。
  • 席慕蓉(1985): 《寫給幸福》台北:爾雅。
  • 席慕蓉(1987): 《時光九篇》台北:爾雅。
  • 席慕蓉(1988): 《在那遙遠的地方》台北:圓神。
  • 席慕蓉(1989): 《信物》台北:圓神。
  • 席慕蓉(1989): 《寫生者》台北:爾雅。
  • 席慕蓉(1990): 《我的家在高原上》台北:圓神。
  • 席慕蓉(1990): 《遠處的星光》台北:圓神。
  • 席慕蓉(1991): 《江山有待》台北:洪範。
  • 席慕蓉(1997): 《大雁之歌》台北:皇冠。
  • 席慕蓉(1990): 《水與石的對話》台北:花蓮。
  • 席慕蓉(2004): 《人間煙火》台北:九歌。
  • 席慕蓉(1990): 《遠處的星光:蒙古現代詩選》台北:圓神。
  • 席慕蓉(2005): 《我摺疊我的愛》台北:圓神。
  • 席慕蓉(2002): 《金色的馬鞍》台北:九歌。
  • 席慕蓉(1999): 《邊緣光影》台北:爾雅。

■ 評論彙集

期刊論文

  • 非馬(1984):〈文學糖衣是怎麼產生的-也談席慕蓉的詩」〉《文季》2:3期,54-55頁。
  • 王基倫(1996):〈文學評論的新面向讀「評論十家(第二集)」〉《文訊》126期。
  • (1988):〈文學筆記〉《文化貴族》7期,頁141。
  • 蔣 勳(1983):〈女曰雞鳴.序「三弦」〉《三弦》,頁1-7。

報上評論

  • 徐開塵(1996):〈七年動亂人生,化作蒙古詩篇,席慕蓉新作沈,盼為原鄉寫書〉《民生報》15版,8月19日。
  • 林德俊(2002):〈在迷途中迷詩〉《中央日報》14版,9月20日。
  • 林亞萱(2002):〈生命最初〉《中央日報》14版,9月20日。
  • 葛亦君(2002):〈可以寂滅,不可遺忘〉《中央日報》14版,9月20日。
  • 鍾怡雯(1997):〈大雁之歌〉《中國時報》42版,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