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作家

林煥彰

林煥彰

林煥彰

性別:男
籍貫:臺灣
出生地:宜蘭
出生日期:1939 年

學經歷

國小畢業,中國文協文藝創作研究班詩歌組結業。

  • 簡介

  •   林煥彰,1939 年出生,臺灣宜蘭人。國小畢業,中國文協文藝創作研究班詩歌組結業。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之童文學類,洪建全兒童文學獎,澳洲詩學會建國二百周年詩獎章,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
      曾為《龍族》詩社同仁,曾參與創辦「布榖鳥」兒童詩學季刊創辦人,中華民國兒童文學會第一屆總幹事,大陸兒童文學研究會會長,《兒童文學家》雜誌創辦人。現任聯合報系泰國世界日報副刊主編、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世界華文兒童文學資料館館長,《亞洲華文作家雜誌》主編,楊喚兒童文學紀念獎委員會主任委員。
      著有詩集《牧雲初集》、《孤獨的時刻》、《林煥彰詩選》、《青髮或者花臉》、《斑鳩與陷阱》、《現實的告白》、《無心論》、《愛情的流派及其他――林煥彰詩集》、《飛翔之歌》、《詩60》、《歷程》、《林煥彰短詩選》。詩評集《詩、評介和解說》、《善良的語言》等兩種。著有兒童文學《童年的夢》等三十多種。另編選《近三十年新詩書目》、《中國新詩集編目》等多種工具書。部分著作被譯成英、日、韓、泰、法、德、印尼等多種外文。林煥彰的詩關懷現實生活,帶有明朗抒情的基調,同時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以日常生活為主要素材,表現文學想像的美以及人性的真誠與善良。

■ 創作風格

林煥彰的詩關懷現實生活,帶有明朗抒情的基調,同時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以日常生活為主要素材,表現文學想像的美以及人性的真誠與善良。

■ 作家成就

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之童文學類,洪建全兒童文學獎,澳洲詩學會建國二百周年詩獎章,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

■ 作家書目

出版書籍

  • 林煥彰(1967):《牧雲初集》台北:笠。
  • 林煥彰(1969):《斑鳩與陷阱》台北:田園。
  • 林煥彰(1972):《歷程》台北:林白。
  • 林煥彰(1974):《近三十年新書目》台北:書評書目。
  • 林煥彰(1975):《做些小夢》台北:再興。
  • 林煥彰(1976):《近三十年來新詩書目》台北:書評書目。
  • 林煥彰(1976):《青髮或者花臉》台北:香草山。
  • 林煥彰(1976):《童年的夢》台中:光啟。
  • 林煥彰(1979):《小河有一首歌》台北:漢京。
  • 林煥彰(1980):《中國新詩集編目》台北:成文。
  • 林煥彰(1980):《童詩百首》台北:爾雅。
  • 林煥彰(1981):《兒童詩選讀》台北:爾雅。
  • 林煥彰(1981):《說甚麼就是什麼》香港:香港新雅文化。
  • 林煥彰(1982):《壞松鼠》台北:臺灣書店。
  • 林煥彰(1982):《咪咪貓》台北:信誼基金。
  • 林煥彰(1983):《心燈》自印。
  • 林煥彰(1983):《大象和牠的小朋友》台北:好兒童教育月刊社。
  • 林煥彰(1983):《牽著春天的手》台北:好兒童教育月刊社。
  • 林煥彰(1983):《公路邊的樹》台北:布穀。
  • 林煥彰(1983):《季節的詩》台北:布穀。
  • 林煥彰(1983):《國小兒童詩歌選集》台北:華仁。
  • 林煥彰(1984):《光與色》台北:晶音。
  • 林煥彰(1984):《大木偶》台北:晶音。
  • 林煥彰(1984):《天氣圖》台北:晶音。
  • 林煥彰(1984):《快樂是什麼》台北:晶音。
  • 林煥彰(1984):《螞蟻一二三》台北:晶音。
  • 林煥彰(1984):《薇薇吃「傻瓜」》台北:愛智圖書。
  • 林煥彰(1985):《可愛的童詩》香港:晶晶幼教。
  • 林煥彰(1985):《妹妹的紅雨鞋》台北:純文學。
  • 林煥彰(1985):《現實的告白》台北:布穀。
  • 林煥彰(1985):《童詩五家》台北:爾雅。
  • 林煥彰(1985):《鵝媽媽的寶寶》南投縣:臺灣省教育廳。
  • 林煥彰(1986):《無心論》台北:文鏡文化。
  • 林煥彰(1986):《我的母親》台北:全榮文化。
  • 林煥彰(1986):《臺灣兒童詩選》台北:全榮文化。
  • 林煥彰(1986):《閃亮的歌》台北:幼獅。
  • 林煥彰(1986):《夢的流浪》台北:希代。
  • 林煥彰著,金泰成譯(1986):《林煥彰詩選》韓國漢城:漢城第一。
  • 林煥彰(1987):《飛翔之歌》台北:幼獅。
  • 林煥彰(1987):《麻雀家的事》南投縣:臺灣省教育廳。
  • 林煥彰(1988):《嘰嘰喳喳的早晨》台北:親親文化。
  • 林煥彰(1988):《爺爺和磊磊》台北:親親文化。
  • 林煥彰(1988):《流浪的狗》台北:國語日報附設出版部。
  • 林煥彰(1988):《孤獨的時刻》台北:蘭亭。
  • 林煥彰(1988):《敲敲打打的一天》南投縣:臺灣省教育廳。
  • 林煥彰(1989):《給姊姊的禮物》南投縣:臺灣省教育廳。
  • 林煥彰(1990):《母雞生蛋的話》南投縣:臺灣省教育廳。
  • 林煥彰(1990):《三個問題的答案》南投縣:臺灣省教育廳。
  • 林煥彰(1990):《魔鬼抓達達》台北:愛智圖書。
  • 林煥彰(1990):《大明小菡去上學》台北:愛智圖書。
  • 林煥彰(1990):《奇奇自己跌倒的》台北:愛智圖書。
  • 林煥彰(1991):《畫夢》台北:正中書局。
  • 林煥彰(1991):《林煥彰兒童詩選》安徽:安徽少兒社。
  • 林煥彰(1992):《善良的語言》宜蘭市:宜蘭文化中心。
  • 林煥彰(1992):《詩、評介和解說》宜蘭市:宜蘭文化中心。
  • 林煥彰(1993):《回去看童年》台北:國際少年村。
  • 林煥彰(1993):《我愛青蛙呱呱呱》台北:小民。
  • 林煥彰(1993):《借一百隻綿羊》台北:民生報社。
  • 林煥彰(1993):《借一百隻綿羊》四川:四川少兒社。
  • 林煥彰(1994):《孤獨的時刻:林煥彰詩集》台北:蘭亭。
  • 林煥彰(1994):《人生禮物》台北:國際村少年圖書。
  • 林煥彰(1994):《三百個小朋友》湖南:湖南少兒海南。
  • 林煥彰(1994):《嘰嘰喳喳的早晨》香港:香港偉文。
  • 林煥彰(1995):《我不是現在的我》台北:正中書局。
  • 林煥彰(1995):《詩情‧友情》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林煥彰(1996):《大陸新時期兒童文學》台北:文建會。
  • 林煥彰(1999):《家是我放心的地方》台北:三民。
  • 林煥彰(2001):《童詩二十五講》宜蘭:宜蘭文化局。
  • 林煥彰(2002):《林煥彰短詩選》台北:銀河。
  • 林煥彰(2005):《一個詩人的秘密》台北:民生報社。
  • 林煥彰(2005):《詩60:「手抄本」》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評論彙集

書目評論

  • 白荻(1969):〈序〉,《斑鳩與陷阱》,台北:田園,頁1-3。
  • 陳芳明(1974):〈林煥彰的「歷程」〉,《鏡子和影子》台北:志文,頁289-294。
  • 陳芳明(1974):〈「斑鳩與陷阱」〉,《鏡子和影子》台北:志文,頁295-305。
  • 陳芳明(1974):〈兩面「鏡子」〉,《鏡子和影子》台北:志文,頁307-315。
  • 陳芳明(1974):〈比較兩首「清明」〉,《鏡子和影子》台北:志文,頁337-344。
  • 沈謙(1983):〈童心、愛心與詩心――林煥彰「季節的詩」序〉,《季節的詩》台北:布穀,頁6-10。
  • 白少帆、王玉斌(1987):〈林煥彰的兒童詩創作〉,《現代台灣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頁603-605。
  • 莫渝(1997):〈那年我們很傻〉,《閱讀台灣散文詩》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頁193-196。

期刊論文

  • 吳瀛濤(1966):〈工業年代的人〉,《笠》11期,頁?。
  • 李篤恭(1966):〈不題〉,《笠》,頁?。
  • 李子惠(1966):〈一日素描〉,《笠》14期,頁?。
  • 桓夫(1967):〈五月、牧雲〉,《牧雲初集》,《笠》?期2月,頁1-3。
  • 吳夏暉(1967):〈談林煥彰的「死之書」〉,《笠》22期,頁52-53。
  • 桓夫(1969):〈牧雲的詩想――「斑鳩與陷阱」讀後感〉,《笠》34期,頁44-46。
  • 簡耀堂(1970):〈我讀「斑鳩與陷阱」〉,《自由青年》486期,頁97-100。
  • 伯乃(1970):〈牧雲的人――林煥彰〉,《自由青年》44:2期,頁115-121。
  • 林鍾隆(1971):〈評林煥彰的「垃圾箱」〉,《青溪》53期,頁145-149。
  • 林鍾隆(1971):〈讀林煥彰的「清明」〉,《青溪》51期,頁152-155。
  • 林鍾隆(1972):〈「斑鳩與陷阱」鳥瞰〉,《青溪》57期,頁148-154。
  • 林鍾隆(1972):〈試析林煥彰的詩〉,《主流》4期,頁26-31。
  • 陳芳明(1972):〈寫在林煥彰詩集「歷程」的後面〉,《新文藝》200期,頁138-142。
  • 林鍾隆(1973):〈「歷程」讀後〉,《青溪》67期,頁132-141。
  • 陳德恩(1975):〈生活的詩質與語言〉,《大地》13期,頁58-63。
  • 宋熹(1976):〈我讀:「做些小夢」〉,《書評書目》33期,頁141-142。。
  • 陳芳明(1977):〈見證的碑石――讀「近三十年新詩書目」〉,《書評書目》48期,頁126-134。
  • 羅青(1978):〈林煥彰的「窗」〉,《明道文藝》31期,頁28-33。
  • 林飛(1980):〈「小河有一首歌」的詩味〉,《月光光》20期,頁3-4。
  • 吳夏暉(1980):〈成長的痛苦――讀林煥彰的詩「父母心」〉,《笠》95期,頁30-32。
  • 莫渝(1980):〈淺談林煥彰的兒童詩〉,《書評書目》86期,頁73-78。
  • 黃龍泉(1981):〈兒童的心靈與資源――推介「童詩百首」〉,《文藝月刊》146期,頁17-29。
  • 廖莫白(1981):〈林煥彰以及布穀鳥〉,《明道文藝》59期,頁164-167。
  • 杜榮琛(1981):〈值得大家看的「兒童詩選讀」〉,《中國語文》49:2期,頁70-71。
  • 孟璇(1982):〈憐憫、關懷、愛心:林煥彰的「做些小夢」讀後〉,《文藝月刊》172期,頁19-28。
  • 陳千武(1985):〈走在沙漠上看星星――童詩五家〉,《笠》129期,頁98-102。
  • 麥穗(1985):〈詩的憂患意識:讀林煥彰著「公路邊的樹」〉,《葡萄園》92期,頁4-9。
  • 林鍾隆(1987):〈詩人的「塗鴉」:讀林煥彰詩集「飛翔之歌」〉,《文藝月刊》215期,頁56-59。
  • 麥穗(1989):〈寒夜裡的星星――讀林煥彰「孤獨的時刻」〉,《葡萄園》105期,頁13-15。
  • 聰聰(1992):〈林煥彰的動物兒詩〉,《師友》306期,頁28-29。
  • 金波(1993):〈一顆靈敏的愛心――讀「林煥彰兒童詩選」〉,《幼獅文藝》77:4期,頁41-47。
  • 郭名鳳(1994):〈論布雷希特和林煥彰的魚〉,《幼獅文藝》80卷3期,頁68-70。
  • 鄭永康(1995):“Saying it with poetry and painting:Lin Huan-chang and his world of art”(林煥彰的兒童畫與詩), Chinese pen. 92期,頁19-27。
  • 張振明(1995):〈蘊詩境於形相之抽離――從林煥彰內心的繪畫世界談起〉,《兒童文學家》15期,頁30-32。
  • 朱雙一(1997):〈生命原是一條走遍原鄉的河流――略論林煥彰的詩創作〉,《亞洲華文作家雜誌》47期,頁176-183。
  • 乾坤詩刊(1997):〈談林煥彰的「蒼蒼茫茫」〉,《乾坤詩刊》2期,頁20-2。
  • 莊宜文(1998):〈獻身的圖騰――林煥彰的文學行止〉,《文訊》155期,頁63-64。
  • 馬景賢、林良(2000):〈林煥彰先生祝壽會及作品討論記拾〉,《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6:1期,頁13-15。
  • 邱各容(2001):〈半半樓主人――林煥彰〉,《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7:3期,頁4-6。
  • 藝術家(2003):〈林煥彰替酒瓶與洗衣板加冠〉,《藝術家》57:3=340期,頁586。
  • 徐錦成(2003):〈誠懇而善良:淺談林煥彰的兩本詩論――「善良的語言」及「童詩二十五講」――和小朋友談寫詩〉,《兒童文學家》31期,頁14-16。
  • 陳春玉(2003):〈蹲下來看世界的林煥彰〉,《兒童文學家》31期,頁17-18。
  • 樊發稼(2003):〈一首為幼兒創作的長詩――讀「三百個小朋友」隨記〉,《兒童文學家》31期,頁19-21。
  • 孫建江、王宜清(2003):〈童年的守望者――讀林煥彰作品集「小貓走路沒聲音」〉,《兒童文學家》31期,頁22-27。
  • 霍玉英(2003):〈導讀林煥彰的三首「少年詩」〉,《兒童文學家》31期,頁28-31。
  • 凌春痕(2003):〈陪詩人回去看童年〉,《兒童文學家》31期,頁58-67。
  • 兒童文學家(2003):〈林煥彰著作書目〉,《兒童文學家》31期,頁75-83。
  • 楊顯榮(2006):〈就是那樣日夜奔騰的長河――林煥彰論〉,《國文天地》21:12=252期,頁61-66。
  • 林武憲(2006):〈林煥彰的私生活?――「詩人的秘密」〉,《全國新書資訊月刊》89期,頁26-27。

報上評論

  • 傅敏(1969):〈叫咀童貞的兒歌:林煥彰詩集「斑鳩與陷阱」讀後〉,《青年戰士報》10月5日 7版。
  • 召南(1976):〈我讀:「作些小夢」〉,《青年戰士報》1月18日10版。
  • 趙天儀(1977):〈談林煥彰的兒童詩集〉,《自立晚報》6月13日。
  • 重提(1979):〈可愛的兒童詩――妹妹的紅雨鞋〉,《青年戰士報》1月9日。
  • 蕭蕭(1979):〈兒童詩理論的基礎:從「妹妹的紅雨鞋」得獎談起〉,《臺灣新聞報》4月10日12版。
  • 趙天儀(1980):〈抒情的兒童詩――評林煥彰詩集「小河有一首歌」〉,《國語日報》3月23日。
  • 詹冰(1980):〈欣賞「小河有一首歌」〉,《臺灣時報》5月9日12版。
  • 洪中周(1980):〈「童詩百首」讀後〉,《國語日報》6月1日3版。
  • 雪韻(1980):〈故事和詩〉,《國語日報》8月24日31版。
  • 李春生(1981):〈小河有一首歌〉,《青年戰士報》1月5日。
  • 張騰蛟(1981):〈林煥彰的兒童詩選讀〉,《中央日報》5月13日10版。
  • 靈芝(1981):〈具有愛心與責任心的詩人:從林煥彰詩集「歷程」談起〉,《聯合工專通訊》5月16日。
  • 思兼(1981):〈童心‧愛心與詩心:談林煥彰編「童詩百首」〉,《臺灣晚報》1月3日副刊。
  • 利玉芳(1981):〈兒童詩的展望――兼評林煥彰先生的兒童詩選讀〉,《自立晚報》7月15日副刊。
  • 林加春(1982):〈欣賞「季節的詩」――談林煥彰的兒童詩觀〉,《臺灣日報》10月31日副刊。
  • 小民(1983):〈為「妹妹的紅雨鞋」鼓掌〉,《中央日報》1月14日晨鐘版。
  • 羊牧(1983):〈成人讀童詩――「兒童詩選」〉,《中央日報》1月14日晨鐘版。
  • 蕭蕭(1985):〈讀林煥彰的「無心論」〉,《大華晚報》12月14日。
  • 劉丙鈞(1993):〈兒童詩的審美尺度淺議:兼評林煥彰的兒童詩(上、下)〉,《國語日報》7月18日8版。
  • 謝采筏(1996):〈新世代兒童詩審美空間的拓展(上):兼評林煥彰兒童詩中的「宇宙意識」〉,《國語日報》8月4日13版。
  • 林少雯(2000):〈「牧雲初集」――林煥彰〉,《中央日報》4月3日12版。
  • 謝輝煌(2001):〈綠給誰看?――林煥彰「樹想」讀後〉,《臺灣新聞報》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