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情治療法分析少年小說《孿生姊妹》中的非理性觀念
夏婉雲2983字
一、何謂理情治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艾理斯(Ellis,A&Harper)所創的理性情緒療法,它是以〝認知〞的理論為基礎,並揉合了行為療法的某些技術而自成一體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是基於對人有下列的看法:
(1)人既可能具有理性的合理的想法﹔也可能具有無理性的不合理想法。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和行動時,他們就會愉快富於競爭、精神行動有成效。
(2)情緒是伴隨著人的思維而產生,情緒上的困擾是由於不合理的,不符合邏輯的思維而造成的。
(3)任何人都可能表現出不合理的想法。
(4)人的思維借助語言進行,不斷地在內心複誦某種不合理的想法,會導致無法排解的情緒困擾,若是這些複誦習慣不除,那些情緒困擾也就一天一天的存在,無法揮走。
如《孿生姊妹》中沙拉.露易絲.被自以為要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而束縛著(智茂版p11,以下引言皆為智茂版,見註一)。露易絲少女期的不幸福或不快樂是由自己引起的。
(5)一個人對某些事件的情緒反應,與該事件並無關係,卻與這一個人對事件的認知和闡釋有關。例如﹔一些可怕的事件發生後,事件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個人對事件的解釋卻會令人產生可怕的情緒。
二、常見的非理性觀念:
(1)一個人應該被周圍的每一個人所愛與稱讚。
(2)一個人必須非常能幹、完美及成功才有價值。
(3)有一些人是不好的、邪惡的、卑鄙的﹔他們應該被責備、被處罰。
(4)期待不得償,或計劃不能實現,是一件可怕的災禍。
(5)不幸福或不快樂是由外在情況所引起,一個人對不幸福、不快樂是無法可施的事實。
(6)對危險、可怕的事情我們必須非常關心,而且必須時時刻刻憂慮其危險性及可怕性。
(7)逃避困難及責任,是比面對它們容易。
(8)一個人應該依賴他人,且必須有一個強者為靠山。
(9)過去的經驗與事件決定影響目前的行為,而那些影響是永不消失的。
(10)一個人應為別人的問題與適應不良感到難過。
(11)每一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完善的解答,我們必須找到它,不然,那將是災禍。
艾理斯相信,上列十一種非理性觀念,在許多人的腦海裏已經生根,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大多不符,所以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容易發生情緒困擾,覺得心情不舒暢。但事實,能夠反過來不受這種非理性想法困擾,該人則不容易受到那麼深的情緒干擾。
三、《孿生姊妹》中的非理性例證:
(1)一個人應該被周圍的每一個人所愛與稱讚
◎「沙拉.露易絲忿忿不平的說孿生妹妹卡蘿藍奪走她的母親、朋友、住宿希望」《孿生姊妹》(p.13),她認為週遭的人都不關心她。
(2)一個人必須非常能幹、完美及成功。如此他才有價值!
◎露易絲是捕蟹高手,如此才有價值;卡蘿藍要到外地學音樂,如此才有價值。(p15)
(3)有一些人是不好的、邪惡的、卑鄙的﹔他們應該被責備、被處罰!
◎露易絲對祖母的誤會和恨意
(4)期待不得償,或計劃不能實現,是一件可怕的災禍。
◎「沙拉.露易絲.忿忿不平的說卡蘿藍奪走她的母親、朋友、住宿希望」《孿生姊妹》(p.13)。
(5)不幸福或不快樂是由外在情況所引起,一個人對不幸福、不快樂是無法可施的事實。
◎沙拉.露易絲.被自以為要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而束縛著(p11)。露易絲少女期的不幸福或不快樂是由自己引起的。
(6)對危險、可怕的事情我們必須非常關心,而且必須時時刻刻憂慮其危險性及可怕性!
◎.沙拉.露易絲被自以為要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而束縛著(p11),她自己做起捕蟹的工作。(p16)
(7)逃避困難及責任,是比面對它們容易!
◎成長後的.沙拉.露易絲,因戰爭逃避責任,到一山林中去。
(8)一個人應該依賴他人,且必須有一個強者為靠山。
◎沙拉.露易絲.先是有忘年之暗戀,再是等待青梅竹馬的男孩,皆是要有一個強者為靠山。
(9)過去的經驗與事件決定影響目前的行為,而那些影響是永不消失的。
◎童年和父親共事的甜蜜回憶,影響了她擇偶的決定。(P283)
(10)一個人應為別人的問題與適應不良感到難過。
◎沙拉.露易絲為母親的婚姻非常難過(p243)
(11)每一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完善的解答,我們必須找到它,不然,那將是災禍。
◎.沙拉.露易絲被自以為要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而束縛著(p11)
小結:這11個理性情緒療法的非理性觀念,《孿生姊妹》的主角理念都能符合,可見得非理性的滲透人心。
理情治療法(RET)的工作鼓勵當事人去發掘導致大多數困擾行為的一些非理性觀念。
三、用A B C理論來解釋《孿生姊妹》中主角的轉折
A緣起事件 ← B信念 → C情緒與行為的結果
↑
D駁斥干預 → E效果 → F 新的感覺
A — B — C人格理論是理情行為治療法的理論與實務之核心。
A是既存的事實、事件、或一個人的行為或態度。
C是情緒與行為的結果、或一個人反應﹔此等反應可能適當或不適當﹔
A(緣起事件)並不能導致C(情緒的結果)而是B,它是一個人對A的信念﹔
是B導致了情緒反應C。
例如,沙拉.露易絲在自認家人自始自終都不關心她的情況之下,感到沮喪,這是個人對於失敗、被拒絕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
艾裡斯認為被拒絕與失敗的信念(在B點)才是導致沮喪(在C點)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失學這一實際事件(在A點)。因此,人要為製造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困擾負起責任。理情治療法的核心在於:教導人們如何改變直接導致其困擾情緒結果的非理性信念。
情緒困擾是如何產生的?乃是一個人不斷地對自己重複告知那些不合邏輯的語句所造成的,例如,「我應為怪異而受責備」、「我是可憐的失敗者,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錯的」、「我是個沒價值的人」。艾裡斯反覆地指出「人怎麼想就會有怎樣的感覺」。困擾的情緒反應例如:沮喪和焦慮,是自我挫敗信念引起的,而這些信念是學習來的以及根據自創的非理性想法。
A、B與C之後接著是D,也就是駁斥。基本上,駁斥是一種科學方法的應用,協助當事人向他們的非理性信念挑戰。因為當事人可以學會理性的原則,而這些原則可用來摧毀任何不實際而無效的假設。
雖然理情行為治療法使用許多認知的、情緒的與行為的方法來協助當事人克服其非理性信念,但是非常強調這種駁斥歷程除了在治療中進行之外,也要在生活中不斷地演練。最後,進入(E)的階段,E就是效果,是較實際的部份,指獲致新而有效的理性哲學,能以合宜的思考取代不恰當的思考。如果我們成功地達成此境界,我們接著就會創造F,是一種新的情緒型態,不再感受到嚴重的焦慮或消沉,能配合情境而有適當的感覺。
沙拉.露易絲能走出孿生妹妹的陰影是靠(D):船長的帶領、母親的愛、自己優秀的成績,讓她重拾信心。
(E)就是效果,是較實際的部份,指獲致新而有效的理性哲學,能以合宜的思考取代不恰當的思考。如在助產士中重新開創自己的醫療前途。
(F)是新的感覺,沙拉.露易絲終於悟出自己並不孤單。
四、總結
理性情緒治療法建立在有利的哲學基礎上。Ellis選擇Epictetus(公元元年之禁慾主義哲學家)的一段話作為RET的起點:「人不是受事情的困擾,而是受到他們對這些事情看法的困擾。」
RET強調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有明顯交互作用及因果關係,可視為多模式和折衷取向的學派。如《孿生姊妹》沙拉.露易絲少女時代的困惑和自擾。
而影響個人理念除了個人的性格、人生觀、價值觀之外,宗教、文化、社會、風氣、教育-
—–也影響ㄧ個人的決定。沙拉.露易絲生活的小島所展現的文化,影響了露易絲的決定就是明證。
參考書目:
1. Katherune Paterson《孿生姊妹》智茂出版社 84.9
2. 何長珠著《合理情緒治療法進階》台北(大洋出版社)82年三月三版
3. 譯者:何長珠《遊戲治療理論與實務》/平裝 台北(五南出版)
4. 《理情治療法》home.kimo.com.tw/yifong2002/10.html 92.8.26
5. Ellis,A&Harper著何長珠、何真譯《你不快樂–合理情緒治療法》台北(大洋出版社,民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