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樹葉
我們學校只有六班,學校的課程大都和其他學校差不多,最特別的是週三上午中高年級的兩節「田園課」。 上一次上課是教樹皮,這一次上課接著教樹葉。 老師問我們:「葉子怎麼排隊?」,原來她是指葉子的互生、對生、叢生。 她又問我們:「葉子有哪些形狀?」,大家會回答有橢圓形、鵝卵形、倒卵形……等。葉子的邊緣也很難記,有鋸齒狀、波浪狀……等,她會問:「葉子衣服是什麼樣的花邊?」。 教完樹葉,採下來的葉子做拓印時,她會說:「來!留下葉子的影子。」 又有一個單元教水生植物,她帶我們去學校的水生植物園,指著它們說:「水生植物都喜歡與水親近——有的喜歡全身泡在水裡(如水蘊草),有的喜歡泡泡腳(如水燭),有的喜歡仰式(如睡蓮),有的喜歡浮潛(如布袋蓮)。」這種比喻真是有趣! 校園裡百花盛開,她帶我們看花圃的花,會指著沾著花粉的雄蕊說:「這是花的爸爸」或說:「這是花的新郎」;指著有柱頭的雌蕊說:「這是花的媽媽、花的新娘」。 這種教學法很有趣,我們一下子就記得了。 學校附近就是爬山步道,我們常常去山上「拈花惹草」。她能隨手拔起路邊的一棵「腎蕨」(蕨類植物),抖抖根莖上的泥土,露出球形的塊根說:「這種蕨類植物會帶水壺呵!」 有一次做植物臉譜,她要我們在山坡採姑婆芋葉子,把「姑婆芋臉」放在地上,要我們自己選材料加上它的五官。我用「馬利筋」的花作眼睛、用姑婆芋的莖做長鼻子、用蕨類葉作嘴巴、用紅楓葉作舌頭,真像鬼臉啊! 上田園課總是「上山下水」、汗流滿面。上到第三個月時,王老師特別在山邊要我們拔了許多開白花的「魚腥草」和「咸豐草」,她說:「你們上課認真、作品又有創意,我很高興。為了犒賞你們,等這些不起眼的草曬乾以後,我就煮青草茶給你們喝,清香的青草味絕不輸外面賣的。讓你們下次上課清涼有勁喲!」 全班都興奮的叫起來。 王老師時時刻刻在考我們,到了下學期她就常常施展一招很厲害的「過關術」。每次爬山上課,結束前她會走到「石坡坑步道」,「攔山虎」般的擋在那兒,問我們上課的內容;通過的就回校,否則就留下。 你看!她又堵在路口出題了:「每人去找互生、對生、輪生的葉子各一把,找對的就過關!」 我是第二次才認對,回頭看見那邊還有一堆人拎著葉子在排隊。 啊!通過的感覺真好。
性別:女 籍貫:湖北省鄂城縣 出生地:屏東 出生日期:一九五一年
父親是軍人,職務常調動 ,三歲時舉家遷至花蓮,在花蓮受完國小、初中、師專教育。眷村成長接觸到各種外省人,這種能看到人生百態又接觸到花蓮山水的生活,對創作影響很大,到二十歲才遷至台北。 來台北教書後續讀師大國文系、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結業,之後又讀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 曾任中小學教師21年、主任9年,現為台北市兒童文學教育學會總幹事、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台北市國語科輔導團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