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有三峽行,由重慶登船,到武漢上岸。一路悶熱無雨,故遊興不高。大多時間均困坐艙房,未能親近山水,唯一路風物仍不時經由目視進入心坎,這便也有了寫詩的因子。 一、重慶速寫 若不是依山偎水 誰能夠寫好這城市的故事 今夕無霧 我沿坡而上 為的是登高俯視 把每一盞燈看得更明亮 (而其中一盞已熄了多年 那是我年輕的父親點亮的) 曾經「國都」過的這城市 那號令天下的人呢 沿坡而下 我仿彿看見 一個防空洞口 還留下一些陰影 但不知是歷史的那頁 (我父是一個字中的一橫) 我呢 當然我也是 一個字的組成部分 在黯然過後 猛抬頭 眼前是一幢幢樓宇 蓄勢而起 二、酆都印象 感覺上的好好壞壞 在這裡混為一體 所以青面的是你 也可以是我 獠牙的當然是他 塗脂抹粉是多餘的 當人們裸露慾望在奈何橋上 所謂的刀山油鍋 又還能警示什麼 三、船過白帝城 我路過的所在有一個人出師未捷 身體早已化灰而形象活著 在低氣壓的水道上 弄得我原本不穩的情緒 更加紛亂起來 江水濁裡帶一點灰青 當船出巫山十二峰時 我忽地想起 忘了向奉節那個地方 拋出一句話: 你睡得還安穩嗎?蜀帝 四、雙龍鎮奇遇 不期然的相遇 有金門高粱酒的醇烈 味道中還得加入 遲來的驚喜 捨卻握手也捨卻擁抱 對飲一口杯中水 那潺潺的大寧河 就在跟前 哦 我的好兄弟 讀一讀眼前的蒼翠吧 最好把它印上心頭 等老時再讀 *八月二十三日遊小三峽,船抵雙龍鎮,巧遇好友楚戈與商禽,飯桌上無酒,我們以白開水互祝,頓覺年輕起來,故有「等老時再讀」結句。 文章出處: 創世紀-112期-古月專號-1997.秋季號
性別:男 籍貫: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三日
初任中華電視台編劇,並受聘「科學月刊」任職,自此由業務經理、叢書主編、社長、主任秘書至顧問,歷時三十五年,為推廣科學普及盡力。亦曾任「創世紀詩刊」社長、總編輯、社務委員、顧問,並為多個文藝社團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