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就樣走了,真是令人難以釋懷。 我與梅新相識,已整整超過四十四年。第一次接觸是詩篇,兩人的詩同刊在「現代詩」季刊第十期,那是民國四十四年夏。兩人的詩同時出現在一個詩刊上並不奇,巧在同頁上;他在屋簷上,我在樓板邊。真是神交。 因此,當我們兩人在第二年夏季,「現代派」加盟大會上相見時便自然感到特別親切了。加盟會來人很多,但梅新在人群中頗突出,高而瘦,眼睛瞬巴著,鄉音重;啊,羅馬!啊,梅新。而彼此就互唸對方的詩。 那年梅新才十九歲。和我同一期發表刊在同一頁的那兩首詩,據梅新自己說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次,當我要唸時,他有點不好意思的打斷了,而今想要大聲的把其中一首唸出來。 這首題為「殞星」的詩,好像沒有收入他的選集,恰好我最近整理舊「現代詩」刊找了出來。天啊,怎麼正好就是這一首? 殞 星 殞星啊,你是聽了誰的呼喚? 你沒有對藍天感到留戀嗎? 在群星的睥睨下 我終於看見你 發出瞬間的強光而化為灰燼 那強光啊,連日月都為之黯然失色。 啊啊,今夜,我為你的悲歌慷慨 而創造了一個新的認識與嚮往。 唉,老朋友就像殞星一樣消失在天邊,教我如何能釋懷。 文章出處: 創世紀-112期-古月專號-1997.秋季號
性別:男 籍貫:四川省珙縣 出生地: 出生日期:1930年
1956年參加現代派,加入創世紀詩社,1969年應愛荷華大學國際創作計畫專案之邀,赴美遊學兩年,曾任《時報周刊》副總編輯,為臺灣「現代詩運動」初期的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