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為了觀望 為了 觀望中的滿足或不滿足 為了觀望後的有所思 或無所思 我昂首引頸 或三十度斜角 且已成慣性 已成 一項人生的負擔 可是 那天大的布告牌上 給我的 總是那個黑色的 空白 鑰匙 它把一些空間關起來 在許多時候 它把空間開放給我們 如果我是一陣風 我根本不需要它 而此刻 它在我的左邊褲袋 不 在我的右邊褲袋 鏗鏘作響:夜深了啊 噓!輕點聲 別把屋裏的夢中人弄醒 ● 魚川讀詩: 所謂「純粹經驗」這個詩的理論,在〈布告牌〉這首詩裏,似乎可以獲得部分驗證。 在二、三十年以前,大眾傳播媒體不甚普遍的時代,看布告牌是我們生活的一大部分。看報紙要走向街邊的布告牌,因為那時家庭收入低,有報紙的家庭並不多;租房子,房子買賣要去看布告牌,因為刊登不起廣告;那時政府也窮,很多公告都藉布告牌知會大眾了事。那時大街上布告牌之多,簡直像崗哨,三步兩步就可以看見一塊布告牌豎立在牆邊。這種景象,現在已沒有了,即使公教機構亦已不多見。因此,辛鬱「昂首引頸」,歪著「三十度」的頭「觀望」布告牌,是過去生活的再現。 辛鬱有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軍旅生涯,做的是文書工作,還算清閒。一個具有強烈詩人性格的人,對軍人生活之厭惡不難想像。同樣的,軍中對這種視紀律為枷鎖的人,亦敬謝不敏。在彼此之間如此不協調的環境裏生活,辛鬱不快樂,必定是與日俱增。我讀此詩時,想像他一日在太陽西斜的時候,坐在營房內望著窗外布告牌神思,布告牌內貼的是什麼他並不知道,也無意知道。就像詩裏說的,只是「純粹為了觀望」。再說,當年的一個小兵,以及他現在這樣的一個小老百姓,對世事、對戰爭,儘管你如何關心,除了「純粹觀望」又能如何呢!我將此詩與他的生活作這樣的聯想,讀此詩的內容感覺上好像豐富多了。 下面還有幾個問題,有必要釐清。也許有人要問,既然是「純粹為了觀望」,就不應該有「滿足或不滿足」,以及「觀望後的有所思」這些目的。不錯。但我要舉自己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來加以說明。五月廿九日,星期日下午,反核的遊行隊伍經過我家樓下,我好奇地走至窗前向樓下四處「觀點」了幾分鐘。這便是辛鬱詩中所說的「純粹為了觀望」。而我對核電的興建與否,一貫有我自己的看法,因此觀望之後,便產生情緒的反應,為了從遊行隊伍中得到「滿足」或「不滿足」,為了對自己以往的觀點藉此得到深一層的思考,我便如同辛鬱「昂首引頸」伸頭向窗外細心專注的觀望了。因此,依我自己的例子看來,這幾句詩顯然無問題,在意象的演進上還相當有連續性。 我認為這首詩最重要地方,是「那天大的布告牌上/給我的總是那個黑色的/空白」這幾行。辛鬱不是觀看布告牌,而是在觀看「天象」,這是詩人寫這首詩真正的目的。在「那天大的布告牌」上,他看到的「總是黑色的空白」在此清楚的指出,是一個沒有星光的夜晚,天空中沒有星斗,便無法判定吉凶、預測未來了。詩人在失望之餘,詩也就再發展不下去了。這就是詩的結構,詩的結構在於意象的完整,不在意形式的起承轉合。 〈鑰匙〉的前三行,給人想像的空間非常大。而後面的格局反而變小了,十分可惜。 梅新(1998.1):《魚川讀詩》。台北:三民書局。第21-25頁。
性別:男 籍貫: 出生地:浙江縉雲 出生日期:1937 年 12 月 23 日(–1997年10月10日)
花蓮師專、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小學、中學、專科及大學教職。後步入傳播界,擔任過民生報、聯合報編輯、臺灣時報副刊主編、中央日報撰述、正中書局副總編輯,聯合文學月刊主編、現代詩季刊主編、社長,國文天地社社長,繼任中央日報主筆兼副總編輯、副刊中心主任暨副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