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
好沉重的行曩囊啊
把雙肩削成
直瀉海天的懸崖
失去了時計的異鄉人
汗濕凝凝的衣袖
拂掃
地下鐵驛裏擠出來的黑影
營營的喧聲蜂湧如濤
網住弛滯在中天的深沉的夏日
在曾是瀟湘的
金澤八景曾經落雁的
平瀉灣
我的朋友金關壽失說
看那雄鷹衝下污濁的湖上
啄食那躍出水面去呼吸的
畸形的魚!
或許秋月來時
夜可以神秘瀨戶
或許內川的暮雪下
金澤的米國設施
和龐然的雄性的煙突
可以溶入遙遠的唯一未被整容的山市
或許夜雨……
或許夕照……
瀟湘啊!
那份幽古的味兒的八景
怕要等詩人墨客的生花妙筆去夢去
中國來的心越禪師
隱沒在
烟霧迷濛的
臭水溝的
一個招牌上
竟也有一個來自唐宋的
傻得有點發呆的異鄉人
一個字一個宆的工工整整的抄
唐宋啊!
教我如何
好沾一身空翠的鳥聲
在幽暗的鎌倉的建長寺前
游入千代萬代先祖的
草書的舞蹈裏
在登天閣的苔綠裏
望過富士的積雪
入李白的天山……
失去了時計的異鄉人
或許……
或許……
記事:一半是為了追懷古代的幽思,才想去具有中國古都遺風的京都和近江八景的琵琶湖。
那分為洛南、洛北、洛東、洛西的京都四年前去過,看了唐宋風的廟宇和庭院,不禁
令人嘆息今日中國遺棄古風的可悲,不任自然的山水揮發,而襲用西洋工整對稱的人
工的剪裁(如故宮博物院!)喪盡了中國傳統的溶入自然天趣的大旨。近江路的近江
八景是以我國瀟湘八景為藍本的,我未曾涉足。宋廸的瀟湘八景已失存,但牧溪、玉
澗的幽情猶在目前。瀟湘已無法重見,是否可以在近江路捕取古代的逸興呢?瀟湘和
近江八景是如此取名的:
瀟湘八景
平沙落雁
遠浦歸帆
山市晴嵐
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
瀟湘夜雨
煙寺晚鐘
漁村夕照
近江八景
堅田落雁
矢橋歸帆
粟津晴嵐
比良暮雪
石山秋月
唐崎夜雨
三荓晚鐘
瀨田名照
據說近江路模倣得很像,但在現世急遽的工業現代化中究竟還保留了多少自然的景致,實是我一部分的隱憂。這次突然為了一些別的緣故,琵琶湖沒有去成,卻在橫濱友人金關壽夫家的金澤區,發現了以近江八景為藍本的金澤八景。住在金澤區每天在熙攘中忙碌的人似乎都已經失去了山水的意興,恐怕沒有多少人關心這詩意的歷史的緣由。環看四面,遠水近山,尚具湖光山色味道,但附近的漁村已剝落,一清早便是潑落潑落的電漁船載著城市人出海去玩釣魚去,平瀉灣的積水已經發臭,魚泰半已畸形。附近林立的是現代的建築,包括許多工廠和車,掩蓋一切可能有晚鐘的梵音。沒有人注意到繁忙的交通道上不被看見的一角有如下的一個牌子:
琵琶湖的近江八景和瀟湘八景一樣激起了許多詩許多畫。近世有名的今村紫紅的近江八景,和我們牧溪、玉澗的境界頗不相同。牧溪、玉澗重禪機,點到為止,筆觸飛逸,盡得書畫同源之趣。我所見過的日人所畫的潚湘八景和今村紫江的近江八景,略嫌工細或受限於特殊線條的風格,未達到一個「放」字。現牧溪、玉澗的畫都在日本,我們只能從複製品中去品嘗,只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領受瀟湘八景的原身,不需要在複製品中去古的遨遊。
一九七四年九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