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拉瓦克之輯
PRAHA王之破曉
啟明星 躲在塔側
像剛剛越獄的人
等待
接應者 而誰會現身于天幕
太陽嗎 一剛剛失業的行刑手
(死刑在昨夜廢止?)
兩千尖塔
聳出霧層
是剛剛搖閃之燭光
一些焦紅的
一些苦褐
(諒係告解的屠夫所點燃)
霧 終凝成露
沿街八千尊囚于古牆的雕像
半世紀的盲睛終成淚眼 哎
猜想那……黎明的顏色吧
註:PRAHA即捷克語布拉格:1990年民
主大選前夕,應邀訪彼邦,宿于洲際旅
館,窗向東,因見動人之破曉。
VLTAVA河之夜
夜如起灶的濃煙
新柴烈爆
閃電隨聲劈下
十五座橋反射光芒
如一排鐮刀
夜行的船
又以探索的燈暈
磨著刀刃
割開渥塔瓦沉雷的黑流
激響多音色的水花
啊 SPARTAKIADE
那麼多紅衣的體操少女
一齊轉身
以個別的背影演出
集體之消逝
註:VLTAVA河,彎流於布拉格市,橋樑約
十五座,SPARTAKIADE是彼邦聞名世
界的人民體育盛會。
BOHEMIA平原之畫
猶之手掌撫過地圖般的平滑
馳車于大平原的波希米亞是屬于
觸覺的
連天而綠的大農耕田疇
綠且起伏的合作化沃野
本是候鳥夢的顏色
每一尺 都引發佇足的意願
而
綠色作物龐大的高架空間
其上方是電纜縱橫的霸業空間
再上方則是……烈日隱現的
第三空間了……是屬于上帝遊戲的
意-識-型-態
而
(當人類如候鳥被空間縮小)
這裡的綠 無非是載乘的水流
陡坡處便是瀑布
(這捨身崖我一躍而落時)
則此生的願 只有讓剎那的觸覺
去償還了
後記:I、觸覺,是身臨其境的意識,亦是
「實踐」的代用詞,不是說,「實踐檢
驗真理嗎」?
II、因之,對社會主義緬思而懷美的人
道主義者,嘗以「綠」為生產的象徵,而
這綠是異化了的,所謂「美」便亦消跡
無蹤了。
KARLUV橋之暮(註1)
錯倚了欄干?身旁雕像噗哧一笑(註1)
扯過我的領帶抹著嘴角,便知
暮風起了
賣藝人卻歇了手風琴
一個男孩替女孩豎起風衣領子
(畫家們在收攏風箏?)
然後 Madonna目送他們(註2)
藝人走向Mala Strana(註3)
(畫家們還在與風爭扎?)
風是有些大了
女孩卻走到施洗的約翰的面前(註4)
瞅著男孩說:
相反地 你該脫掉我的風衣 讓風來洗禮我
皈依愛的身體
工匠砌著方磚 就是這樣的時代
兩帝北狩
岳飛削兵于江南 十字軍
在威尼斯等船
工匠砌著方磚 就是這樣的時代
建築陡峭的城堡
峨冠的殿脊
嶙峋尖塔刺入星際
天色有些紫了
幽魂陸續走出宮牆(註5)
也有些來自老城的一方(註6)
雕像也因之活起來了
在生人漸稀的橋上
天色更紫
我也雜在千年的幽魂中齊首東瞻
那廂 光環罩下的聖母院(註7)
多像汴京城內一簇雍容的紫牡丹
註:1.KARLUV MOST 英文為Charles
Bridge,始建於十二世紀(時當南宋初
年)1357年時由Charles四世重建。橋
上有雕像卅一組,皆出自歷代名匠之手,
為布拉格最引人之文化藝術重點。
2.聖母Madonna為橋東口左側前兩尊雕
像,出自十八世紀初雕像家M.V.Jack
之手。
3.Mala Strana「小城區」之意,在Vl.
AVA河西岸,古櫛比。
4.施洗約翰雕像在河的中流位置,與克利
斯佛相對,是較現代(十九世紀)的作
品。
5.「宮牆」過小城區再向西,幽魂展袖可
至,是為布拉格堡(Prazsky hrad),初
建於第九世紀,帝京故宮,牆高院晦。
6.「老城」(Staromestske namesti)廣場
為布拉格古教堂建築群之中心。
7.「光環罩下的聖母院」(Church of Our
Lady Below The Chain)初建于十二世
紀。
VACLAVSKE廣場之永恆(註1)
穿越馬門 隱然聽見古代馬市的
嘶鳴聲 佇足 風滿懷袖
吐納之際軀幹亦隨之宏大
儕身於西聖群像中的東方人(註2)
心懷異樣的虔敬
俄頃 大雨驟至 如
一群又一群勝陣的驚馬遊奔滿場
直到……
雨歇了 雷霆遠得就像
戰鼓 市民匆匆走出屋簷
走迷濛的鼓聲中引火禱念
鮮花的丘陵 蠟燭的山(註3)
是不允許就此冷滅的
啊 國殤 是一日不能廢祭的
在矩形的聖‧文徹斯萊廣場
在諸聖直矗的雕像下
在文藝復興與政治權柄的兩大建築間(註4)
鮮花的丘陵 蠟燭的山
其上 供著並不大的一圈照片
一圈年輕捷克人堅毅的臉
廣場(雨水曾把血漬洗掉)
市民引火 (蠟燭開始燃燒)
(蠟燭啊 為脫卻形體 以燃燒取自由?)
市民禱念 花朵完成開放
(花朵啊 為摒除色相 取自由以凋謝?)
而烈士們 趁著春天 選擇兵解
神 便是這般封成的 那麼自由的經義
不是獻身又是什麼?
直至……
風停了 布拉格市民呼應地歡唱
春天的熱源 不是來自天外
是每一粒種籽從心中釋出久藏的溫暖
此際 那個外邦人
默立著 衫袖下垂 如一支失神的蠟燭
而火 向內燒去……
卻灼痛地想起 清冷的黃花崗
森羅悽厲的天安門
想著連上贄也要偷著飲泣的北京市民
亦如蠟燭向內燒去……
五臟啊 將永生消化這火燙的淚水?
註:1.VACLAVSKE MAMESTI英文是St.
Wenceslas Square,古代名馬市,上方則
名馬門,近數十年多次起義事件發生於
此,著名的有1945年的「五月人民起義」
及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2.廣場首處有聖,文徹斯萊銅像,稍前方
有St. Ludmilo, St. Procopius,後側有
St. Agnes和St. Adolbert等基督教聖者
的銅像。
3.廣場中心有一小型花圃式的國觴祭壇,
供著「布拉格之春」殉難者的靈位。
4.銅像背後便是君臨廣場的國家博物院及
圖書館,為一龐然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另
一側則是巨大的捷克與斯拉伐克聯邦議
會,為最高的政治機會。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