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刊回瞥及現代詩選代序 紀弦在他論「波特萊爾」文中闡釋波氏的詩說:「在 他的內部,不斷地進行著鬥爭:道德與不道德,意 識與無意識,我與宇宙。這種鬥爭苦惱著他,同時使他的 詩成功。他把一切矛盾對蹠的事物拿來表現並擴而大之。 他決不排斥任何東西同時亦不混淆他們。因此他的詩充滿 了驚異的照應、對比、和想像。他的內容是豐厚的,形式 亦極嚴整……。」這篇文章發表在現代詩第二年冬季號, 在這同一季節,創世紀在左營創刊,藍星在公論報面世, 一九五四年的詩壇上,現代詩刊從單足的情況下,又得來 二足,於是中國現代詩的大鼎於焉鑄成。然而這三足因為 先天氣質的迥異,互爭長短,以致這隻鼎得不到平衡穩定, 在跌衝之際,不免激發了一些震蕩,便有了所謂的論戰, 而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波特萊爾:「我們是有所揚棄並發 揚光大地包含了自波特萊爾以降一切新興詩派之精神與要 素的現代之一群(modernist)」,這是現代派六大信條的 開宗明義。 不幸的是,一些論者或以「暗中破壞」「政治手段」或 以「挑撥離間」(註一)打擊和污衊這一純詩運動的信念。 竟有人斷章取義地說:「波特萊爾以降的新興詩派……我 們如果稍一探究這些詩派的精神要素,而稱之為醜惡與墮 落的象徵當不為過……。」(註二)姑不論新興詩派是否都 是如此不堪入目,顯然論者有意略去開頭的「有所揚棄並 發揚光大」這一先決條件。這與前幾年中共惡毒批判矇矓 詩精神污染是同出一轍。更有一些人假「全盤西化」為名, 集中火力對準「橫的移植」這四個字轟擊,卻不顧「信念」 中第三、第四和第五條真正涉及寫好詩的技巧性的宣示, 「橫的移植」這四個字不過是為了這一新的技巧新的目標 而服務。多少年下來,大凡惡意對現代詩群詆毀的所謂「衣 冠詩人」與「御用理論家」(註三),多不悟「知性強調」的 重要,「純粹性」的必然,以及「新工具」「新手法」的生 命力,以致搞不出像樣的作品傳世,(老實說,包括那些反 共詩和所謂的社會關懷討在內……)。哎!這就是歷史 呀! 「現代詩」改月出之後,出版到十九期,四圍的風勢 更大到幾乎要撼倒大樹。紀弦不得不以長文「從現代主義 到新現代主義」與「新詩何處去」(覃子豪文)做一論爭, 那是因為後文橫的移植了史班德的觀點「現代主義的消 沈」。現代主義沒有死亡,即使是消沈甚至是解體而它的靈 魂亦會轉世投胎,因為詩人是代代新生是從新的時代新的 起點開始。後現代作品面貌不同,卻遺傳現代主義所有優 秀的基因。也可以用這一說法為前期現代詩刊的停刊做證 言。 現代詩刊並非等於現代派或現代派代表現代詩刊,在 技術上現代派這一「社團」已解散,在內政部的檔案中已 除名,然而現代詩刊在現代詩人群中永世的鄉愁卻未消 減。終於在梅新和數位新生代詩人的努力下復活起來(轉 魂之外的Resurrection。這前後期的現代詩人群,從他們 的作品和交往中力我發現有顯著的共同基因,那就是他們 的氣質極為接近──寫詩不以做詩人為目的卻生活得實實 確確是詩人。「氣質決定內容,內容決定形式」,這一「老 生常談」卻並不是受到人人肯定。欠缺某種氣質的人必非 議那「某種氣質」,事實上氣質亦決定詩與藝術的欣賞。 一九五二年春起,逐次在現代詩刊上出現的名字,像煙火 一般一個接一個竄上高空,以不同的光耀形式擊動我們的 耳目。曹陽,大開大闔,那年我讀了「賣冰者之歌」立刻 揣了紅色的第九期到台北去見他。而曹陽何在?至今仍盼 望一讀他完整的詩集。錦連的虹,吳瀛濤的詩法,中部未 去成卻拜訪了宜蘭。吹黑明得獎了!奎旻這期有長詩嗎? 王容的執著,于而的惜言,四方城之外應有圖象詩連載, 亨泰兄,然否?許多在現代詩刊爆麗的舀火,實在該重新 錄製下來,馬朗以及香港四君子,他們的詩集在台灣買不 到,黃荷生的門鎖住了,柏谷作優遊的事業,徐礦不可解 的大陶醉的夢,神秘的巴雷詩抄,盧因1956在追尋,噯噯 沙牧,「流浪流浪」去也毋庸回來了。現代詩復出不久,有 人以詩的功利主義口氣說:「現代詩復刊嘛沒有必要!」 而現代詩是在年輕的現代詩人群的手下「移植」重活的, 卻並不重開前期現代詩刊的花。其不斷更新的姿態已在詩 刊史上成長為陸標(a landmark),不僅堵塞了功利之口, 也使我們禁不住珍惜過往的蓽路藍縷,成百的作者他們喜 愛過此份產物,更記憶起他們對中國現代詩的特殊貢獻(特 別是勇敢的創新)和他們沈默的期盼。而多數的他們以「停 寫」來殉了「停刊」的道,甚至連詩集也沒有出過。這些 灶火是應該錄製下來的,是應該放映出來的呀!那麼,就 籌畫一個「現代詩選集」吧。 〔註一〕現代詩第15期社論一。 〔註二〕六十年詩歌還序,正中出版。 〔註三〕現代詩第十五期社論三。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第20期
性別:男 籍貫:河北省 出生地: 出生日期:1933年
曾就讀北平崇德中學及北京大學暑期文學班,用筆甚勤,曾發表詩作於北平平民日報、中學生月刊、武漢時報、衡陽力報。後隨家人遷臺,先後畢業於新竹中學、中興大學。1968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爾後陸續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並曾出任聯合文學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