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許有吉,一九六六年生,台灣桃園人,台北工專化工科畢業。曾任《聯合文學》主編,《自由時報》副刊主編。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中華日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年度詩人獎、五四獎等。
一九九四年與友人共同創辦「地平線詩社」,為台灣年輕世代詩人之重要集結。多次獲得台灣文學獎與詩人獎,詩作入選兩岸多種重要的詩選大系。
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寫詩,迄今出版五本詩集︰《陽光蜂房》、《家族》、《肉身》、《我佛莫要,為我流淚》、《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許悔之最新的作品是散文集《我一個人記住就好》。
倖存的願望
每一次離去,都悵望四方,每一次歸來,都心神震漾,詩就這般追魂逐魄,在兩極之間擺盪。
歸來,就不再離去了嗎?
在花蓮,或者在義大利南部的海上,看見了鯨的出沒,宛若詩的現隱無常,我暗暗揣想自己年幼時最放肆狂烈的夢想︰養一隻鯨。
無垠的海才能供威力的鯨擊浪壯游我並不能夠獨自擁有海洋。長大以後我逐漸任年幼時的耽想一再被現實修改,有些迫於無奈,有些則是棄守,所剩者已稀,詩,總算漏網而倖存。擁有這樣的能力,好像一種手工藝,不能被量產或抄襲,在大量複製的世界裡,忽而竊喜。
詩為知己者而寫,莊嚴不可兒戲,宛若,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
不忍
──詩致林義雄
讓蚯蚓繼續翻身在土裡
在最接近天空的蘭陽盆地
整座平原宛若一架鋼琴
母者和孫女是斷去的那根弦
這一次,她們並沒有時間
可以彈到高音
所有的蚯蚓都將繁殖在這裡
春雨像飛針刺痛了
土地的背脊
善良的靈魂猶依依
不忍登上從空而降的天梯
她們一再徘徊
她們躲進雨中的一棵尤加利
大樹堅強地挺直了腰桿
不忍讓她們看見
那彎下身來而抱面痛苦的自己
但終究,還是有一些滾燙的雨滴
穿過了樹葉之間的縫隙
大翅鯨的冬日旅程
從長長的潛行中浮起
我為你噴出快樂的水霧
虹彩懸掛著
若有似無
時間進入屏息的倒數
馬上就是一月十九日
我的夢就從南太平洋起身
甚至忘了
忘了應該覓食
這體腔內的鳴唱
單純而穩定,放送
向幾千哩外
我為你不斷噴出快樂的水霧
提醒海洋所有的生物
啊這是歡喜
這是激動無比的慶祝
海洋那麼遼闊
也那麼孤獨
甚至我們常常感到
應該迷路
所幸體內的脂肪
足夠支持一整個冬季的航行
那麼,想念是最形上的優雅了
我不斷為你噴出快樂
快樂的水霧
並且逐漸地接近你
要凝視你裂傷的唇
要輕拍你痠痛的脊骨
我要送你一大片海洋
那湛藍的大鏡子
把我們的命運
照得清清楚楚
我接近了你
在偌大的海洋中
你的一滴眼淚
顯得無比無比的奢侈
齋飯
──翁山蘇姬結束囚居
這一次我離開囚室之際
陽光正好,整座中南半島
一只迎向海洋的缽
我感覺自己和同胞
像一顆顆堅實的米粒
被海洋的水沖刷,淘洗
陽光似火,我們取槍桿為薪
慢慢地煮出一缽飯
從十方來
向十方布施
鴿子或猛虎都好
毒龍和綿羊皆不推拒
飢餓的幼兒咬痛母親的乳頭
我走出囚室
看管我多年的兵士
羞愧地垂頭
當土地淪為花木的墳穴
天空變成飛鳥的牢籠
我什麼也不能做──
除了做一顆飽滿的
拒絕受潮和腐臭的米粒
之外,我還堅持清遠的香味
那抖顫的發芽,抽穗和結實
是的,困阨之時
生命仍須像煮飯一樣
全神貫注
現在我將迎接那水
佛陀已經伸出祂的手
為我,我們淘洗
我將在水中旋浮,滌淨
啊最後安靜地沉落
等待那火
等待那火
我感覺自己停經後的身體
在秋涼之中悲傷和快樂
我去淘米取水
煮一缽齋飯
獻奉給噬人的餓狼
和三世的諸佛
歡喜
──寫給往生的父親許英勇先生
(一九四○-一九九八)
我想,菩薩的病痊癒了
父親,苦累到這裡
終於止息
心是瑪瑙,骨是黃金
眼是晶亮的琉璃
諸佛之所和風暖陽
菩薩牽著你
和風暖陽中菩薩
菩薩歡喜的牽著你
莫要回首了
若有托生
生於天上諸佛之所
於彼所在
妙樂隨時響起
不再有刀兵、惡疾和恐懼
不再有飄墮、苦惱和死厄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父親你離開了
我流淚,卻有說不出的歡喜
文章出處:
台灣詩學-30期_新世代詩人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