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台大中文系、東吳中文所碩士班畢業,目前就讀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班,現任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講師。曾獲︰台北文學獎年金、聯合報文學獎新詩及散文第一名、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及散文評審獎、教育部新詩第一名、星洲日報文學獎新詩及散文推薦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新詩第一名及散文第二名、新聞局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獎等。著有︰詩集《治洪前書》、《再鴻門》、散文集《流動的身世》、《馬華當代詩選(一九九○--一九九四)》(編)、論文集《存在的斷層掃描──羅門都市詩論》。目前在撰寫博士論文,預計八十八學年畢業。 每一首詩都以最好的狀態出現在讀者面前,是我最大的堅持與信念。 僵硬* 僵硬,指的不是脖子 涼麵、或隔夜的 章魚壽司 我是說 補在副刊缺角上的詩 讀詩,其實像狗 啃骨頭一樣 沒筋沒肉,又沒髓的 豬胛骨 全都一樣 簽不上名 啃不出差異的生平 更別說什麼創意 胃酸和淚 一點都沒有 動靜 我們像極了狗 弱勢那種 啃食僵硬的詩,不敢說出 失大體的話 得罪三百個詩人的評價 任由牙齒 磨鈍,像叉子 磨成湯匙 我一度適應了僵硬 我的詩也是僵硬派的 在日本 便稱作僵硬流, 我昨天才在想︰ 該逃走了 丟掉龜裂的語意 浮腫又嚇人的主題 匆匆完成 退派的手續 我不想成為胛骨 或認命的狗 總希望我的詩 半筋半肉 拋開比蛛網工整的結構 起骨 去皮 拋棄被象徵沾污的習性 我的詩 不能被命名如商品 題旨 休想固定 在句子油膩的內壁 誰願意 拋開胛骨的美學 啃我一口,一口就夠了 「滑,爽口,多汁」 --牠會下這樣的評語 「再一口, 不然不走。」 總有一天 牠們如此糾纏我的 半筋半肉 野故事* 我們當然嫌棄歷史這老土的文體 隨手一扔 那易碎的舊質地 有人撿起文言的片語 虔誠敲打 如木魚 有人從遲緩的回聲提煉出青銅 從裂縫 化驗出剝落的法律 難怪我們擁有一個 同樣古板的先秦 同樣單色印刷的 南宋和晚清 我們忍不住去寵愛說書的嘴 那是一隊懂得盜墓的 精明竊賊 從梟雄區的墓誌銘 盜走不斷增值的奷表情 借東風 擺空城 我們親臨刮骨現場聆聽那短刀的說法 往前幾章就到臥龍的山崗 再往前 便是桃樹 和它偷偷記述的野故事 別告訴我 這是陳壽原版的三國 快板在催促耳朵 豈能錯過 俠盜與生辰綱私下的密談 黃曆提供了位置 讓事件越軌演出 三碗酒 痛飲在傳奇與悲劇毗鄰的山頭 一陣大風起兮的預警 書頁如猛虎撲鷹 一時分不清 第幾回 才是熱血 才是拍案叫絕的謀略 在野的故事 乃英雄從不示人的刺青 令人上癮的猙獰 有流雲 撞擊豹子的額頭 有龍紋 化成捕風捉影的九套棍法 太尉冷顫 花和尚拎著酒罈 提著蠻橫的方便鏟 往正史結霜的坑底加炭 一下烘暖 我們早已忘盡趙家三百年的賬目 內心囤滿 北宋 一百○八座易燃的星宿 故事如野馬歧出古板的官道 低頭躲過雍正的血滴子 呂氏的劍氣 我們記下從容就義的剪影 手部和刀部的字 把話本嚼得十足牛筋 我們深信那些從未說過的對白 從未精彩形容過的動作 一度活在英雄不曾被提及的少年章回 王城爭霸 我們再度沉迷不拔 稗官把全部的猜測和崇拜鞍上戰馬 讓劍眉 顛簸成非常英雄的筆劃 我們都讀過英雄 我們都胡亂讀過那麼幾個 環肥燕瘦 假假真真的英雄 生風的馬蹄迷住我年少的夏天 心中奏起 懵懂的古華樂 多少年後我比英雄長高了三吋 跟前逛來逛去的 仍是那隊失效的宏辭 我遂把傳奇一一交還給史記 英雄便沿著長亭更短亭的描述離去 背影是一團黯然的粗黑體 被刪除的小標題 馬上就有機靈的形聲前來 暗示我 用陰熊這指法 去捉摸 英雄不可告人的骨架 撬開野史鬆軟的夾層 聆聽那陰險的鶴唳 熊燃的馬鳴 後來我也學人寫了那麼幾個 從未謀面的英雄 二十五塊魁梧的辭藻一起動身 花三十行寫一場硬仗 用七十字扶英雄下馬 截長補短 單憑我鼠目的吋光 你想到的柔嫩情節 一律省略 省到大家都弄不清楚 那天英雄到底有沒有拔劍…… 直到很後來我才跟許慎一起發現-- 英,從艸央聲 雄,從隹★聲 我們成天背來背去的 竟是草叢中央一隻★★大叫的山隹 想想也對 記得有位偉人說過︰英雄的口感 好比 巫女夜宴的一大鍋湯 由健美山隹熬成的 很實在的湯…… 原來 原來我們都胡亂吃過那麼幾隻 從艸央聲的英雄 喝過 從隹★聲的上癮湯頭 觀滄海 觀滄海 在鷹目之極 大地之東 碣石諦聽我心的溶岩竄動 記述天地如何向我 誇示它無垠的開始和盡頭 浪從容 我的呼吸奏成汪洋的曲目 音符圍繞 一座狂野的島 以及巨大的浮沉 是藍鯨 是捨我而去的壯闊! 不知幾千里 苦苦追尋 牠越過我懷裡穩穩冬眠的劍 越過所有牠可能越過的失望與埋怨 我如鯨的氣勢已然萎縮 磅礡的詩篇潛入太多 柔弱的螺聲 大敘述 只能邁開螃蟹的小吋步 創意靦腆地凸起 彷彿海星 詩的危城 傾頹了三分之一; 觀滄海 從鯨之背 到陌生的經緯 大水滄滄 天地的交界懸掛在胸前 我想撐起一千帆也撐不住的風勢 企圖靠近五百年難得的梟雄 套用他的視野 他吞吐流雲的肺葉 濤聲推擠我的呼喚 推推擠擠 退退進進 卻孕育了宛如喉結的一顆宇宙 在大海之西 喊住 我的藍鯨-- 觀滄海 在史詩的顱骨 意符退潮的內部 我握緊 梟雄筆下的風雲 掌中的劍氣 感到久違的大雨自血脈沁出 然後暴長 以傘的千次方 似海嘯 我的語言橫行 在WORD的視窗 雷厲地句讀 我日益疲軟的節奏 隱然有山島對峙 如世仇 在檔案深處 而注音 已層層雲集在指端 十指是觀音靈巧的千手 將豪情鍵入 漢字如鯨魚騰空 筆劃密密落下 像細雨 吻上山崖陰晴不定的表情 想像和它的皴法 讓敘事的路徑有了雄渾的風景 零下典藏的夢 一一解凍 沿著藍鯨回航的水紋; 可以還你了 梟雄-- 還你昨日借我的大劍氣 借我的敏銳觸鬚 藍鯨已溯返牠原生的腦海 我驅動停擺多時的洋流 格局豁然開展 步步鏗鏘 鯨吞你昔年遠眺的山崖, 是碣石 和鳥雄的古詩 見證了我的宇宙 甦醒 在鷹目之極大地之東。 文章出處: 台灣詩學-30期_新世代詩人大展
性別:男 籍貫:廣西桂林 出生地:馬來西亞怡保市 出生日期:1969 年 9 月 28 日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曾任職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講師,現任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