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圖埋怨: 老是那軸哀慟的意象 陳述死亡如何開發成浩大的景觀 亂水調戲著地理的愁眉 接著魚進駐鳥巢 石頭頓挫起浮腫的音節 文字古老的形聲大量醃製水部的偏旁 能想像的慘況早給說書的說爛 所以這回,可要從鯀的埋沒講起。 2.神話表示: 不行,儘管他有著熊的美肌與心臟 但群眾偏愛傳說虯龍 渲染成功 尤其洪蹟蟄睡如死 更沒有誰會探討他胸襟那環暴戾的水位 這是讓聖獸獨享的雲海 其餘生物統統滾開。 3.魚很納悶: 是思考的流域淤滿了水草,所以 放任蝦子不停複製單一口味的陋史 讓螃蟹閹割新鮮 但需冒險的軼事? 是被動的閱讀習慣 冷宮了鯀的血汗? 歷史的芒鞋專心踏著 唯禹獨尊的跫音 或者基石本身就該湮埋 彷彿不曾紮實過任何工程? 4.禹卻反駁: 想那神話多妖的水域 狂亂的佈景 凶險的劇情 就是我,彗星般崛起的根據 多前衛的演出啊--獨步的經典! 我偉大虯龍塑像的靈魄 怎會是前人肥沃智慧的承接? 衰敗與平庸的早該淘汰 燈光只需鎖定偶像而非舞台。 5.河伯認為: 這是熱衷翻案的時代 叛逆的年頭 大舉溯返治洪的初期 迫近神話未經修飾 多苔的內殼 看鯀那鏢槍樣的眼神 如何串連眾水族的歧見 悲痛著每一具沈溺, 未知的相繼出土 歷史將痊癒多疤的面龐。 6.我問鯀: 「沒有埋沒感?」提高聲量: 「相對於無限膨脹,禹收穫的讚美」 「我很清楚──自己的座標」 「不需要補鑄銅像?」 「拯救本身,豈非更崇高……」 一尾滿足,安詳游歸他多愁的眉宇。 7.洛書歎息: 粗韌布衣與龍袍不休的摔角 倒映出一湖湖善變的神話, 掌聲或噓聲--最不固定的可能 時間冷冷地反覆裁決。 (92.07)
性別:男 籍貫:廣西桂林 出生地:馬來西亞怡保市 出生日期:1969 年 9 月 28 日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曾任職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講師,現任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