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早逝的德星 最後一幕,你在敵人無情地撲殺下,頹然倒臥在劇本的句點上,再一次宣告人道主義的完成,並無力拯救罪惡的靈魂。 黑暗壓上了山坡,時間的停息使人們無從分別真實事物的色彩,我站在後台,站在所有熟稔的情節背後,注視著,最後的一個景象消失,注視著,掌聲凶猛地掀起厚重的大幕,你在讚歎中復活,拉起敵人沾滿鮮血的手掌,微笑、鞠躬、接受綻放著羨慕的鮮花,和平地粉碎劇場裡仇殺的暴戾之氣。 劇場關閉後,你自舊日的表演型態流亡到另一則陌生的劇情中,一個沒有民主運動紊亂交通秩序的城市,兒歌一般地點數日子,從日夜的嬗遞中獲取些微的啟迪,我仍執意支配空乏的心靈去探索經院高渺的精神,和北方都市曖昧的心態,放心地忘了你,不時常想起。 我站在後台,靜靜地聽你紅著眼說:「當走到河流曲折處,告別了節慶歡宴的的繽紛,紡織娘在黑夜的梧桐樹下低鳴,我被拋擲到洪荒的年代,我一度以為,我就是你筆下的仇恨,不可理解底靜默使我想要掙脫所有紛爭,我和仇恨一起搏動著心跳,一起思索,一起寬宥罪惡,並且努力學習抵抗黑暗。」 都市上空的雲塊崩坍在巷衖裡,堤防因官吏的玩貪而潰決,街道泛濫成縱橫的溪流,我在高樓上懷著戲謔,幻想老友抱著白紗新娘涉水回到新房,原始狂暴的夢魅,將成為一對夫婦幸福的開端,接起電話,收到你的死訊。 我站在所有熟稔的情節背後,陪伴你聆聽蕭邦哀傷的鋼琴奏鳴曲,作品三十五號,第三樂章,左手的低音是執紼者的足音,一步要比一步悲痛,一步要比一步沈重,而命運則以對等的速度迎向你,我要求你踏著無可更改的節拍,在瘦弱的敵人出現前就步出山谷,等待死亡牽起你毫無武裝的雙手。 寒冷的清晨,走過榮星花園,圍牆盛不下的歡樂滿溢出來,窒息哭泣急促的喘氣。想替你放下一張厚重的大幕,再幫你找出一個冷酷的敵人,和滿堂讚歎的凶猛掌聲,但是無可奈何的我無法站在一段陌生的情節背後,只因為生命的劇場有個無法察覺的後台。
性別:男 籍貫:江蘇省武進縣 出生地:台北市 出生日期:1966年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任數位文化中心主任、《乾坤詩刊》總編輯,《詩路:臺灣現代詩網路聯盟》主持人、《全方位藝術家聯盟》同仁。東吳大學法律系比較法學組學士、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曾任國會助理、東吳大學正言社、辭修高中演辯社、衛理女中建言社指導老師;曼陀羅詩社編輯委員、創世紀詩雜誌社同仁兼主編;政大傳播學院研究中心執行秘書、光碟購買指南特約作者、中國時報開卷版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