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會相遇在 文明剛剛萌芽的春天 冰河嘩地一聲,解凍了 我們褪去披了一整個冬季的皮毛 走出灰燼殘溫的洞穴 或許我們會一齊到我用水聲命名的小溪旁 你以讚歎稱呼的山脈下 找一些新結成的果實和 從石縫中方才甦醒的山杜鵑 或許我們會遇著一場驟雨 那麼便讓我挽著你 走過泥濘的山坡地 讓我輕輕地吻著你 吻去你雙頰的雨絲,或是 唱些野地裡的歌謠 給你 或許這個夏天過後你會 為我哺育一個孩子 一個共同的希望 因此我要呼喚你 呼喚你以只有你懂的 最簡單的一個語音 或許我們的孩子會因為 飢餓因為懼怕黑暗因為 被荊棘扎痛被火灼傷而 不時地哭 哭 哭 而你,孩子的母親會了解 哭是一種救贖 那是和笑一樣 朗朗的,宗教的 或許我們終身都會為 一個填不滿的陶甕憂愁 為孩子的羸弱而蒼老 或許……..
性別:男 籍貫:江蘇省武進縣 出生地:台北市 出生日期:1966年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任數位文化中心主任、《乾坤詩刊》總編輯,《詩路:臺灣現代詩網路聯盟》主持人、《全方位藝術家聯盟》同仁。東吳大學法律系比較法學組學士、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曾任國會助理、東吳大學正言社、辭修高中演辯社、衛理女中建言社指導老師;曼陀羅詩社編輯委員、創世紀詩雜誌社同仁兼主編;政大傳播學院研究中心執行秘書、光碟購買指南特約作者、中國時報開卷版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