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陶潛.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 一渦白沫漩入湍急的溪流中 我細細地考據一艘漁舟曳航後 水紋激烈底感應 目光彷佛一雙蜻蜓 水面上翻飛起落,然而船過後 溪水早已迅速吞噬了波盪的不安 綠溪行,忘路之遠近 我努力描繪舟旁不斷流失的山水 像個貪婪的學童一心意欲 印證所有蟲魚鳥獸的姓名,企圖 發見大化寓於草木的啟示,然而 不曾稍事停息的航行 兩岸不斷流變的風物,一波又 一波造成無可彌補的錯失與誤解 舟子勤奮的雙臂 提起頎長的篙 擲破水面,打散一片浮草 忽逄桃花林,夾岸數百步 孤獨的旅人慣有君臨的驕矜 斑鳩藏身林間 勉力吟詠豔麗底詩歌 弄臣一般的宛囀把灼灼桃紅 抹上我蒼老的面頰。我發見 一只淡褐的螃蟹在岸邊 顛仆地追逐潮水中流離的藻草 江水湧上岩巖 把他高舉成一頂地得意滿的冠冕 江水落下灘頭 又把他貶謫為一只栖栖皇皇的蟹 直待他追不上潮流的速度引退 便傲然地昂首橫行,回到岩縫 儼然歸隱山林的高士 復前行,欲窮其林 小舟載著現世間的擾攘潛行於濃蔭間 早夭的花苞告別了花萼漂流在紛紛 衰老離枝的花瓣間,釀造出一股又 一股惆悵的氣息,迷亂我 急欲尋求寧靜庇護的心 挑唆我渴求的情思 煽惑我耗弱的雙目,撥 開兩岸蔓生蔽天的槎枒 向幽暗深處不斷追索光的蹤跡 追索一片永恒的淨土。我聽見 風與枝柯密語,議論著 旅客棄擲於森林中 一座座不朽的碑碣 碑碣上一串串冗長的頭銜 頭銜下一篇篇夸誕的墓誌銘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雷霆猛力擊打懸巖 警示頃天大雨的降落 閃電是穹蒼銳利的眼神 冷冷洞穿活物走避底心虛 我溺縱已久的好奇心 受到鉅大聲光震懾而瑟縮 舟子奮力涉過亂石淺瀨 穿越狹窄的溪谷,一道 暢旺的活水自舟楫之下發源 流洩出愈來愈開闊的景觀 驟雨在江面調出濃密的氤氳 為鎮定如常的山巒潑上淡墨 彩虹緊緊擁著滾滾而逝的波瀾 像母親懷抱著即將遠行的孩子 我催促,小舟急急航向虹霓 虹霓卻以對等的匆匆退避 那龐大愛戀的遙迢令人昏昡 晉太中元 又一渦白沫漩入湍急的溪流中 長篙疲倦地憩息在船舷 魚群爭食我倒映水面的身影 如同時光曾經 不停囓咬我有限的青春。 綠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 環顧四周,眼底滑過的竟是 竟是如此熟悉的景緻 我調轉過船頭,安詳地 望著許多怯怯的旅人 迎面而來,我欣然 箕坐。任船行如水行
性別:男 籍貫:江蘇省武進縣 出生地:台北市 出生日期:1966年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任數位文化中心主任、《乾坤詩刊》總編輯,《詩路:臺灣現代詩網路聯盟》主持人、《全方位藝術家聯盟》同仁。東吳大學法律系比較法學組學士、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曾任國會助理、東吳大學正言社、辭修高中演辯社、衛理女中建言社指導老師;曼陀羅詩社編輯委員、創世紀詩雜誌社同仁兼主編;政大傳播學院研究中心執行秘書、光碟購買指南特約作者、中國時報開卷版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