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妳的眼如同我寫給世界的詩」 抑或是「這世界贈予我的詩如同妳的眼」 --我曾經在我們四目凝神互視時遺忘了答案 兩眼永遠不重疊卻思幕著對方 這有著令靈魂悸動的亙古奧秘 如果兩眼的視線不重疊 那麼人存在的視域就更加遼闊 如果兩眼的視線重疊 就有足夠的精神集中力解讀並生產出世界的新意義 而當我和妳四眼的視線同時重疊而又不重疊時 新世界便在詩中孕育和贈與了 …… …… 如今 我想要看妳 而妳已不在 我如果不要想看妳 漾漾柔美的月夜又會喚醒我-- 我們曾經在四目交注時 全身細胞的靈魂之眼一剎時煥發出光芒 飽滿成神聖幸福的光環擴散向全世界 而如今 妳走了以後 一切都退色了 我嚅嚅獨白早已不成話語 而這世界也被遺忘在蒼白裡 在想與不想的煎熬中 我只有更孤單的迎向暗夜 急行在曠野的風中 行色匆匆 疲憊的和世界交換著「不必管我」的手勢 1991年 中秋
性別:男 籍貫: 出生地:台北 出生日期:1962年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現任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