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布蘭庫希「空中之鳥」雕塑 鳥 由空間中飛出 又投影在空的界域 觀者的心靈角度 轉動 空中之鳥瞬間振飛出 無限差異的純粹心象 空中之鳥 素簡的靈魂原型 時間的律動 震撼著 原初的表象 空間本身的形跡 無限伸展其大能 可思而不可見的律動 在形與影的差異中 創發出 純粹心象 引生感動 心靈 重生 1998年 4 月 13日 貳 觀布蘭庫希「吻」雕塑 吻 雌雄魂魄 陰陽交抱 合一的渾圓 宇宙渾沌 在淵奧中 劃出 萬象的雄奇 成為門上之眼 幻生 藝術之門 觀內外界 觀表象的呈現與不呈現 一切在此出入 交合 聖界與俗界 也由此相通交合 聖界與俗界在吻中 泯同 幻生大力 參 觀布蘭庫希之魚 魚 游於宇宙洪荒 自由出入心靈之網 真理在自由中展現 挺生於虛無 有與無 在原初的表象當中 彼此隸屬 魚 純粹表象 浮現空中 變化著 游姿曼妙 迴返於無 無自無 魚行遲遲 魚自魚 已無向上凝視的眼神 後記﹕以上三首寫於觀賞布蘭庫希特藏館之後。空中之鳥、吻和魚皆為布蘭庫希特的雕塑作品。 肆 舞 胴體之舞 裸 無蔽 挑動 空中跡化 女腹上的七星 時間款舞 旋舞 與對面噴來的水柱旋舞 女體以舞承接水注 交織 對象性成為原初的表象 扭轉 精神舒展 領悟七個七 與空無一起迴旋 聖靈在此爆裂 在款舞中 腹下昇起 寂和的樂音 髮散亂 於朝聖的終點 仍不終止 後記﹕此首寫一揉合舞蹈表演形式與多媒體裝置藝術的藝術表演。 伍 莫內的荷 四壁傳來 春夏秋冬的聲音 莫內的荷池 晃動著 千差萬異的繽紛 亙古湧動 燃燒 水中寧芙 彷彿女神 在池底飄動夢幻衣袂 近觀 在觀者清醒的茫然中遺失物象 遠觀 卻在物象的神魅中 忘卻觀者自己 我往返於遠近之間 嘩嘩不住的水聲 流動在色塊的變形當中 視覺在流動中 燃燒著八方包圍而來的 奧秘的聲音 後記﹕此詩寫巴黎橘園的莫內的「荷」畫作,為著名的環室巨畫。 陸 巴黎懷人 巴黎 春雨仍這麼細這麼柔 我在雨中暗暗尋覓 細細柔柔的倩影 伊人似已不在 然而 巴黎鐵塔 仍為我清麗 煥發著歐洲的明媚與富麗 聖母院 也還為長途奔波的旅人溫暖著 人間最初的清新 凱旋門 依舊為我歡唱 因真理得自由的凱歌 在這些賽納河的倒影中 伊人 啊 伊人 妳的倩影 柔撫著我久久奔波的疲憊心靈 後記﹕在巴黎懷念雪蕉集「雪蕉」一卷中的故人,寫此詩。 柒 與友論美學有感 亙古傳來的造象已奇 卻仍少一株碧巖靈葩 踏著香象而來 你將為宇宙緩舒十指 端凝出素簡的空中凝式 以台灣和日本的土壤 調和巴黎的陽光 在你的一劃當中 擘出新天新地 塗抹象外之象 摧放奇花 奇葩的綠蔭 最終成為溝通東西的巨橋 巴黎紀行七首後記﹕ 1998年4月3日至4月10日往巴黎一遊,住於旅法青年畫家與藝術史家潘君之家中,我於日間觀覽巴黎之美術館與博物館,甚多感動,晚上與潘君論美學與藝術史亦甚為相得,回慕尼黑家居之後,成此七首詩以為紀念,其中有數首詩也表達了我的美學觀點。前三首詩記觀賞龐畢度中心前之布蘭庫希(l’Atelier Brancusi)紀念館之心得。論者認為布蘭庫希之現代雕塑能結合宗教洞見與抽象藝術之易簡之精神,並暗合東方哲學,我深契於此種意趣並因此留下心靈感動之隻言片語,並期待新的造形藝術和美學的創造。〈舞〉一首記在電視中所觀賞到的一個結合女體的舞蹈和現代音樂與裝置藝術的觀念藝術的藝術表演,詩中對「胴體、旋舞、水柱和寂和的音樂」的描述並為紀實,我也以此詩詮釋我對藝術的真理性的看法。〈莫內的荷〉寫 Musée de l’Orangerie 中於兩間環狀廳之四壁的著名的關於荷的巨畫(Les Nymphéas),Les Nymphéas一詞為荷花亦可為寧芙女神,此詩之描寫莫內之印象派畫風,用此相關語之意。最後一首勉勵天資卓越而勤實用功之畫家潘君,兼以自勉;潘君為禪畫與中國山水畫年青畫家,曾在日本神戶大學藝術學系攻得碩士學位,研究西方美學,今來巴黎,將以禪畫與西方造形藝術為題撰寫博士論文。 1998年4月13日,賴賢宗記於德國慕尼黑。
性別:男 籍貫: 出生地:台北 出生日期:1962年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現任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