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罪惡的時代裡 一個美的心靈沒有罪是不能生活下去的」 抹大拉的瑪利亞 一個美的靈魂 就像一切罪惡時代的每一個美的靈魂一樣 被異化成所謂的妓女 一個喪失了主體的妓女 在這個律法主義定名的罪惡形式下 瑪利亞和一切美的靈魂一樣 用著這個罪惡的形式 用著這個由外而來的形式性所帶來的最內在的自我分裂 透過她靈魂的最內在的美 艱辛地維持著她的僅存的救贖的可能 維持著因為「愛的和解」而有的救贖的可能 「愛不僅使犯罪者和解 它又可以使人同道德和解」 後記﹕「在那個罪惡的時代裡, 一個美的心靈沒有罪是不能生活下去的」和「愛不僅使犯罪者和解,它又可以使人同道德和解」引用自黑格爾的〈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運〉一文。本詩取材自我在1998年11月完成的博士論文 《實踐與希望﹕ 康德的「道德的信仰」及其爭議》。1996年12月15日寫於慕尼黑。
性別:男 籍貫: 出生地:台北 出生日期:1962年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現任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