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月蝕十五首〉是觀高行健畫作有感而作,詩題與所對應的畫題同名。高行健的畫作充滿了人生的存在感,處處流衍著宇宙宏觀的自由精神與當下現成的自足喜樂,我的詩作借畫以抒情,除了借其象以參悟人生理境之外,也有對於社會人文的反思。 詩題的貫穿暗喻了心路歷程﹕從「月蝕」開始,行走在人世的不足與悲苦,提出「詢問」。在「黎明」之前,聽聞「絕響」。透過「風中」的「透視」和「夢中」的「折射」,「夜戲」於生動的「氣韻」之中,修持「內觀」,「了然」於「幻覺」,體悟殘山剰水之中的不完美之中的「完美」。最後,回到現實人間的巴黎,仍然是充滿了「鄉愁」。 其中十首,寫於2002年8 月26日,香港飛台北的飛機上。其餘各首於台北家居寫於五天之後(2002年8月31日)。這十四首曾經刊載於畫展畫冊《高行健》(新竹,交通大學出版,2002),我的詩與高行健的畫同時刊出,並刊出我的評論〈意境與抽象的融合﹕論高行健的水墨藝術〉。九月底,高行健來台主持他的畫展開幕,我曾兩度與他長談他的繪畫藝術與繪畫美學,相談甚歡。
性別:男 籍貫: 出生地:台北 出生日期:1962年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現任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