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迴轉 路 在此迴轉 詩之思 也在山間迴轉 幽谷對面 靜謐的小教堂 隨著迴轉 它不變的存在 安居在天地神人的終極 引領旅人 一步步走近哲人的家居 二 路標 你曾用你生命的存在 標示你思想道路上的轉折 我今天循著海德格小路的標示 像穿過濃雲的飛鳥 尋找你的小屋 而你已經不在 你已經不在 在屋下的木椅 我沉思 我遠望 埋藏下 只有我自己認得的路標 暗藏著 我對生命存在的驚嘆 霧散了 鳥飛了 只剩路標 兀兀挺立在 長滿茴香和獅草的山坡上 在白鳥飛過的軌跡中 在黑森林 柴路近旁的明滅升沉裡 你的不在 並非真正的不存在 而是盈滿著我們生命的驚嘆和遠望 三 哲學之泉 我來到 隱居小屋的門前 佇立在哲學之泉的近旁 一捧清泉 密秘的音聲 響自木屋的地基 Urgrund是Ab-grund 驚醒我 深埋的心泉 噴湧 哲人暗藏在我靈魂之中的 春泉 驀然 我靈魂的十億個味蕾醒來 品嘗春泉的妙香 用唯一的沉寂 讚嘆 你啟悟給世界的 Gelassenheit 泰然大定 四 海德格屋前的對話 妳我在此交談 天風吹籟 哲人靈氣 拂醒草上的水珠 輝映著人神天地的交談 驚嘆與細語 像滾了一山的松果 棲止在綠草如茵的山坡草地 喧囂的世塵 有誰聽見 谷嵐仍睡著 靜謐 籠罩著我們的交談 我們也慢慢睡著了 被編織進 天地不言大美的宇宙之毯 五 靜坐 天地在此靜默 哲人之心的純素 體現不言的大美 微風幽林中 飛鳥白雲外 晨星夕陽 我至誠之心 隨天地一起靜默 滑入宇宙的終極 與淳美 後記﹕南華大學李燕蕙教授曾在弗萊堡大學研習多年,獲哲學博士學位,2002年7月16日,她帶我與孫淳美同訪南德黑森林的Todtnauberg(托德瑙山)之中的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隱居的木屋,我成詩五首以為紀念。Urgrund有「原初根源」之意,Abgrund是「深淵」,Ab-grund 則為「離 ─ 據」之意,也就是「無住為本」,Gelassenheit 有「任其自在」、「泰然安定」之意,以上諸詞皆取自海德格的存有思想。2002年7月24日寫詩並記。
性別:男 籍貫: 出生地:台北 出生日期:1962年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現任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