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讓我成為一個詩人詩以整個世界的狀態,召喚我;並且教育我的眼、耳、鼻、舌、身、觸、意去感知祂的存在,即是我自身的存在。
於是,詩可以從一只蘋果的內在鑽出來,蘋果的香味誘人;然後一小塊蘋果在我嘴裡咀嚼;最後蘋果成為我體內的一部份。在桌上,那只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偎在咖啡杯旁,若有所思……於是我寫出了〈靜物〉一詩。而那蘋果,就是詩當下的思想樣貌。
所以,我若能注解詩在生活中的影響,我會說:詩是生活中一連串事物的反應。
詩,也應該只有「被寫出」和「尚未寫出」兩種。有人說,沒靈感寫不出作品,我想是因為他陷在生活裡,卻沒看到生活如何餵養他,帶領他走向人生的不同新境。
詩無形,卻無時無刻地存在身邊。或者說:詩讓我活在祂裡面。
詩,也有形,從一幕景說起:那時我五歲,站在嘉南大渠的堤上,放眼看去,灰藍的天空與土地上的各色綠意,將我的身影夾在天、地線之間;彼時,我便已聆聽到祂的說話。那說話來自無唇無齒之境,那意旨卻綿邈幽長,足以用一生來與之對話,進行思考辯證。
那或許不是詩,而是讓詩產生的詩人心中的無名來源。從那時候開始,祂就教我說另一種語言。有時畫、有時歌,有時才是詩,而我情不自禁落筆為文字,只不過是為了翻譯給聽不懂原音原意的人知道,這無聲之聲、無意之意的豐富與神秘。
我練習許久,也經過俗世的錘鍊,祂教的內容便越來越開放。有時,我幾乎以為是天機洩漏,因為我感到困惑、戰慄、好奇、神聖、驚喜……有時,我認為祂為生命回答諸多疑點,因此也狂喜、大悲、大慟。
但祂總要我溫柔而堅強,矛盾思考卻堅持立場,直到有一天,祂透過別人之口,稱我「詩人」,我因此才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