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蠟燭
把自己圍起來
把火圍起來
蛀蟲在歲月裡面行走
提琴的音色
華麗如星
高難度的夢境
獨自離開
離開了,走在
海和砂築起的黃昏
蛀蟲在堤防上行走
屋裡有人點起雪色
篤篤行走
蘸一點糖、蜂蜜,或者糖漿
收音機裡說
還可以加一點豬油
吃了,篤篤行走
篤篤行走
蛆原
學著包粽子,並且把做法留傳下來
黏黏的,讓許多螞蟻聚集
如同在秋天裡發現一首詩
遙遙的
萬家燈火
1994,7,5 中國時報,收入《逆光飛行》1998
附錄:
歐洲有一種「極短詩」,李尚文先生將之譯作「詩銘」。他對這種文學形式的界說是,詩銘同蜜蜂一樣,應該具有三個特質:一刺,二蜜,三是小身軀。刺是犀利的諷刺;蜜是善意的箴規;小身軀是短小精悍的形式。諷刺不可流於尖刻惡毒,要流露幾分同情,才不失溫柔敦厚。
我發現羅任玲的作品最能反應這三個特質。她的詩形式短小,具體而微,以有限象徵無限,形成一個自足而完整的世界。雖然基調是溫婉的、女性的,但與傳統時代的閨閣氣息不同,她的溫婉是柔中帶剛,她的女性是現代女性主義的女性。對現實社會,她有反諷,有批判,不過都不失於刻薄或油腔滑調,所謂善意的箴規,她是充分做到了。
這兩首短詩的特點,是採用間接手法,表現對時空的悵惘。在歲月裡行走的蛀蟲,黃昏時人們點起的雪色,秋天裡發現的一首詩,遙遙的萬家燈火,這些影像都逼真地帶出作者的人生寄慨。短詩最忌插入議論,代讀者作價值判斷,最好的方式是閒閒引出正意,不加言詮,留下最大空間給讀者作想像的迴旋,詩眼既出,便戛然而止,避免拖沓蕪漫,也唯有如此,才能顯示出意在言外的餘韻。羅任玲是能深切體會箇中三昧的。(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