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羊水:每次悸動都源於恐懼溺斃的痴 痴於渾然 總伴隨陣痛 你小小的四肢擺弄 如何搆的 之於生 便該在最靠近靈感的地方 動刀。 ( )2.在保溫箱裡:別自以為是地想操控溫度 走出是需要勇氣的 傻 如同自殺 總在最渾沌的舞台 上 演 ( )3.在公園的沙地上:不斷堆砌被稱作架構的城堡 狗和現實請勿在此隨意便溺 想像不好清掃,比童年少了 一點具體 得在黃昏前找著那盞 吹不滅的真理 ( )4.在隆起的乳房和膨脹的陽具互相碰撞的過程: 做愛不等同存在 如果交媾的是一種詩緒的高潮 那激情過後 還有幾許意像剩下 ( )5.在某某報的副刊上:那些寫超出格子外的,編輯 說: 「我們不另支付稿費。」 創作前最好用尺量過手顫抖的程度 一根白髮五元,比聲望好賺的多 難怪詩人滿街都是 難怪詩人 ( )6.在醫院的病床上:而沉沉睡了的不是錯誤 是以一種笑容死去的 夢拒絕妥協氧氣桶 手指溫馴幾近死去 唯有寫詩的勇氣適應了藥物的 癮 唯有吟詩的勇氣適應了藥物的 ( )7.在巷子口轉角的舊書攤:發現你的臉陷在 菜屑與湯汁與果皮與殘渣的私語 被一頁虛偽的笑折起: 某某某愛某某某刻在你左邊的眼簾 筆直的紅線把你剛毅的嘴唇削去一半 可恨的那些書評 更毫不留情地圈點出你額頭上極力掩飾的 疤 一切都是當初嘔血的 都不是當初嘔血的 (ˇ)8.以上皆非。 除了第十行的第六七個字 以及第三十六行的第六七個字 三十八行的第六七個字 p.s或者也可以選擇拒絕回答 【評介】這首詩詩題為一個問題,即「一首詩的成因是什麼,以下有八個答案,把認為對的在括弧中打勾」,單選題還是複選題呢,沒有明確的規定。詩的內容分作八個答案,讓讀者自由勾選,只是在最後一題,作者卻自己打了勾,如此來看,這首詩其實是作者自己的答案卷,作者已選了答案,表明了作者的詩觀,那麼讀者想了解作者為什麼在第八個答案打勾的理由,可能就是作者設下的第一重迷障。 然而在閱讀這首詩的過程中,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作者對於八個答案的次序,是經過巧妙安排的,詩的成因宛如一個生命體的成長歷程,是有階段性的。例如最早是「在羊水中」的胎兒,其次依續是「在保溫箱裡」的嬰兒,「在公園沙地上」的童年,「在乳房和陽具相互碰撞」的成年,以及「在報紙副刊上」為生活掙錢,然後面對「在醫院病床上」的病、老、死,最後則成為「在巷子口轉角的舊書攤」上的遺物。詩作如果是一個生命體,它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那麼你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段為詩的成因呢?這是作者設下的第二重迷障。 至於八個答案中所能提供詩的成因是什麼,約略可以找到幾個線索,例如:第一個答案提到要在靠近靈感的地方動刀,第二個答案鼓勵要有出走的勇氣,第三個答案比較了想像與具體,第四個答案則提到詩緒及意象,第五題到第七題則描述詩作的發表、詩作的病徵、詩作的批評及下場,總之,可以肯定這是一首「以詩論詩」的作品,而其耐人尋味的是在第八個答案,除了指定保留幾個字外,完全否定前面七個答案,為什麼前面七個答案不是詩的成因?答案最好由作者告知,因為這是作者的詩觀,但是作者也可以選擇拒絕回答。(蘇紹連) 文章出處: 詩路2000年度詩選
性別:女 籍貫:台灣 出生地:台南 出生日期:1980年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畢業。曾獲「第三屆中正墨堤文學小說」新詩獎佳作、以散文「猶記當時年紀小」獲得黎明社教中心佳作、2000-2001詩路年度詩選、2002-2003詩路年度詩選、日光溫暖愛情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