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為南投山,內社二,溪南(貓羅溪)為南投,溪北為北投。」
──《諸羅縣誌》
像山一樣靜默端坐
把億萬年前的記憶編織成白色的圍巾
輕輕纏繞在群樹的身上,不出聲。
一萬隻白鳥飛過那樣的安靜
也像湖一樣對鏡詰問,朝天空的盡頭丟出一個問句
遠方蕈狀的雲朵低頭沉思
彷彿一隻淚水盈眶的眼睛
注視著那些不曾被命名的倒影
雲豹走過的地方都成為言語的軌道
當霧悄聲退去,像小蛇隱遁在枯葉之間
久久注視恍若錯覺
只有一些說法,停靠在無人探訪的小站
高地緩緩向低地轉動溫差
尋找長年失傳的頻道,久違的音響
然而雜訊紛然像是靜夜中被擾亂的星象
想像失序,言語散佚
錯置成一個個留待證明的幾何圖形
如果語言是一個圓
誰在圓心伸長手臂
彷彿一道肉體的直徑
必要之刺穿必要之展開必要之滑動
未及成圓,便先劃出一瞬界線分明的弧
而浪潮在陸地的邊緣不斷探擾、雕塑
潮間帶般游移的邊界
距離真實還有一百里,距離謊言還有一百里
海也觸碰不到的地方是光速也無法到達的星座
也是每夜難以入夢的夢境
我們學習一種古老的口音,不捲舌
我們找回一個隱匿的傳說
故事像看不見的大陸棚那樣豐渥而溫柔
海的秘密全都寫在每一片岩層之間
風在述說山的寓言
修辭如鼓點落在雨的旋律中
溪流經過的地方帶來了方向的可能
右岸眺望左岸
西邊對峙東邊
北方思念南方
河床持續堆積著泥沙
把群山的囈語帶給海洋
◎評介〈溪南〉 / 渡也
此詩書寫台灣千百年前原始、蠻荒的景象,切入點與以往題材相近的詩作迥然有別,例如語言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此詩即以語言為主軸,一以貫之。又譬如首段的描繪,由高空鳥瞰南投,白色貓羅溪千迴百轉流經群山,描寫角度與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全詩句子準確有力,且詩質濃厚,讀之十分有味。善用擬人手法,使靜態的自然山水活潑生動, 如第二段。意象豐繁, 節奏流暢, 從山上敘及大海,從古代寫到現代,作者探討不少問題,有很深的思考。
《入選2008青年文學創作數位化作品購藏公開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