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刊】幼兒詩苑 - NO.2 彙整
〈童稚心靈的空間--赤子的心腸3〉
你家只你一個人
有哇
你有沒有朋友
有哇
他們為什麼不陪你玩
我放學回來
講故事你聽
覓源:仁,是愛的根:愛,是仁的果。心存仁的人,心中必然有愛; 心中有愛的人,必然有仁慈心腸。這是「童稚心靈皆是詩」童詩論集裡的幾句話,用在「赤子的心腸」這首詩中,正好是一個很好的實驗。
心象:一間迷你花屋在一片空曠中,顯得十分寧靜,一個比她爸爸老頭髮又沒白的人孤獨的在花屋裡看書寫字,好可憐啊!心象映現後的結果是:「我放學回來,講故事給你聽」。
融點:不要小看了「有哇!」「有哇!」這兩個詞,如果沒有它們,便不能成為詩。
詩路:從第一句的:「你家只你一個人?」的問句和「!有哇」的答語,到最後一句的:「我放學回來講故事給你聽。」就像一首小小瀑布從山頂直瀉而下,這便是詩的路。
賞析:由「你家只你一個人」,「你有沒有朋友?」的疑問,到「他們為什麼不陪你玩,」的關懷,「我放學回來講故事你聽。」這便是赤子心中的愛。一首好詩,由一位可愛的小囡囡口中吟出。
朱莉〈螃蠏〉
張博浩:幼兒大班
:示意看圖、采詩
螃蠏不說話
牠把愛心
揹在背上
我喜歡跟牠玩
我們從來不吵架
蜀嵐〈媽媽的袋子〉
蜀嵐寫給幼兒聽、看的
我媽媽有個袋子
不裝東西
只裝我
媽媽去那裡
我就爬進她的袋子裡
我玩累了
我爬進媽媽的袋子裡
睡覺
媽媽的袋子很奇妙
從不拿下來洗
還是香噴噴的
我很喜歡媽媽的袋子
簡析
「媽媽的袋子」,把袋鼠的習性,作了一個概述。而且有馨郁的親情。說它是一首動物親情詩,是很恰當的。
如喻人──母子之間的親情呢?嬰兒睡在媽媽的背袋或肚兜裡,不也像袋鼠一樣嗎?媽媽去哪裡,便把他帶去那裡!
林煥彰〈給三歲娃娃的詩〉
試寫幼兒詩二首
蔡森一〈ㄅㄆㄇ〉
示意看圖、采詩
我學ㄅㄆㄇ
弟弟學ㄅㄆㄇ
大嘴鳥兒已會
ㄅㄆㄇㄈ
也會說
小朋友乖乖
小朋友乖乖
大嘴鳥兒很聰明
我們也不是呆瓜
雲蓮〈阿公〉
雲蓮寫給幼兒聽、看的
阿公 是
好阿公
他撿給我一根骨頭
夠我啃半天
他拾給我一條魚
當晚餐
阿公的工作
-撿破爛
杜子〈向媽媽說〉
長頸鹿
長頸鹿好好哩
脖子好長好長喔
可以掛好多好多圍巾
媽媽
我的脖子
怎麼伸也伸不長呢
左撇子
媽媽好偏心
不喜歡左手
喜歡我用右手拿筷子
媽媽
左手好久沒用
會變短唷
素靜、龔蘋〈牛 兒〉
素靜寫給幼兒聽、看的
牛兒是
爸媽的好幫手
拉車
種田
全靠牠
牛兒是
我的好朋友
騎在牠背上
溫暖又舒服
龔蘋寫給幼兒聽、看的
牛兒 好可憐
打牠
罵牠
牠都不吭聲
牛兒很可愛
給牠吃青草
牠嗯 嗯
說謝謝
采詩:蜀嵐〈給樹換衣服〉
娃娃大班:小咪
采詩:蜀嵐
樹的衣服舊了
我要給樹
換件新的
那邊的一棵
是我給他換的
(指著一顆嫩綠小樹)
簡析
種在盆子裡的樹,尤其小榕樹,經過一段時間,葉子老化了,失去吸收養分的功能,葉片便捲曲無光,但很不容易掉落下來,經人工摘除後,會很快長出一樹嫩綠。
小咪這位小詩人,我想是他看到大人這樣做,或者是他自己智慧使然,做出給樹換衣服的事,而且他已經做過。(指著一嫩綠小樹),「給樹換衣服」是純粹幼兒自己的詩,清新自然,一首可愛的小詩。
麗玲〈她有沒給你魚〉
吳培安:幼兒中班
麗玲:示意看圖、采詩她夢見你哪
那你去問她
她有沒給你魚
她有沒叫你去
捉老鼠
簡析
這首詩的小作者的「智庫」裡,已經儲蓄了貓的習性知識:吃魚,捉老鼠。甚至他認為:捉老鼠是貓的工作。
「你去問她」是主句。沒有它,便不能成為詩。因為被夢見的人,並沒有同時與她使同樣的夢。是一首很風趣的小詩。
註:畫圖的女孩,是因她讀《零》…等詩集與我結緣,那時她是政大國文系二年級學生《我曾夢過您哪》是她1981年聖誕節時給我的卡片,保存至今,她自己也已經是高中教師了。
蔡榮男〈電燈〉
電燈最快樂
沒事就睡覺
輕輕摸摸他
醒了
滿臉的笑容
四處發光
簡析
「電燈」,有動與靜的美。
電燈開了,光芒四射,一片華燦,一切都隨著活躍了起來,電燈關了,寧靜無聲。
「輕輕摸他,醒了,滿臉的微笑,四處發光。」你需要他,只觸碰示意一下,他就會高高興興的為你服務。這首詩又可告訴兒童,自幼小養成服務社會人群的觀念。因此『電燈』有詩寓于教的意義。
蜀嵐〈沒媽的孩子〉
蜀嵐寫給幼兒聽、看的
媽媽 你看
有媽的孩子
多快樂
媽媽
你為什麼不要我
媽媽
你告訴我
天堂的路
怎樣走
簡析
我讀了這首小詩,看了這幅圖書,總是覺得心酸酸的。
我想到一些失去親娘的孩子:有的離家千里尋母;有的悒悶成疾;我真的希望能幫他們的忙,把他們的媽媽找回來(我想你也會這樣希望)。可是啊!「天堂的路怎樣走?」
他的媽媽是永遠回不來了,他也沒法找到他的媽媽。讀完這首,看了這幅圖畫,教人神傷,又感動!
路衛〈小白屋的夢〉
一個夏季的雨後
小白屋的夢
化作一道彎彎的彩虹
掛在天邊
給山看
給海看
給尖起手指尖兒
指著虹的小乖乖們看
小白屋自己也在看
他看海的歡呼
山笑的模樣
小乖乖們的手指尖兒上
沾滿了的彩虹夢
簡析
作者把他的思想-─詩想,付託於夢。彩虹-─是夢的憧景。「給山看,給海看給…小乖乖們看」,是希望。「看海的歡呼,看山笑的模樣,」是夢想實現後的喜悅。「小乖乖們的手指尖兒上沾了的彩虹夢。」是「小白屋」的夢,有如彩虹的瑰麗晶瑩!「小白屋的夢」是一首相當華麗的詩,也給予小白屋繼續尋找美夢的啟示!
舒蘭〈所謂「詩意的語言」之一〉
三十多年前,我的兒子還兩三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帶他玩,一個不小心,碰到一塊石頭,捽了一跤,可能這一跤跌得不輕,眼眶濕濕的,就是沒哭出來罷了。
我把他從地上拉起來,替他拂拂身上的泥土,又安慰了他幾句,我們又繼續向前走,但走沒幾步,他拉住我坐下來,捲起他的褲管指著他的小膝蓋對我說:「爸!我這裏也有一塊石頭。」雖然,當時我不明白他所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但「詩意的語言」感動了我。
所謂「詩意的語言」,是透過「想像」或「聯想」,用「比喻」或「隱喻」的方式說出的,在詩裏,很重要。這也是詩之所以容易感人和受人喜愛的原因。
想像有兩種,一種是無中生有;一種是有中生無,也可是「創造的想像」和「解釋的想像」。例如傳統詩裏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均屬後者,前者無論人物事件都是作者虛構的。
在英國古代敍事長詩「畢阿洼夫Beowulf」裏,用「鯨魚的坦途Whale’s-Yoad」代替「大海」,用「海上的木材Sea-Wood」代替「船舶」,這也是和「隱喻」有關的一種修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