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學】林玉薇
關於林玉薇
東吳大學碩士班畢業,著有碩論《建構一座壯麗星系──簡媜散文研究》(民國89)。曾獲得台北公車暨捷運詩文徵選之入選獎(民86、89年)。
斯人獨憔悴──談《薔薇花事》
林玉薇/東吳
斯人早在七○年代中期就開始創作,但似乎一直是一顆曖曖含光的遺珠。作品只在聯副零星刊出。直到一九一○年,張默終於將他的七首詩作選入《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而今年出版的薔薇花事,是斯人第一本詩集,收錄其二十一年的作品,共三輯,七十六首。概括其風格,鍾玲斷為「表現澎湃激情及思想層次」。余光中形容斯人「由早年的輕愁發為中年的沉鬱」、「能同時表現激情與思想」、「兼融感性與知性」,則是斯人詩作的寫照。
想採擷斯人薔薇花事的美麗,恐怕得先習慣花刺螫人的疼痛。
「彷彿所謂美者,真乃顫怖之始。」斯人的美感經驗似乎來自於孤獨悲愁而引發生命哲思。宗教的熱忱亦因而被引燃,成之於詩,自然更增加其廣度與深度。所以薔薇世界佈滿荊刺。這些荊刺又向不同的方向拉扯,糾結成斯人沉鬱的孤獨背影。
「有誰,獨自擔負起悲傷的重荷/戰慄著全身,把鳴咽化作歌聲/幸福地穿過不朽的空間,像我。」──無題。如此情感似乎已經沉到了谷底,但斯人寧可獨守幽谷。在斯人的詩中,沉至心情的底端,深沉的絕望一怒而發,反而可以是一種美麗的救贖。
斯人的詩句流暢清晰,玲瓏剔透,文字並不晦澀。然而全首詩意卻大多深而幽微,氛圍、意象美麗逼人。如輯二的<堤防>營造出兩人心思之間無可奈何的距離,寫盡了孤獨、無力感和蒼涼襲人而來。詩集中仍有一些詩說理甚為明白,比較沒有那麼激昂的轉折,但為數不多。
薔薇的美麗,尖刺是其中的一部分,沒有棘刺的薔薇不叫薔薇。如同斯人注定在哲思和情感激溶的華麗之下,獨自憔悴。
文章出處:植物園-04期_ 1995‧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