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學】洪櫻純
網路與文學的纏綿
須文蔚串起e世代的文學詩路
■洪櫻純
曾榮獲第三屆「五四獎」青年文學獎的須文蔚, 致力推廣網路文學,結合網路及多媒體的運用,宣誓文學不死的希望。
須文蔚小檔案:
現任:詩路-台灣現代詩聯盟主持人(網址:www.peom.com.tw) 東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曾任:全盟執行秘書兼發言人 立委辦公室主任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學博士
座右銘:和成功的人在一起比較容易成功 ‧ 我本來學法律,可是我的興趣一直是編輯及文學。有一年很愁苦地在補習班中看到這句話,當時並不了解這句話的意義。後來我在服兵役的時候,跟了30位預官一起工作,他們的學歷及能力都比我好,從他們身上獲得很大的激勵,目前有人是大學的教授或擔任電子商務界的總經理等,我這才慢慢體會到那種向上提昇的意義。
撰文/洪櫻純
Q:從文學創作到文學推廣,談談你對推廣網路文學的想法?
A:做網路文學之前,我在《創世紀》雜誌當編輯已有一段時間,這是一本老字號的雜誌,有46年的歷史,不過在一般的書店是看不到的,只能在台大附近的唐山書局買得到。我們很辛苦的收集世界各國很好的文章,從編輯到出版,一次發行1000本,贈閱200本,訂戶200位,零售200本,最後還有一堆退書回來。所以每次文學界聚會就像在辦告別式般,哭天搶地的,非常可怕。 我自己學傳播,也會自製網頁。在傳播裡面,有一門叫「觀念行銷」,真正的行銷不一定以商業手法去販賣,也可以透過觀念傳播,達到行銷的目的。如果某一種理念,例如女性主義、文學或環保,想要藉由公關或媒體活動去推廣,網路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理想與現實之間需要抗爭
Q:你對文學的興趣是不是因為你在大學時代常常得獎,也出版過詩集?是什麼時候開始對文學產生興趣?
A:我在國中就試著塗鴉,高中很努力地嘗試寫詩。我不管做什麼樣的生涯規劃,最後還是要回歸到終生的志業,就是從事文學工作。
Q:你曾經是一位法律人,你的家人會不會反對你走上文學的路?
A:家人的期待是如果我不學理工至少也要學商,不過我對作生意實在沒有興趣,他們就認為不學商也要學法律,所以才在重重壓迫下選擇法律。然後我又告訴他們,讀新聞也不錯,至少不會餓死,於是改學新聞傳播,不過最後還是拿到文學博士。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有時候是要有一些抗爭的。
Q:現實與理想當中,如何取得平衡?
A:搞文學的人意志力要很堅定,我在選擇工作時一定會考慮到經濟上的需求,至少不會餓死,但是又有時間從事喜歡的創作。我選擇研究或教學的工作,因為它有寒暑假,保留了思考及閱讀的空間,可以兼顧我的文學興趣。
資源整合將網路文學帶出來
Q:有許多小孩或許對音樂或藝術比較有興趣,但是家長還是希望小孩子能夠走比較實用的路線,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A:純粹做文學工作能夠活下來的人非常少,除非像吳淡如,不過她還得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如果有意從事藝術工作,不能把心都放在創作上面,必須要考慮現實的因素。
Q:在網路文學中,你說過跨媒體及資源整合是很重要的,為什麼?
A:一般的文人會利用網路經營一個網站或BBS的社群,但是最弔詭的是,這樣就會有人來看你的網站嗎?全世界每天新出現的網站有數十萬個,誰找得到你的網站?所以我在推動文學的時候,會跟其他的媒體合作。例如詩路的電子報,訂戶從幾千人到目前已經上萬人;反觀傳統的出版社可能是發行1000份,退書500份。我的方式是跟三個報社的副刊合作,你可以到詩路來,張貼你的文章,若是好的文章就推薦到副刊,包括台灣日報、勁報等,若被採用還有稿費可拿。如此一來,報紙副刊的讀者就可以知道我們的網站,這樣的資源整合可以把網路文學帶出去,否則許多創作者可能變成自戀,最後落得寂寞、孤獨。
讓詩作立體化、多媒體化
Q:目前有許多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結集成冊,是源自你的概念嗎?
A:我們有一個張貼區,網友自行投稿,一年可以收到5000多首詩,結集成冊後可以出版台灣詩百科全書,這是很大的迴響,所以我不認為文學已死。我們目前在籌劃一本詩選集,之後再做平面的出版。
另外,我們也跟廣播電台合作,在整點的時候讀一首詩,如此一來詩就立體化了。在聯合新聞網或詩路都可以聽到完整的聲音檔案,也就是在網路上可以具體展現多媒體詩的表現。
Q: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擔任全盟的發言人?
A:921地震後,李遠哲號召了許多非營利機構的團體一起組織全盟,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熱烈呼應,鼓吹學生出來服務,而我自己也樂於跟非營利組織的朋友接觸。其實在求學過程中,我已接觸過許多婦女、社會團體,加上因為還在等待口試失業在家,所以就答應加入全盟 (備註:目前須文蔚已辭去全盟發言人的職務)。
Q:從你的談話中,感覺你是一個想什麼就做什麼,但是又有所堅持的人,你的職涯規劃是什麼?
A:我比較夢寐以求的是,一直充實自己,不必去找工作,好工作就會自己上門。我之前做過許多兼職的工作,都是別人來找我的,例如立法委員的辦公室主任、在學校中幫新聞人員做在職的教育訓練,另外也在政大做過了一年的執行秘書。當你有機會的時候,就要儘量的表現自己,這樣機會才會不斷的出現。
PR的體驗,可轉化為學術實例
A:我覺得這些都是有關聯的,例如我未來要教書,教的是新聞或大眾傳播,之前不管我在立法院或全盟工作,都是PR公關的工作,必須每天寫新聞稿,跟媒體接觸。因此我認為將來可以教公關實務,例如非營運團體如何做公關,多數的公關書這個部分寫得比較不清楚。
Q:是否可以舉例說明非營業組織如何做好公關?
A:我在全盟工作時,可以接觸到許多非營利組織中從事企劃及公關的朋友。非營利組織想在媒體上曝光,就得常常辦活動。最重要的是,公關人必須知道媒體的需求,所以每一次辦活動就要把重要議題帶出來。高明的公關人員還必須模擬媒體出現的畫面,尤其電視新聞是很講究儀式的,位置如何安排,鏡頭如何運作等。加上跑公益團體的記者本身就比較熱血沸騰,所以你必須先感動這些記者,不然他們就會走開。
將自己開放,網路藝術創作多元化
Q:你在職場中是否遇到一些挫折呢?
A:不可能沒有挫折的,例如我目前在做的事就相當複雜。推廣網路文學的時候,許多人都不了解我們在做什麼,必須花很多的時間跟大家說明。有些朋友甚至會擔心,他把作品授權給我,書還要不要賣的問題。
我有一些很心儀的作家,當面去拜訪他們,可是有些人還是恐懼電腦,死也不肯把他的作品授權給我。 我之前講過,做文學是一種觀念行銷。例如,我為了要買一本爾雅出版的洛夫詩集,跑遍了台大附近的書店就是買不到,表示這一類的書在平面出版市場遭遇到很大的困境,這時就必須做適當的轉換化;換句話說,寫詩不一定要賺錢,但是必須推廣出去。許多人出版作品,可能都是自掏腰包印刷,但還是賣不了幾千本,最後堆在倉庫。與其這樣,不如將權利拋出來,讓更多的人來閱讀。
拋棄了著作權後,下一步就是網路必須朝多媒體整合的創作發展,一首詩可以配上音樂、畫面或動畫。如果作者還是堅持自己的著作權,其他人要創作就會很困難。我希望的是許多創作者不要太在乎自己的權益,把自己開放出來,網路的藝術創作才會更多元。
期許年輕一輩,補強耐力
Q:你剛才提到網路必須朝多媒體整合,這是網路文學的前景嗎?
A:我自己也做了許多實驗,例如填完一個問卷後就跳出一首詩出來,這些詩是讀者和我一起完成的,這是一種很好的互動。也有像動畫的詩,就像拆字一樣,例如「詩」這個字,其中有6首小詩,你可以試著去拆其中的「口」,就變成有口難言,也是一首詩。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義意的互動,把自己的作品釋放出來,許多網路的高手才能轉化做出更好的作品。
Q:你長期跟年輕人相處,對他們有何觀察及期待?
A:我覺得現代年輕人都非常有創意,可是耐力不夠。我們可以在一個地方拗很久,也就是說你拗得越久,最後你就會成功,不管是做學問或工作,就是那種堅持的感覺。
文章出處:
就業情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