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學】孫梓評
關於孫梓評
孫梓評,男,出生於民國六十五年,台灣省高雄縣人。現任報社副刊編輯,曾獲長榮寰宇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以及全國學生文學獎。著有散文《飛翔之島》、《孫梓評的閱讀旅行》,新詩《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Frank》以及小說《我願意做你的天使》、《男身》和《星星遊樂場》等作品。
孫梓評除小說外,寫作的文類更跨及新詩與散文。小說主題多偏向探討愛情,新詩、散文則風貌多變。
校園詩社二三事
施靜宜/文化、孫梓評/東吳
校園,是詩人誕生時最初的港口,孕育著無窮的可能及未來。校園詩社,是一座座高聳的燈塔,呵護著那些未至的、現存的、過往的點點帆影。
這樣的傳言不時佔領大眾的耳目:帆將沈,港將封,燈將滅。
現在讓我們告訴你:帆未沈、港未封,燈亦未滅。
我們保留了眾詩社真誠完整的面貌,期望能在這些故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每一盞燈延續獨特的光輝。
其實,我們最想聽聽你的故事,讓所有孤獨奮鬥的人,分享一些溫暖,一點喜悅。
華岡詩社
施靜宜
「華岡詩社」自民國五十七年創社以來,由一群愛詩人秉持著「取舊詩之精華,結新詩之奇葩」的宗旨,在煙雲繚繞的華岡散播詩的芳香。縱觀社史,創社伊始的幾位社長積極主辦詩展、詩劇、詩頌、詩刊出版…等活動,然而發展至近日,已有匱乏之感,內在實力不是尤為主因,承繼以往詩社傳統而發揚光大實為今日「華岡詩社」刻不容緩之責,因此最近歷屆以來的社長把重心放在每週的例行活動上,活動內容有專題研討及針對社員詩作討論,旨在強化內部程度。
自吾進入「華岡詩社」,乃至現在接任社長以來,深深體會到近來歷任社長所面臨到的困境─徒有熱情,卻心餘力絀的無力感,歸其因如下:
(1)組織不夠健全。
(2)情感凝聚力不足。
(3)校地狹小,社辦不易申請,經費亦感不足。
(4)指導老師僅掛名性質,名存實無。
本學期活動除一開始的「新詩研習營」邀請詩人演講外,重心還是放在例行活動及期末詩刊上,吾以為「情感的凝聚力」及「招收新社員」仍為當務之急。
文心雕龍,物色篇:「若乃山林皋壤,實文思之奧府……屈平所以能洞鑒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以華岡煙霧雲嵐四季之景,當是騷人墨客詠之在,「華岡詩社」當是逢勃興盛之景,思及前人之學碌,不禁愧然自己難辭失職之責!
白開水現代詩社
孫梓評
位於雙溪河畔的東吳大學,自早期的南風詩社結束後,直到82年六月,又發展出一個新生命─白開水現代詩社。由現任社長王加俊及其三、四好友,有感於詩風衰微,為了提倡校園詩作風氣,竭力促成詩社的誕生。
現齡只一歲餘的「白開水」,約有二十名成員。每禮拜有一次聚會。除了固定三週一次請蕭蕭老師講詩,其餘時間則是社員自己分享彼此的詩作。該詩社邀得蕭蕭做指導老師,在社務及課程方面幫忙頗多。而王添源老師亦曾協助。「白開水」很稚齡,成為也呈流離狀態。每回聚會社會總得東奔西走去找人參加。
自認為已回頭太難的王加俊,最隱憂後繼乏人。他原本抱著把詩「普及化、大眾化」的信心去做。此一宗旨將可在其刊物中窺見。社長認為詩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共鳴度的高低問題。他相信,每一首詩都有感動人的因子。所以,未來二個月一期的報刊或一學期的期刊,將不要求詩的精緻化。反之,詩的平民化是他的目標。
「白開水」成立至今,礙於學校場地缺乏,一直申請不到社辦。在走過一年的飄搖風雨之後,社長還是最希望能繼續堅持下去。儘管門可羅雀,經費拮据,這條路仍需要有人去開道。他並且希望下學期舉辦一個詩賞,打破既有傳統,由讀者票選意見和評審老師意見並融,鑄出一個實至名歸的詩獎。更希望有學弟妹來扛下他大四將畢業的空缺。
文章出處:
植物園-01期_創刊號_1994‧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