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學】徐建萍
詩人簡介
徐建萍,男,目前居住於德國。
詞牌的故事:沁園春(上)
沁園春,如果對詞不太熟的話,聽起來會很像是某某酒家或者理容院的名稱。記得有位網友一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馬上就想到他家附近的名為沁園春之酒家還是理容院。似乎詞牌名稱中有個「春」字的,很容易遭現代人誤解。
第一次聽到沁園春,可能很多人是讀到毛澤東所填的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 毛澤東 一九四六年二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就內容而言,此作一氣呵成。就氣勢以及張力而言,可能古來沒有一闋沁園春如此撼人,蓋古人之身份證上職業一欄若非註明「皇帝」而敢如此填者,恐怕命不會太長,此另話。不以人廢言,毛澤東此作的確是相當不錯的作品。而就寫作技巧而言,因沁園春幾乎等於詩中之排律(人間詞話新注,王國維著,滕鹹惠校注,民國七十六年,臺北市,第七十四頁),則此作有些地方尚有斟酌之處。
沁園春總共一一四字,又名念離群、東仙、洞庭春色、壽星明。根據詞調辭典之記載,「『能改齋漫錄』云:今世樂府,傳沁園春詞。案後漢書,竇憲女弟,立為皇后,憲恃宮掖聲勢,遂以縣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然則沁水園者,公主之園也,故唐人類用之。崔湜長寧公主東莊侍宴詩云:『沁園東郭外,襄駕一遊盤』。李適長寧公主東莊侍宴詩:『歌舞平陽地,園亭沁水林』。李義府長寧公主東莊詩云:『平陽館外有仙家,沁水園中好物華』。(此處存疑,查全唐詩,此為李乂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之作)」(見詞調辭典,第四十八至第四十九頁,民國七十年三版,臺北市)
上面的意思大概就是說:在東漢的時候,竇憲的妹妹當上了皇后,竇憲看中了屬於公主所有的沁水園,於是就籍著這個裙帶關係,請求職業是皇帝的妹夫將沁水公主園「讓」給他。這個沁水園,當時是公主的花園,而到了唐朝的時候,就以沁水園來比喻作公主的園林。以下為從全唐詩中所蒐集到的有關沁園之記載,參考詩文之標題以及內容,可證以上之論。
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中第二十三首 上官昭容
沁水田園先自多,齊城樓觀更無過,
倩語張騫莫辛苦,人今從此識天河。
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 李適
鳳樓紆睿幸,龍舸暢宸襟。
歌舞平陽第,園亭沁水林。
山花添聖酒,澗竹繞熏琴。
願奉瑤池駕,千春侍德音。
侍宴安樂公主莊應制 李適
平陽金榜鳳皇樓,沁水銀河鸚鵡洲。
綵仗遙臨丹壑裏,仙輿暫幸綠亭幽。
前池錦石蓮花豔,後嶺香鑪桂蕊秋。
貴主稱觴萬年壽,還輕漢武濟汾遊。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韋嗣立(或趙彥昭所作)
主第巖扃架鵲橋,天門閶闔降鷥鑣。
歷亂旌旗轉雲樹,參差臺榭入煙霄。
林間花雜平陽舞,谷裏鶯和弄玉簫。
已陪沁水追歡日,行奉茅山訪道朝。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李乂
平陽館外有仙家,沁水園中好物華。
地出東郊迴日御,城臨南斗度雲車。
風泉韻繞幽林竹,雨霰光搖雜樹花。
已慶時來千億壽,還言日暮九重賒。
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 崔湜
沁園東郭外,鷥駕一遊盤。
水榭宜時陟,山樓向晚看。
席臨天女貴,杯接近臣歡。
聖藻懸宸象,微臣竊仰觀。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邵昇
沁園佳麗奪蓬瀛,翠壁紅泉繞上京。
二聖忽從鷥殿幸,雙仙正下鳳樓迎。
花含步輦空間出,樹雜幃宮畫裏行。
無路乘槎窺漢渚,徒知訪卜就君平。
玉真公主山居 儲光羲
山北天泉苑,山西鳳女家。
不言沁園好,獨隱武陵花。
以上是能夠找得到的和沁園有關的詩文。我們現知道了,沁水園在漢朝為公主的園林,到了唐代則成公主園林之代稱。
而沁園春作為詞牌則最早見於唐朝呂巖沁園春三首,但是當時是否即有沁園春此詞牌,實在是件非常可疑的事情。茲先將相關詩詞文列上供參考。
全唐詩中有這樣的詩文:
崔中舉進士遊岳陽遇真人錄沁園春詞詰其姓名薦之李守排戶而入惟見留詩於壁 呂巖
腹內嬰兒養已成,且居廛市暫娛情。
無端措大剛饒舌,卻入白雲深處行。
標題原委的意思大概就是崔中到岳陽時遇到一個道士(不信者為道士,信者就真人或者仙人了),抄下這個道士所填的沁園春,問了一下他的姓名之後,乃將他推薦給一位李姓官員,當他們去拜訪這位真人的時候,只看到這個道士留在牆壁上的詩一首。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位呂真人所填的沁園春。
沁園春 呂巖
其一
七返還丹,在我先須,煉已待時。正一陽初動,中宵漏永,溫溫鉛鼎,光透簾幃。造化爭馳,虎龍交媾,進火功夫牛斗危。曲江上,看月華瑩淨。有箇烏飛。
當時,自飲刀圭。又誰信無中就養兒,辨水源清濁,木金間隔,不因師指,此事難知。道要玄微,天機深遠,下手忙修猶太遲。蓬萊路,待三千行滿,獨步雲歸。
其二
火宅牽纏,夜去明來,早晚擔憂。奈今日茫然,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甚來由。人世風燈,草頭珠露,我見傷心眼淚流。不堅久,似石中迸火,水上浮漚。
休休,及早回頭。把往日風流一筆鉤,但麤衣淡飯。隨緣度日,任人笑我。我又何求,限到頭來,不論貧富,著甚干忙日夜憂。勸年少,把家緣棄了,海上來遊。
其三
詩曲文章,任汝空留,數千萬篇。奈日推一日,月推一月,今年不了。又待來年,有限光陰。無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卻賢。貪癡漢,望成家學道。兩事雙全。
凡間,只戀塵緣。又誰信壺中別有天,這道本無情,不親富貴,不疏貧賤。只要心堅,不在勞神,不須苦行,息慮忘機合自然。長生事,待明公放下,方可相傳。
好了,現在我們要問一下,呂巖何人也?
呂巖,字洞賓,一名巖客,禮部侍郎渭之孫。河中府永樂(一雲蒲阪)縣人。鹹通中舉進士,不第,遊長安酒肆,遇鍾離權得道,不知所往。詩四卷。
原來在能夠找到的書面資料中,最早填沁園春者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問題是,詞的發展及形成雖然眾說紛雲,無論如何,目前能夠找到被正式承認為「詞」,最早者為李白之菩薩蠻以及憶秦娥(參考王力「漢語詩律學」,第五0九頁,西元一九九九年再版,香港;其中王力引徐矩之「事物原始」以及鄭樵之「通志」)。而這些早期詞牌的特點為一、幾乎都不長;二、韻腳押得相當緊,幾乎每句都押韻或者隔句押韻。一直發展到後來,長調變多,韻腳與韻腳之間的距離才變遠(參考王力「漢語詩律學」第五一二頁)。似沁園春這樣有連續四句方押一個韻腳的情形,唐末的呂洞賓為最早填沁園春者,實在是相當有問題。
另外一個可供斟酌之處為,全唐詩中也收錄了唐末到五代的詞文,其中除呂洞賓這三闋沁園春外,別無其他作者填之,而在全宋詞中,所能夠查到最早的填寫沁園春之作者為張先(「心膂良臣,帷幄元勳...」)
沁園春 張先
心膂良臣,帷幄元勳,左右萬幾。暫武林分閫,東南外翰,錦衣鄉社,未滿瓜時。易鎮梧臺,宣條期歲,又西指夷橋千騎移。珠灘上,喜甘棠翠蔭,依舊春暉。
須知。繫國安危。料節召、還趨浴鳳。且代工施化,持鈞播澤,置盂天下,此外何思。素卷書名,赤松遊道,飆馭雲軿仙可期。湖山美,有啼猿唳鶴,相望東歸。
呂洞賓為唐末人物,張先為北宋初人物,中間相隔起碼一百年的時間,如果唐末即有沁園春此詞牌,何以在現存資料中,無其他可考之作者填此調?雖然古籍保存不易,然而多少會留下一小部分作品傳世。因此只能推斷,不知道宋朝(或者更後來)的那位先生填了沁園春然後借呂洞賓之名公開發表,也好宣揚一下道教的理念,並多少多些讀者。古代典籍保存不易,張先或許不是第一位填沁園春的詩人,但是呂洞賓有填過,則真的是十分可疑之事。
文章出處:
乾坤詩刊第十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