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學】莊嚴
翱翔於雲柯與塵網之間的歌者
窺涉藍雲詩的審美空間
(一)
如其說詩把我們交付給這個世界,不如說我們從詩中解讀了和認識了這個世界。藍雲的詩,尤其是那些情感嚮桑、人生感悟而又盎然流響審美生命生藝術生命二重奏的詩,便給了我異常強烈的這樣的感受。藍雲自己曾一再表白過,他寫詩「的確是興趣使然」,是一種「詩人的心靈活動」和「自我的滿足」,即使還有別的意圖,也只是「附帶性」的。這種似乎漠不經心的自我表白,從表面看來,好像詩人對詩還缺乏深層次和多維度的理解;其實,他已從詩與宇宙之道在總體上奇異契合的哲學高度上,深刻闡明了詩的創造是合目的性而無目的性,合規律性而無成規可循,它是有為和無為、有意識和無意識、自由意志和生命本性的統一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詩是支持著歷史的基礎,因此它不僅是文化的表現,絕對的不單只是一個有文化的心靈的一種表達而已。」1也就是說,詩不僅是人類文化一個非理性和理性雙交的構成,而且是文化的發源地。詩不僅是人所建立的存在方式或存在形式,而且是人的生命所擁有的最高真實。「生命不在久暫/一如詩不在字多。」2這是對生命和詩的本質的一種洞察、一種徹悟、一種超越生物學、心理學、語義學和神學的準確把握。「任何樂曲都有最後的一章/唯問你在譜下那休止符後/是否讓人猶覺有餘音繞粱。」3這是上述對生命和詩的洞察、徹悟與把握的自然的、合理的延伸。生命是需要對時間和空間進行超越的。而中國的詩,歷來是生命對永恒與無限一種象化、隱喻化的表達。中國詩學的這種性質,使詩的世界貫通著人的世界,都沐浴在一片感性的光澤中,閃現出生命提升的超越光輝。其實已經把生命詩化,把詩生命化,從而在藍雲的詩裡,便奏響詩與生命交織的動人的樂章。
(二)
一切藝術作品都是人的一定的生命精神與一定的對象世界有機結合而創造出來的具體和特殊的人的存在狀態的顯示。詩,尤其是詩人生命的外灼,是主體精神與客觀事物的藝術凝聚。從這個角度來看藍雲的詩,至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令人注目的特色。
(1) 詩人以作為一株「拒絕污染的蓮」的高瞻銳矚的目光,對變得如此豐富、複雜的今日社會和當代生活,予以縱深的開掘與本真的觀照,一種漫過紙背的滲入沉痛感的意識流,直逼讀者的心田,匯成一條情感飛速湧動和劇烈沖撞的巨河。從「拾人牙慧的暴發戶」,到「戴著各種面具周旋於人鬼之間的工於演戲者」,從「一腳○住別人脖子,一面卻矜誇自己仁慈的自大狂」到「恨不身為洋人,魂已早離故里的媚外奴才」,這一幅幅當怪陸離的(新儒林外史)的眾生相,把某些所謂「知識精英」身披的種種華麗眩目的外衣層層剝光,露出廬山的真面目。4同時,也是今天科技時代人的物化或異化的不祥之光折射下的投影。而將一個「擠」字多向度、多層面、多變態、多染色展開,5便把人的物質和精神的生存困境,一一抖落在希冀與痛苦、夢想與虛妄、詩意與幻滅的巨大反差之間。由此出發,「都市一瞥」就顯然是以探究文化環境與人的存在的內在相性為創作動機的。6都市作為現代化的象徵,它具「既是萬花筒似的世界」,又是「罪惡的淵藪」的二重性,這是現代化的悖論。詩人可能意識到,我國道家思想最偉大的超時代意義便在於:它在歷史上最早從「有機事必有機心」著眼,提出了文化發展將會導致人與人自然、人與環境關係異化的警告。
(2)通過詩的整體結構,創造氛圍,建立四維詩美時空,追求詩語言在蘊涵上的感悟啟示性與層遞衍生性,在形式上的內在旋律與外在節奏相統一的音樂美。這一點儘管已有不少詩人和詩論家介與推許過,但我覺得:還是藍雲自己關於怎麼寫都可以和作過各種嘗試的一番自我表白,更能抓住自由往來於詩海的舟楫。因為,只有詩人持一種開放、兼容的態度,才能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中有所創新。藍雲的詩,除了以字眼,以音節去層層挖掘、節節開拓詩人的思路和探索過程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較好或很好地發揮了按等值原則從選擇投入組合,並將聯想置於句段關係中的語言的詩功能。從而突顯意義的新範和引向生命的新境界。如(牆與橋)7詩人以穿透歷史暗夜的洞察力,使詞與物在意象呈現中的相互折合,以及由此形成的「命名」與「解命名」之層疊和意蘊的漸次打開,最終以架設人類心靈的長橋,達到具有終極關懷與共時意義的生命空間。至於注重「音樂之美」,我以為:正是傳統美學的舊「和諧」向現代美學的新「和諧」轉化和強化的必然。
(3)藍雲詩的內驅或原動力,是建立在「中國情結」和「屆原情結」即「國魂」與「詩魂」交叉點上的生命本性和藝術個性。這「綿綿五千年編在其中」、「浩浩長江黃河編在其中」的(中國結)8是詩與生命,個體與民族、人生與宇宙的統一體,是詩人在這個越來越變得陌生的世界中尋求心靈秩序的統一的一種自我的「善良意志」和「絕對命令」。而「分享了你的餘蔭」和追逐那「不朽的生命」和攀登那「巍峨的峰頂」的屈原情結」9則是『歷史,正如傳統一樣並未走向「終結」,它打入記憶並且成為藝術創作之源。』(李歐梵語)的確證。同時,屈原詩學傳統的秘密就在於,它是屈原生存困惑和生存感受,生命體驗和生命智慧審美化、藝術化的結晶。把這個傳統接過來、傳下去,又必須遵循既有繼承又有揚棄、既有傳輸又有革新、既有蛻變又有發展的普遍規律。藍雲的詩,給人們提供了屈原和中國詩學傳統在當代展開與深入的鮮活的、有價值的「文本」。
(三)
由於各時代的文化生態環境和詩人生命體驗各不相同,因而從詩人生命本性和藝術個性噴發出來的詩篇,就具有不同的花香與酒味。如果要問這種花香是不是「天香」,這種酒味是不是「醇味」?那就首先要問這位詩人是不是既入乎傳統、又出乎傳統,既入乎世俗,並且將兩者辨證地統一起來的「大雅之士」?我們有理由期待:藍雲將他的詩進一步推向新的高度和深度,讓詩神照攝的世界,步入生命的「澄明」之境。
附註:
- 轉引自耿占春「隱喻」,東方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第三版。
- 見藍雲「方塊舞.曇花」,台灣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三年版。
- 見藍雲「海韻.極」,台灣自強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九年版。
- 見藍雲「海韻.新儒林外史」,台灣自強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九年版。
- 見藍雲「海韻.擠」,台灣自強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九年版。
- 見藍雲「海韻.都市一瞥」,台灣自強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九年版。
- 見藍雲「方塊舞.牆與橋」,台灣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三年版。
- 見藍雲「燈語.中國結」,台灣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版。
- 見藍雲「方塊舞.弔屈原」、「方塊舞.巍峨」,台灣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三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