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聯播

【現代詩學】陳柏伶

 

翻閱之時,你已然變成了一只橡皮:評丁威仁詩集《末日新世紀》

  在你翻閱這本詩集的同時,無法逃避地,你已然變成了一只橡皮。你將持續閱讀,不停擦拭,擦拭關於生命的不堪,情感的不安,靈魂的不定。

  我必須坦誠:我是一個不善於分析的人,而其實「分析」並不適用於這本詩集,把意義化約,把情境簡略,終究成為一堆散亂的橡皮瑣屑,一無所得,試著,試著,拼湊屬於你記憶的圖像,設定關於你情感的密碼,閱讀並自贖,是唯一的享受。

  在〈末日新世紀〉的卷一裡,作者用「鼠」來承擔末日的降臨,新世紀的開創。「寄生的鼠群同時搖曳著循環失調的尾巴/堅硬地佈滿鼠的身軀努力生長,竄延/我是一隻畸形的鼠」為什麼是「鼠」呢?我想,「鼠」容易逃亡,拒絕建設,牠們只管繁衍,生活著不須記憶的日子,要知道:毀滅的生命型態中不能介入意義,還有愛!他說,他說:

腐朽的綠意底下是枯骨的氣味
記憶決不敢立足
在此
欲望,虛無,靈魂列隊以黑暗浸漬
逐漸混沌的邊界

  一切模糊不清,誰能窺探未知的全貌,以現實的千萬分之一,如何如何?然而,又有誰在乎?在這場灰色的迷霧中,最好的方式是麻痺,忘掉思考,忘掉呼吸,讓自己自在地死去…..縱然”死亡的坡度太陡”,自然地遊戲式地,將喪失當成一種娛樂,浪蕩的態度也何嘗不可!

  在中槍聲四起,高分貝噪音倉皇掩飾全面性毀滅的恐懼,在尖叫聲哭喊聲中達到黑色的高潮!誕生的淚光閃爍血紅的憤怒,無法阻止的逼人進入的世界重生,其間的衝突是血肉之軀所能負荷得了嗎? 我問,不想了解所謂解答的其他.因為答案在轉動的眼球中才有生命和力量呼吸,發散獨特,差異極大的氣味.關於卷二,在網路通道內,我認為所有的問題的解讀方式均為:管他的!不必忌諱,毋庸考慮,人造的天堂中將一切褻瀆為自由及平等,我們習慣在狂笑中哭訴,無論車禍,還是當機!在末日後,”軌道上的自由導致的是

塞車
漠視法律的第一要件
是形成落體
之後,便可以取得飆車的
合法執照”

  在新世紀裡,鼓勵本質的墜落,一如自由落體般,全然依照原始欲望的路線,重覆墜毀,本質導致毀滅嗎?不是充要條件,卻是充分條件,至少在這個世代如此.”PASSWORD:謊言變形的結果才是真理”如何檢測真偽,檢測變形前後,端看你毀滅的天份高低!

  作者告訴我們:”我是一隻喜歡咬囓時間的獸.”有人有能力,嗜好破壞具有永恆性質的物理現象,會發生化學變化的物理,兩極的揉合,躺成一種突兀卻驚心的美,任憑時間逝水沖蝕……的卷三中,承續卷二”咬囓時間”的破壞工作,在”新政權誕生後”, 建立一種全新的計時制度,有25:01AM及25:25PM,度量衡更新,但悲劇產生的頻率依然如舊!我們由柔弱的美人魚轉變成具抗體且互食的食人魚,一座如新的廢墟.

  我想談一談.在作者的”末日新世紀”中,”屍骸”填塞了整個空間,裡也不例外地瀰漫死亡的氣息.作者極力表現傳達一種結合暴力和理智的刺激風格,我看到一位凶手大膽的剖白,清楚解釋案發過程及行兇動機.”人性”之類的特質被嗤之以鼻.所謂

寂滅的肢體被冷凍冰封成一具清淨的軀殼
它絕不是我的
祇有,還存在的手紋
可以感受到溫暖
和愛
還是築一隻涅盤的手掌
在啟閤間
釋出多餘的遺言
或許,痛
會從如鏡的冰中伸出一隻腳來
踐踏
屬於宇宙式的尊嚴

  我想說的是:死亡真的可以蔑視一切,踐踏一切嗎?拒絕溫暖和愛的同時,掌紋依舊固執蜷曲成呼喚,聲聲奏演命運的依戀,我想, 拋棄是不代表任何高貴意義的.除此之外,就”報復”層面而言,任何一切不也能踐踏死亡,蔑視死亡嗎?所以”尊嚴”並不和“生命長度”成正比.

  是詩人自剖,肢解自己,有絕決,頹喪,迷惘,是昇華負面情緒的寫實.

  如果說”墮胎”是維持生態平衡之必需,那麼森嚴的法則執行之下為何仍有莫名的哀傷殘留?什麼是必要?什麼是平衡?什麼又是愛?在我們試圖回答時,誰看見”墓碑上滿溢天使的唾沫與穢物”,誰知道”擄人勒贖是唯一死刑”,誰在乎”墓碑仍妾身未明”?我想,真正在乎的人/魂靈沒有機會發言……..

  有兩篇,其中以音符,發聲器官,幾何線條為動作之主角,描繪”性愛”情形,如”雙曲線之交集…./休止符沿著左臂翻滾/(女高音的唇瓣濕潤了)/十字架誤闖幽徑深谷/(石雕微蝕處初識噴泉脈動)/(還是倉促拔營)/依音符長度酌量增加波動速率…….,描寫的十分精彩,的末句:”近於神聖”, 是的,當原欲與精神融合,力量是如此強烈,我們不問性別,年齡,只在乎互動,互愛,音樂自然生成.

  從1998年起,我們實施”週休二日”,有些節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然而認真思考紀念日的相關,不禁覺得狐疑.在中,他說:”英雄們裸露著身子/不在乎凍死路旁的陌生路人”是的,我們紀念過細節嗎?歷史在乎過內心革命嗎?現在紀念的就值得被紀念嗎?況且許多的”英雄”是踏在千萬人的屍骸之上,“我憤怒拍書/最後乾脆引火點燃”,價值和影響不能量化,每個人應該過自己的”紀念日”.

  輯一的景象雖然駭人,卻一點兒也不陌生.雖然說是”新世紀”,我們卻已經在適應期漸漸痲痺與沉淪了.自省的泡沫在喧嘩聲中碎裂,殘餘的同理和同情汁液般任人踐踏,我們迎向僵硬而缺少淚水的未來,在每一刻等待消失!

  軟弱的感情在細節的生活中才可透見脈絡,我驚見輯二裡俯拾皆是的吉光片羽,柔柔絞痛生命中的牽絆,藤蔓似的”生活”,是我們與環境親手造的!

  在中,他說:”

人們總是藉著搶奪食物去滿足心靈的孤獨.
實踐共同遵守的道德就是一種屬於生活的美學.”

  整齊規律的餵食,活動,死亡,配合”新世代”運轉的頻率,每一個個體與另一個個體都相同,我們破壞複雜,創造單一,建立同質均勻,便於管理,易於消毀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目標,大腦真空的人類在純化的意識操作下相互殺戮,攜手步向等待結束的未來!

  彷彿一座截斷出口的迷宮,圓形的無盡的哀傷.在愛情的河中,”時間”恍若浮木又更像激流,詩云:”然而.時間沉重.每秒都是無限.每秒都是信仰.每秒都是永恆.我到底是進入了時間的亂流當中.妳呢.我心裡可能有一個更深的.荒僻的.點.”那深長而荒涼的幽徑,適於獨行,適於自說自話,忽悲忽喜,從起點,過程直至盡頭,只有自己的身影與氣味真實存在,就像對方也在發訊告知:

”撥號.
通話中.
請勿打擾.”

  其實根本不須要掩飾,每個人對於母體都有一種莫名的依戀與無時無刻欲回歸的衝動,在1中,作者試圖以”第二人稱”的距離來掩飾這種如稚齡孩童般直接的想望,

你說:
童年,
是一張總是跳針的唱片.”
你的臉
正貼在妻子溫暖的胸前
你焦灼乾裂的唇
不停地吸吮
那白色的體溫
白色的雪

  極切的想望如沸騰的氣泡不斷浮昇蒸散,此時只有擁抱的交合才能冰釋所有躁鬱,因此因此,自喉頭深處吶喊的夢,在天真與肉體之間才能獲得實現,正如:

我想沿著你的腹部
南下
尋覓一個可以通往童年的
時光隧道

  往昔種種一如斑駁的照片,我們在回憶裡編織童年,通過欲望的甬道,執舉現實的火炬,一幕幕照現,幻夢與真實的圖騰,透過經歷和體驗,不論童年,少年,中年或是老年,都是一幅風景,有靈魂的畫作!

當舌上的味蕾觸到妳的唇邊,我覺得海是鹹的
帶著新鮮的濕潤的純淨的天藍色地晶瑩
姍姍來遲,並遺落下一地斑斕
於是我俯身在妳的唇邊,拾起碎片,嵌進銅鏡
把月光鋪成那道銀白色底海潮於線之地平”

  在中,我看見綺麗的迤邐的彩虹,跨足於兩方的內心,許多人兒在虹橋上奔跑,玩著捉迷藏的遊戲,笑容化成碎金的陽光,淚滴凝為點點藍星,縈迴不散的星雲是戀人絮語,世界在濃郁的玫瑰園中起舞,天旋地轉之際,我窺見愛情掩嘴而笑,那是虛構含意的表情。而“鞦韆”的心是”等待”的心,從夕陽滑跌入黑夜,擺盪的鍊條嘲弄著時針,期盼一份準備預熱的愛情,我知道你的手在顫抖,溫度的數字是無情的,在冰冷之前放棄設定,否則”停擺”之後就是”結束”,你看:

在紅色夕陽即將沉落底時分
沙場的中央,妳在那兒盪著腐蝕斑駁的鞦韆
盪得老高,老高. 而鞦韆到底是冰冷的,
獨個兒在霧靄中聳峙,有時和大地一起下沉
這時,我才知道,約會已經遲到良久,良久

把自己沒入黑夜,讓風審判,思念刻意迴避,淚在打轉,因想念,因失落,因懊悔而失眠,是殘忍的酷刑,攤成一尾離水魚兒的哭聲, 時間凌遲我的時間,我害怕卻不能停止恐懼,任憑顫慄逐漸鬆弛,萎逝.這是:

水的倒影在蘆葦叢中荒蕪
現在時刻是凌晨十三點鐘
是該就寢了
我偏首取過一把利剪
剪裁 屬於時間的水
剪裁 屬於水的時間
而那把鏽蝕的利剪
亦 勢將溺斃”

  我們在航海圖上觸礁,突然開始懷疑起這次航行的必要,總是如此的,每每在遭逢窘境時,忘了曾經的滿足,只留剩埋怨和懊悔,詩中的”我對自己發問,我回答著自己的問題/試圖找出最完整的不在場證明/ 但是,我終於失敗了”一如號角的響音,裝飾著海洋的夢,徒勞無功.

  有關柔軟的輯三,我也必須微笑欣賞.它更像是一串嫻靜的風鈴優雅地掛立在你家門窗,這是作者生命的另一剪影.

  裡仍然留有馬致遠式的蒼涼,正如在雨中總是感慨多一點,詩云:

高大而荒蕪的古樹
柱撐起
滿天高懸的命運

而記憶
卻在尋找纜索
想泊在岸邊

我拾起自己跌碎的影子
放入背袋
悄步離去

  我想,繁密的枝葉篩下的是遊子支離的歸鄉夢,無能以繩繫,無法以船泊,已經跌碎了的落魄身影誰來拼合,流放自己的狂傲在月圓時低頭,雨水與淚水交融,不僅”把夜/打得好痛”,更使本身後退到故鄉的炊煙之外,”失了根的花”是一朵沒有色彩,沒有香味的花!

  當你靜靜觀察一隻蝶的翔舞,你會發現你全身臨受繽紛的照拂,靈魂緩緩飛昇,恍若悠遊春天的殿堂,在一朵花苞中探詢世界的呼吸,想笑,想跳舞,想與山嵐擁吻,和河流朗誦,時光忘了移動,這是諾亞方舟上的側寫!詩云:

天地失卻了迴旋的餘地
瞬間,秋天就轉後了”

又說:

你卻醉了
醉得只能扶著虹的雙鬢
然後,於山寺的梵貝之外
漫衍著兩行氤氳”

  許多生物性的現象,往往令人驚訝且深思,如飛蛾撲火,鮭魚奮力游回出生地,鯨魚自戕式的擱淺,蜘蛛不懈地結網…..,我們在移情之餘,附會之外,更將自己置換成主角,體會其中一番滋味.輯三的如下:

你摘下的草葉上,我焚身
決意殉道
恣性於赭赤的火網裡
殞入如此自殘的身影
也許,剎那間,這盞微弱的燈光
可以使楓葉仍紅
黃昏決不轉暗
然後,於一泓清淨之中
現出慕你的最後本像”

  我在書籍的摺痕裡尋獲當初的蹉跎,雨天的蝸牛陪伴我寫作,我並不奢望任何文字搖旗吶喊四處遊行,只願私自保有做夢和飛行的權利,我跌跌撞撞,恣意浸淫摸索的樂趣,在荊棘與花蕊之間耕耘我自己的夢田,這是”失題”,是”無題”,是”不須有題”,你看:

海濤是牛步的走索者
它總是在礁岩之中
緩行
尋找著自己的童年

水的稜線
以環狀漾開
一環,一環,一環都是夢
都是酒窩的影子

海濤的童年是漣漪
海濤的老去
亦是漣漪”

  輯四的詩屬於寓景之作,也是比較早期的作品,所以不論在字詞的遣用,或是意境的築構,都比輯一,輯二的詩作來得青澀淺浮,但一首詩能銘刻當時的情懷與感動就完成了本身的任務,記憶的價值不分優劣,唯”真實感動”而已!在中,詩云:任蓮花開瓣之勢/被一襲無比寬容的蔚藍歲月/掌心托住的是/屹立為美的永恆.”淡淡地描寫佛像的部分外貌,賦與個人對生命的感慨,以距焦的方式反視內在,再以放大鏡擴充隸屬哲學的視野,如”被一襲無比寬容的 蔚藍歲月”,就像虔誠的膜拜姿態,舉手投足都成定格,小小的一方立足之地頓時延展成宏闊的宮殿,宏鐘隆隆振人脾肺,宗教的信仰,情感的信仰,詩是信仰的語言,何其真實,何其動人!

  是一首以散文句為題的詩,綿密的情意迤邐紙面,如含蓄的渴望,低切的請求薄膜般敷在乾燥的秋意上,微微濕潤了肅殺的季節,我覺得這是一首可愛的小詩.

葉落隻字片語
當秋意變得木訥
風陡然蕭瑟
如果有階
此刻我將用風的賜與
在生命的扉頁上
題下我的詩
妳可曾發覺
躺在風裡
滿身都是吟誦不完的原野短調
縱使風是蕭瑟的
它也飄浮著屬於古典的羞赧
就這樣
風馳進夕陽
風馳進巍峨
風馳進水聲的岩
縱使秋風仍是蕭瑟的”

  是舊題新作,仍舊是荒涼的佈景,有”草煙”,”橋頭”,“鐵環”,”纜索”,”弓弦”,”一篙渡船”,”一壺竹筒酒”,”石槽”,”洞庭湖”,幽憂的氛圍只怕屈原哀傷獨慟的眼神再染深,洞庭湖上煙霧浩浩,彷彿屈原的魂魄兀立水心,像一紙標語,歷歷吐露悱惻複雜的情懷,眼眶的餘淚仍在,深重的情意永不沉沒!”撐一篙渡船/上一壺竹筒酒“,讓我們在搖晃之中,並著酒精的催眠,於幻夢裡會一會屈原吧!

  仿擬山嶽的起伏,讓人吟誦閱讀之時恍若正攀越一座山嶺,沿途觀察著這山的軀體稜線,肌理姿態,行走其中,呼吸的韻律逐漸與山林同律,不為征服,純粹只想體會另一種生命型態的生活哲學,你看,就在你站的所在,”藍的天空漂成主脈/縱走偏向稜線右側/伸出手連手指也會染藍”,和山嶺共為生命共同體的植物,選擇了一個比其他生長在路旁,公園的同伴們更親近故鄉的所在,因此,這兒的草木活得有自信許多,它們恣意伸展自己其實含蓄保守的欲望,生長成一句詩,佇足為一首歌,至今有人仍未發現,自然是一渾然天成的詩作,音樂,完美的藝術品!”白色的小亭車草/黃色的初山深雲仙草/紫色的山鈴鐺,赤桔梗/紅色的唐井戶草/澄黃色的登山背包”,我欣然回應所有以光合作用方式傳遞的微笑,千萬生命能量集聚發出意識之類的訊號,我們在交談,攀登一座山等於赴一場文化的盛宴
.
  裡頭有一句叮嚀?一個請求?一個美麗的問號?詩云:”並說著:”別讓月光漏進來,別讓影子飛出去,好嗎?” 我知道一個小女孩的夢想,尤其是她一個人孤單的時候,就像一個人踽踽獨行於廣袤的沙漠,她盼望一個朋友,她把影子當成是沙漠中唯一的綠洲,她精神仰賴的水源,她與自己的倒影遊戲,在黑暗中流淚不會被發覺,怕月光即使再溫柔,都將輕易揉碎她的夢,小女孩懇求的眼神是一條河流,怯怯的話語如潺潺的水聲,令人不能拒絕,掬一捧在手上,那是你我童年熟悉的天真稚犀.”童年夢境中的一次混音合唱/火燄中我們扯著嗓音/盡情地唱出歡愉,傳遞著深厚的情誼/縱使是初次相見.”輯五的一些散作,有兩首悼念古人的氣勢磅礡之作,我自己十分欣賞.一首是,彷彿是裡的情景,行走於秋意瑟瑟的山林,心境澄明自凝成一湖水泊,汲取深潭燒滾一襲狼狽,山茶舒展抑鬱的葉脈,自在浮沉出一闕詞,舉杯敬邀山河,淋潑成一紙書法,敞喉大唱,手舞足蹈,東坡的人生活脫就是一句飛行的詩,妙哉!

錯放折起的墨扇
被秋天的山茶徹底的洗過
古代的先知落在你筆下後
那束白紙緩緩流出被淘盡的夕暮
隔一封巍然骨骨的筆架
你肆意縱聲大笑
然後款步穿過世紀迴廊
採另一季山茶

  彷彿東坡的色彩就應屬於山茶色,有沉穩的墨綠,俏皮的青綠參雜些許憂鬱的深咖啡色,浸泡自我的性靈發酵成一壺醇香,我們跨越許多個世紀的柵欄,依稀聞覺那醉人的氣味,令人傾倒卻又振奮.”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簫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徜徉在自然的懷抱中,東坡生命的山水畫落落灑一片留白,至情至性,人間佳作!

驀然驚覺
你一人獨坐千里外
乍看之下
我的衣袖款擺
靦腆地問你要了一首詩
良久
你啟口緩吐四字
“顏面喪盡”
那年盆栽裡的那株山茶已長滿苔蘚”

  我不懂這是詩人悲觀的感慨,還是東坡本身宿命的自嘆?”流放”的確沮喪心志,但見東坡昂揚的詩詞,是令人寬慰,足以提振人心,或許作者是著眼於落拓的心理難以跨越的點上,渲染去描寫,被覆青苔的失意情形,我想很多人可以感同身受!

  讀彷彿身置消毒藥水瀰漫的手術室內,又如圍觀鬥爭屈原的黃土場上,更像學術研討會上熱烈的口舌之戰,我們解剖他的大腦,駁斥他的思想,分析其中的偏差及異常,他有如一個呆滯的魁儡,任人擺弄,渙散的眼神已然不在乎外界的評頭論足,荒誕的神話與熱情萎棄於地,質疑已挑不起任何注意,他變成”槁木死灰”的注腳!

通過實驗來確立關於未來事態的某種習慣性的主動期待
在固定的環境中曾聆聽您那撼動人心的悲吟
(何謂解釋性假說的目的-對於自我的複合主體)
清算任何不可證實的神話原型正是權威地位的某種變革
信念屬於真理概念竟也是事物的一種屬性
(那團混沌何時才能纖塵不染)
你長滿皺摺的臉從身體中把神經區分出來
為了維護假想的單質
所以找出腦中的靈魂去證明了意識作用

  不懈的熱情要用”假想”來說服維持,無污染的意見是致命的癌症,唯有”假想的單質”是止痛的嗎啡,這種相互矛盾的結合是屈原痛苦的一生,令人敬佩之所在!

時針分針秒針像一把利刃在物理方面互相聯繫
因此世界本身既不是善的也不屬於惡的
(自我不是對象乃是思維的主體)
所以你果然匆匆地走出朝門
在行為與後果間畫下一條界限
笑著說要清理一些屬於夏季的章甫
以禦即將來臨的冬寒”

  我獨自一人在黑板前思索關於洞庭湖畔對於屈原的看法,時間之指撫觸他憔悴的唇形,喃喃的信誓是在面前的詩歌,粉末紛飛成雪白的冰花,我知道屈原應亡於燠熱的六月.沒有人走在”行為”的暗道中,能確知盡頭”結果”的面貌,兩者之間的距離是海灘上的沙地,反覆不定,所以行動的當刻,”肯定自我”才能使一剎那變成永恆!

面臨死亡的恐懼是惡劣人生最好的標誌
死是無限時間綿延的永恆
(主語和賓語對調並不涉及從屬子句的真假)
因你終究將被掩埋在塵埃底下
和其他芸芸眾生一起沉溺醉心於這種謬誤
依然掛念著那古老的理想定會在某處付諸實現”

  含著意識的死亡是具有延續時間的法力的,未完成的願望,邪惡的詛咒都會繼續留存人世,對於活存在三度空間的我們而言,的確”死是無限時間綿延的永恆”,因為未知,所以恆長,無盡的等待是堅強也是哀傷…….

毀滅與消解並不是絕對的最終命運
只是暫時的局部性悲劇而已
(道德秩序偽似實存於你的表象之中-顯然你不知錯在何處)
而你的能動性在歷史變異中終究受到了它的制約
於是汨羅江的廣延性便成為你本能生命與情感生命的調節器
滿足你對於存在與存有之間的辯證
(這藉助於隨機取樣的或然率 你倏地加上絕對值)
然後坐在太陽起處的紅色天涯處望向南方
死於放逐”

  其實,作者用了大量的學術性用詞,只是說明了一個重點:”死於放逐”,而停留在猜測與臆度的階段,”死亡”並非是最值得注意的,屈原遺留的作品”離騷”, “九歌”,”天問”,”九章”, 其中浪漫的想像,瑰麗的顏彩,真摯的情意均足以令我們浸淫其中,獲益匪淺!

  這是一篇充滿”否定性”詞語的”個人感想”文章,我必須承認:在寫作的過程中非常痛苦,但是成長了不少.希望閱讀此詩集的人也一樣有相當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