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學】劉榮生
談理想與事實
所謂文藝上的「真實」,不一定是「事實」,而是一種存在著的有機體,它是各種事實法則中的一個客觀真理。它高高的駕於「事實」之上,但「事實」卻是它的母胎,與它發生密切的血緣,所以它不是架空的。如果只根據「事實」來寫作,而不加以佈局、剪裁、渲染、烘托等手法,那最好也只能說是一篇報導,猶如一位攝影師「真實」的攝影,談不上藝術的價值(當然好的作品如郎靜山的攝影,也是經過藝術角度取材與修飾的)。攝影與繪畫最大的分野,是前者重真實,後者重佈局、剪裁、渲染、烘托等藝術過程。繪畫如此,寫小說戲曲如此,寫詩詞也如此。
茲舉一實例來說明:杜甫贈曹霸的〈丹青引〉中有八句詩:「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牽來赤墀下,迴立閭闔生長風。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在這幾句詩中,將藝術的創造過程,描寫得極為生動。只須略加解釋,便能明瞭:第一句是說唐玄宗御用的一匹天馬,名叫玉花驄。第二句是說很多的畫工,畫這匹馬的形象各不相同。第三句與四句是說當日把這匹驄馬,牽到宮殿前的紅階下面,那驄馬迴旋立在紫薇宮的門邊,好似生起一陣長風。第五句及六句是說玄宗下命令,叫曹霸畫這匹驄馬。曹霸受命後展開了白色的絹,並在他心裡細細的將這匹驄馬特徵揣摩研究,加上他自己的意思慘淡經營,形成他的意識中萬古無雙的驄馬。第七句與第八句是說他下筆不多時便畫成驄馬,好似九重天上真龍出現,把萬古以來一切凡馬都一掃而空。我們再看第六句,所謂意匠慘淡經營中的馬,正是藝術創造的過程;第七句所謂如九重真龍出的馬,是藝術作品的展現。換句話說,玄宗御用的馬,是現實的馬,曹霸意匠的馬,是意識(理想)的馬,是隻眾馬之長的馬,也是藝術作品的馬。杜甫另有一首〈詠馬〉的詩:「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披雙取峻,風入馬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這也是杜甫意匠經營的馬,與現實的馬是有出入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開宗明義的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理想故也。」其實不僅是「大詩人」,凡一切偉大藝術家的作品,都是根據「事實」產生的。但事實僅是一堆材料,必須經過作者主觀的提煉與剪裁,賦予虛構創造的成份,所以存留的「事實」雖然無幾,但卻是合乎自然法則,也是「真實」的。
文章出處:
乾坤詩刊第十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