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學】編輯室
一千零一種讀詩法──詩人說詩
「一千零一種讀詩法──詩人說詩」是請詩人拿自己最喜歡的詩做為範例,然後用最獨特的方法加以詮釋,目的在引導讀者進入兩個相通世界的迷宮。讀者也許能因此而找到第三個想像空間,並於其中獲得讀詩的樂趣。我們推出進個專欄,就是要揭示「說詩」不只是評論家的特權而已,人人皆可以說詩。詩人說詩,超然於各種主義、學理之外,或許此專業詩評家有更接近詩的感覺。
編者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18期
《現代詩》大事記
民國四十一(1952)年
‧八月 詩人紀弦創辦的「詩誌」由「暴風雨社」(十六開本)出版,此為自由中國第一本新詩雜誌,只出一期。
民國四十二(1953)年
‧二月一日 「現代詩」季刊在台北創刊,由紀弦主編。提倡自由詩,反對「豆腐干體」,強調詩的理性與知性,「詩」與「歌」應該絕對的分家。
民國四十三(1954)年
‧三月 「藍星詩社」在台北成立,發起人為覃子豪、鍾鼎文、余光中、夏菁、鄧禹平、蓉子。該社沒有信條、社章,純屬一個沙龍式的詩人社團,最初出版「藍星詩叢」,而不辦詩刊。
‧三月七日 詩人楊喚於當日上午趕早場勞軍電影,搶越台北中華路平交道,不幸被火車輾死,時年廿五歲。「現代詩」第六期,旋即出刊「楊喚逝世紀念小輯」,載有李莎、葉泥等人的悼文。
‧七月 紀弦著「紀弦詩論」,由現代詩社出版,此為來台後的第一部新詩論集。
‧九月 楊喚遺著「風景」詩集,由現代詩社出版。
‧十月 「創世紀」詩刊創刊於左營,由洛夫、張默主編,自第二期起亞弦加入編輯行列。其宗旨為:1.確立新詩的民族陣線,掀起新詩的時代思潮。2.建立鋼鐵般的詩陣容,切忌互相攻訐製造派系。3.提攜青年詩人,徹底肅清赤色、黃色流毒。該刊為南部出版的第一本詩刊。
民國四十五(1956)年
‧元月十五日 由紀弦創導的「現代派」於台北成立,口號是:「領導新詩的再革命,推行新詩的現代化」,並提出六大信條。
‧元月 由紀弦主持的詩選舉,第一屆以楊喚得票最多,第一屆得主為方思。
民國四十六(1957)年
‧元月 現代派詩人第二屆年會,於十三日下午三時假台北羅斯福路一段四十三號台灣省雜誌事業協會樓上交誼廳舉行,其中詩選舉林泠得票最多,獲「現代獎」,同時補發四十四年度當選者方思應得之獎,二人所領皆係精美的銀杯一隻。
‧四月 馬朗主編的香港「文藝新潮」月刊第一卷九期發表台灣「現代派」詩人林泠、羅行、羅馬、薛柏谷、黃荷生等五人的作品。
‧八月二十日 「藍星詩選」創刊號出版,覃子豪主編,共出兩期,至十月廿五日停刊。第一期定名「獅子星座號」,刊有覃子豪「新詩向何處去?」紀弦針對該文,在「現代詩」第十九期發表了「從現代主義到新現代主義」反駁,「藍星」和「現代詩」一場熱烈的論戰,由此掀開。
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
‧十二月二十日 「現代詩」出版第廿二期,由黃荷生接任主編。
民國四十九(1960)年
‧六月一日 廿四、廿五、廿六期合刊的「現代詩」,紀弦重新接任主編。
民國五十三(1964)年
‧二月 「現代詩」正式停刊,計出四十五期。
‧三月十六日 「笠」詩社成立,成員均為台灣省籍詩人,有林亨泰、白萩、桓夫、杜國清、林宗源、葉笛、錦連、趙天儀、李魁賢、陳秀喜等。強調鄉土色彩。
民國七十一(1982)年
‧六月 停刊達十八年之久的「現代詩」季刊,終於在鄭愁予、方思、林泠等人贊助下,在台北復刊,由羊令野、羅行、梅新三位共同負責編務。
民國七十五(1986)年
‧十二月 現代詩復刊第九期起,由零雨、陳克華接任主編。
民國八十(1991)年
‧六月 首屆「第一本詩集」徵選,得主為黃廣青。詩集《受難前書》由現代詩杜出版。
參考資資料
1.「現代詩」第一期~復刊第十九期。
2.中國現代詩壇卅年大事記,張默編,一九八二年五月「中外文學」月刊。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