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聯播

【現代詩學】謝箴

 

關於謝箴

曾於《台灣詩學》雜誌撰「『達達、達達』,不是電報聲」一文,回應陳黎的詩作「電情報」。

 

「達達、達達」,不是電報聲

──陳黎臁電情報舩讀後

  詩人陳黎的臁電情報舩,發表於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聯合副刊》,三節四十八行,最長的句子只有兩個字,最短的句子一個字,有五字,詩如下︰

簡單/扼要/扣/你的/心房/達達/達達/無/政府/主義/非理/性的/連續/攻擊//她的/眼睛/如/機鎗/射我/到達/我靈/之池/到達/我欲/之塔/達達/達達/天啊/我淪/陷了//速遣//消防/隊長/到我/城下/帶著/沖洗/通匪/醜聞/的滅/火器/帶著/把/黑夜/拉高/拉長/的/雲梯

  此詩的內容及詩藝,自有廣大的讀者之口去是是非非,而就詩的外在形式言,即使在新詩中,也可算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惟創意不等於美,則千古不移。

  詩題「電情報」,詩中復有「達達/達達」的象聲詞重複出現。第二節中的「達達/達達」,表面上是模倣機鎗的「雙發」或「連發」,實際上還是「眼睛在打電報」。也可以說,作者是在認定電報的聲音是「達達/達達」之後,才刻意模倣而製作此詩,以示其見識之宏博與取材之寬廣。所以,詩題也就有意地叫做臁電情報舩,以為新穎。

  然則,電報的聲音是否真的是「達達/達達」呢?答案是否定的。

  原來,所謂的「打電報」,只是報務員在拍發一連串的莫爾斯符號(MORSECODE)而已。莫爾斯符號是英人莫爾斯發明的,他以「點」和「畫」,經過排列組合,使0至9十個阿拉伯數字和蒉到鸲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完全符號化,共得四十一個符號(數字中的0 、1 、2 、8 、9 有大小打兩種,即多了五個符號)。例如「3 」為三點兩畫,即「……──」;「甞」為兩畫三點,即「──……;「蒉」為一點一畫,即「‧──」;「锗」為一畫一點,即「──‧」等。如用口語唸,「點」為「的」,「畫」為「達」。「3」是「的的的達達」,「锗」是「達的」。餘類推。

  中文變莫爾斯符號的方法,是先取一百頁10×10可容一百字的方格紙,從「00」頁編到「99」頁。每頁的行與列,均從「0」編到「9」。然後將常用的幾千個中國字及一些必備的外文和符號等,按部首及序列,從「00」頁的右上角,即「0」行「0」列相交的那格起,依次填入。因此,每個中文便得四個數碼,即頁碼加行碼列碼。如「社」字,它被編在臁電報明碼本舩的第43頁,位置在5行與7列相交點,所以,它的代碼硬是「四三五七」,變成莫爾斯符號便是「……──/……──/……/──……」,再用口語唸,就成了「的的的的達/的的的達達/的的的的的/達達的的的」。

  通常,一個「點」約佔十分之一秒的時間,一畫等於三點。以這個速度去按汽機車的喇叭,便容易感覺出「點」與「畫」、「的」與「達」不同的韻味來。而汽機車上那隻喇叭開關(按鈕),便相當於發報機上的「電鍵」(KEY) 。

  綜上所述,可知以「達達/達達」來代表電報聲,是不恰當的。若要以聲象,可用「的的/達達」或「達達/的的」,較接近「真相」。

  知識無窮,不僅有些作者以為電報聲是「達達、達達」,即使在一些粗製濫造的戰爭和間諜片中的發報「音效」,也是騙外行人的假音效。

  詩中的表述要不要認真?可能仁智互見。然因此詩以「電情報」為題,而文字的排列又配合了「達達」二字的節奏,因此,就有探源的必要。如果詩中的「達達」是指「達達主義」,那就又當別論了。

文章出處:
台灣詩學-21期_人物詩專輯_1997‧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