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聯播

【詩刊】幼兒詩苑 - productions 彙整38

 

 

 

洪正昌(新竹科學園區研究員)《紅豆》

我家就住在南國
美麗的彩虹
跨過彎彎的小河
快樂的雲兒
陪著小鳥歌唱
歌聲輕柔
飄過青翠的山頭
山的那一邊
就是我的故鄉
    南國
我要乘著南風
跨過山頭 回故鄉
探望親人和朋友

簡析:「紅豆」這首小詩,必須經過師長父母解說才會聽得懂。但是在現今社會理却有深遠的意義:就是一個小孩寄養在遠方的親友家或者托兒所,早去晚歸,他也常常想父母姊弟和鄰居朋友的。

     薛林

 

 

盧素靜《鳥兒像小船》

小鳥兒 像一隻隻小船
張開翅膀來
又像一架架小飛機
飛行時沒有轟轟雷聲
只播放──
咭里里里
咭里里里的音樂

 

 

宗玉潤《迎接春天到來》

蝴蝶和蜜蜂比看誰飛得高
小鳥和公鷄比賽看誰歌聲最好
山和樹比賽看誰最美麗
魚和鴨小比賽看誰游得最快
花和草比賽看誰人緣最好
他們的比賽不分輸贏
只是為了迎接春天到來

 

 

上海:魯兵《背小豬》

背小豬
背小豬
我的小豬胖胖嘟嘟
誰要買?快快來,
媽媽說她不要買。
誰要買?快快來,
外公說他沒錢買。
只有外婆眯眯笑;
人家不買我要買,
她把小豬抱過來,
拍拍小腦袋
她叫小豬「好乖乖」

  「背小豬」這首兒歌,寫了五個人,媽媽、外公和外婆,背小豬的是小豬的爸爸。充滿了和諧、歡樂天倫之愛的情趣。

 

 

銀娃《趙翠慧阿姨》

我阿公告訴我說:
有位不平凡又平凡的
趙翠慧阿姨
她最愛兒童
經常在美加歐陸飛來飛去
散播愛心種子
做些淨化人心的工作
一九八0年
她幫忙一隻剛起飛的「布穀鳥」
把羽毛梳理得非常亮麗
歌聲也唱遍了
台灣各個角落
和各地國民小學
聽到她歌聲的人
都十分讚美
趙翠慧阿姨又把她一棟好大房屋
拿出來辦「布穀鳥語文中心」
讓許多小朋友坐在教室裡
看自己在電視裡與老師一起
寫詩、做作文、畫畫學兒童英語的情形
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15屆世界詩人大會
她又熱心的把愛的種子播進
兩岸兒童文學家
出席會議各國詩人的心裡
我沒有見過 趙翠慧阿姨
我却看過她和阿公合照的像片
從她微笑裡
就知道她是一位
很有愛心、很喜歡小孩
平凡又不平凡的人
所以我好敬愛她

 

 

路衛《唱給──小白屋的歌》

狗兒汪汪汪
貓兒咪咪咪
公鷄喔喔喔
小白屋打開夢的窗兒
笑著說
謝謝大家
合唱的這麼好聽

 

 

北京:常瑞《春》

春風
像一把梳子
春姐姐拿著它
輕輕理梳
小樹的頭髮

 

 

艾默琳《關懷》

爺爺問了 阿媽問
爸爸問了 媽媽問
……
不要問了 不要問了
我要發瘋了
可憐的姐姐
今年又落榜了

簡析: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可是惡性競爭造成了不少悲劇故事。過去許多年來,是擠大學聯考窄門,而現在有名氣的小學、幼稚園也在擠。除了擠窄門,還得上補習班;有朋友告訴我,他的小寶貝放學後還得去上鋼琴課、幼教英語、電腦課,我問他為什麼小小幼苗逼得這樣緊。他說大家都這樣呀!我看完這首詩與圖,想起朋友的話,憂戚之心油然而生;這是當今教育的盲點,也是現代人心的盲點,教育從幼教開始,讓我們一起來關心。

     薛林

 

 

浙江:雪野《開在石頭上的花》

不用澆水
不用陽光照耀
石匠伯伯
用鐵錘鐵錐
在石頭上
種出了
一朵朵
永不凋謝的鮮花

簡析:「開在石頭上的花」為所有從事石匠藝術這項行業的朋友們,用詩寫下了他們的傳記;用詩為他們照了一張最傳神的工作中的照片;用汗水和心血凝塑了「一朵朵永不凋謝的鮮花-這鮮花涵蓋了所有石刻石雕工藝品」。

     薛林

 

 

吉林:王吉彥《榆樹上的月亮》

井邊老榆樹上的月亮
望我笑
我也笑
一群童音的雛燕
坐在井邊小板櫈上
與電子琴合唱
月亮睡了
小醒了

簡析:老榆樹上的月亮像媽媽溫柔的臉,優美的月光照映著坐在井邊彈琴唱歌喜樂的孩子們,就像那剛飛出窩的燕兒那般快樂,「榆樹上的月亮」是由一幅童樂圖畫中溢出的小詩。孩子們玩樂累了,帶著「月亮望我笑,我也笑」的喜悅入夢了。一覺醒了,天亮了,所以「月亮睡了,我醒了」啊!

     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