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聯播

【現代詩學】文愛藝

 

 

關於文愛藝

 

  文愛藝,大陸湖北省人,十幾歲就開始詩歌創作並在大眾文化圈裡獲得認同,其中〈我傾聽著襄河流過的話語〉,始刊於台灣《葡萄園詩刊》。

  詩作有「與讀者溝通」的主張,與大眾文化貼合,洋溢著獨有的亮麗、純淨、真誠、積極和智慧,而晚近的寫作風格更富有詩性和哲理的韻味;清晰的遐思,但也透露的人生的憂慮與困境。有一種文化者的憫人胸襟。著有詩集《文愛藝抒情詩集、當代名著、賞析版》、《病玫瑰》。

 

 

論詩語錄

 

  幻覺和夢境不是詩的境界,也不是詩人的家園,它只是為表達詩人強烈審美感受與理想的工具。

  暗示和渲染不是烘托出一種矯情,而是為在紛繁的似乎無呼應關係的情感及情感事物中藝術般地找尋出它們的關聯,從而使得強烈的獨特的審美感受獲得自己的家園。

  詩的韻律應是詩人的內在情緒與外在格律高度統一的產物。

  衡量一首詩所用技巧是否合適與成敗:一、取決于這種技巧是否完滿地把詩人內在的審美感受準確、鮮明地表達出來,二、是否能充分地感染吸引讀者,從而激活讀者審美的再創力,達到融入讀者靈魂的效果。

  偉大的詩,永遠包含有詩人的體溫和它靈魂的回應。

  詩人創造詩的目的不是對世界的抗拒,而是更為深入的親和。

  自由詩不是對詩藝的擯棄,相反,它應是對詩藝的純熟的擁有與超脫,它在無限多樣的詩體中,完成對大千世界與紛繁情感的天然對應。沒有對詩藝的純熟掌握,就談不上詩的誕生,更談不上對自由詩的擁有。

  詩人就是尋找自己思想的人。

  從來沒有過為贏得一聲“喝彩”而誕生的詩;詩是詩人心血的結晶,帶著詩人永也不可能消散的體味。

文章出處:乾坤詩刊第十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