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作家

洪淑苓

洪淑苓

洪淑苓

性別:女
籍貫:台灣
出生地:臺北市
出生日期:1962-1-9

學經歷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暨台灣文學所教授。

  • 簡介

  • 洪淑苓,一九六二年一月九日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暨台灣文學所教授。二十一歲時即以〈舞鞋〉獲得全國學生文學獎佳作,並於兩年後更以〈聽聲〉獲得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三名,此後並陸續獲得台大現代詩獎、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台北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詩歌藝術創作獎等。詩作入選爾雅出版社《七十四年詩選》、現代詩社《八十六年詩選》、創世紀詩雜誌社《八十七年詩選》、一九九九年《天下詩選》。

     一九九四年以《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論文獲得博士學位,出版為臺灣大學文史叢刊。主要研究領域為民間文學與現代詩,曾經開設現代詩選、現代詩名著導讀、台灣民間文學專題、國文、詞曲選等課程。

     洪淑苓的研究與創作相輔相成,創作領域以散文與現代詩為主,著有散文集《深情記事》、《傅鐘下的歌唱》、《扛一棵樹回家》;詩集《合婚》、《預約的幸福》、《洪淑苓短詩選》、並有大量的現代詩、童詩與散文評論。

     洪淑苓在《合婚‧自序》中提到:「詩,承載著潛藏的悲喜。抒情的語言,溫柔敦厚的傳統。詩,是性情的顯露吧」,所以「『感動』是詩的第一義,無之,任何創作技巧都是惘然。」(洪淑苓,2001:174)獻給夫婿王基倫的〈合婚〉,寫女兒待嫁的矛盾心情,被張默評為「溫婉率真的抒情詩」(張默,1999)。家族——尤其是丈夫與三個孩子,是洪淑苓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詩作與散文洋溢著母性溫柔與人性關懷。第二本詩集《預約的幸福》,風格由甜美抒情轉向圓融飽滿,並且「隱約有些異質風景出現」,展現詩人介入社會現實的感觸與理想。

     洪淑苓不但寫詩、教詩,也積極參與詩歌朗誦活動,並帶領學生獲得許多榮耀,曾參與一九八四年「新象之夜」詩歌朗誦表演、一九九三與一九九四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詩歌朗誦表演。二○○○至二○○三年擔任台灣大學野鴨詩社指導老師,榮獲二○○○與二○○一年全國大專盃詩歌朗誦比賽冠軍;二○○四年指導台大中文系詩歌朗誦隊於東元文教科技獎表演。二○○二、二○○四年參與「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出版與朗誦發表會。

     身為研究民間文學的女性詩人,洪淑苓亦關注民間文學與古典文學中的性別與女性,著有《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與鄭毓瑜、蔡瑜、梅家玲、康韻梅、陳翠英合著《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並有多篇期刊論文如〈 美人計的敘事模式與性別政治──從西施故事談起 〉、〈女性與智者──巧女故事的兩個介面〉、〈織女信仰與女性民俗文化──兼及七夕詩文的性別批評〉等。

■ 創作風格

■ 作家成就

二十一歲時即以〈舞鞋〉獲得全國學生文學獎佳作,並於兩年後更以〈聽聲〉獲得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三名,此後並陸續獲得台大現代詩獎、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台北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詩歌藝術創作獎等。詩作入選爾雅出版社《七十四年詩選》、現代詩社《八十六年詩選》、創世紀詩雜誌社《八十七年詩選》、一九九九年《天下詩選》。

■ 作家書目

文學創作

  • 洪淑苓(1994):《合婚》(現代詩集),自印。
  • 洪淑苓(1998):《深情記事》(散文集),健行文化出版公司。
  • 洪淑苓(1999):《傅鐘下的歌唱》(散文集),亞細亞出版社。
  • 洪淑苓(2000):《預約的幸福》(新詩集),河童出版社。
  • 洪淑苓(2002):《洪淑苓短詩選》(中英對照),銀河出版社。
  • 洪淑苓(2003):《扛一棵樹回家》(散文集),三民書局。
  • 洪淑苓等(2002):《千年之門: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2001》(合著),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頁102-116。
  • 洪淑苓等(2004):《震來虩虩──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合著),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頁145-161頁。

出版書籍

  • 洪淑苓(1988):《牛郎織女研究》,台北:學生。
  • 洪淑苓(1994):《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臺灣大學博士論文。
  • 洪淑苓(1995):《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台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文史叢刊之96 )。
  • 洪淑苓(2000):《柳宗元詩選》,台北:五南。
  • 洪淑苓(2004):《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台北:里仁。
  • 洪淑苓(2004):《現代詩新版圖》,台北:秀威資訊。
  • 洪淑苓、王基倫(1999):《四史導讀》,台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 洪淑苓、鄭毓瑜、蔡瑜、梅家玲、康韻梅、陳翠英合著(1997):《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台北:里仁。

專書論文

  • 洪淑苓(2005): 〈現代詩中「家國」經驗的轉變――以一九八七年以後的「返鄉詩」及相關作品為例〉,《中國文學歷史與思想中的觀念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17-452,臺北:大安。
  • 洪淑苓(2005):〈表演藝術中的身體探索〉,《婦研縱橫》75期。
  • 洪淑苓(2005):〈現代影劇的性別扮演〉,《婦研縱橫》73期,。
  • 洪淑苓(2005):〈視覺藝術中的女性身體與詮釋〉,《婦研縱橫》74期。
  • 洪淑苓(2005):〈楊貴妃故事及其形象的再探討〉,《知性與情感的交會──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大安。

期刊論文

  • 洪淑苓(1987):〈牛郎織女故事中「鵲橋」母題的演變〉,《中外文學》16卷3期,頁71-87。
  • 洪淑苓(1988):〈牛郎織女在俗文學中的特色〉,《中外文學》17卷3期,87-108。
  • 洪淑苓(1988):〈牽牛織女」原始信仰重探〉,《民俗曲藝》51期,頁79-97。
  • 洪淑苓(1990):〈帝京景物略析論〉,《中國文學研究》4期,頁131-158。
  • 洪淑苓(1991):〈論司馬遷筆下的秦始皇與二世〉,《臺大中文學報》4期,頁359-382。
  • 洪淑苓(1992):〈論史記的兩篇合傳──魏其武安侯列傳與衛將軍驃騎列傳〉,《國立編譯館館刊》21卷1期,頁57-73。
  • 洪淑苓(1995):〈 地理書與方志中的關公傳說──以其地形地物傳說為例 〉,《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頁89-116,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學生書局出版。
  • 洪淑苓(1997):〈 美人計的敘事模式與性別政治──從西施故事談起 〉,《婦女與兩性學刊》八期,頁151-167,臺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編印。
  • 洪淑苓(1997):〈女性與智者──巧女故事的兩個介面〉,《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頁1-34,東海大學中文系審訂,鍾慧玲主編,里仁書局出版。
  • 洪淑苓(2001):〈織女信仰與女性民俗文化──兼及七夕詩文的性別批評〉,《臺大文史哲學報》54期,頁227-260。
  • 洪淑苓(2002):〈 蓉子詩的時間觀 〉,《臺大文史哲學報》56期,頁355-392。
  • 洪淑苓(2002):〈另一種夏娃──論胡品清詩中的自我形象〉,《國文學報》32期157-181頁,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編印。
  • 洪淑苓(2003):〈女性節日文化初探:以近代方志中的「元宵走橋」等習俗為例〉,《臺大文史哲學報》59期,297─366頁。
  • 洪淑苓(2003):〈交換女人──昭君故事的敘事、修辭與性別政治〉,《國文學報》34期,177-200頁,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編印。
  • 洪淑苓(2003):〈朵思及其詩歌美學析論〉,《東吳中文學報》9期209-243頁。
  • 洪淑苓(2003):〈羅英詩中的死亡世界〉,《臺大中文學報》18期,267-304頁。
  • 洪淑苓(2005):〈家.笠園.台灣——陳秀喜作品中的空間文本與身分認同〉,《台灣詩學》6期,頁39-76。

會議論文

  • 洪淑苓(1994):〈地理書與方志中的關公傳說──以其地形地物傳說為例〉,第六屆中國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中文系。
  • 洪淑苓(1995):〈女性與智者──巧女故事的兩個介面〉,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婦女文學學術會議,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系,12月。
  • 洪淑苓(1996):〈美人計的敘事模式與性別政治──從西施故事談起〉,,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婦女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主辦, 11月。
  • 洪淑苓(1996):〈論鄭愁予的山水詩──以其寫作歷程與美感觀照的分析為主〉,,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 4月。
  • 洪淑苓(1996):〈關公傳說中的試驗母題與結構〉,《中國民間文學研討會論文集》,276-298頁,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
  • 洪淑苓(1997):〈織女的信仰──形象與認同〉,婦女與宗教小型研討會系列三,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5月。
  • 洪淑苓(1998):〈遊戲開始了--陳義芝近作及其新變意義 〉,《,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164─179頁,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 洪淑苓(1998):〈臺灣現代童話作家的顛覆藝術〉,臺灣現代童話創作{ 1949以來 }學術研討會,臺東: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3月。
  • 洪淑苓(1999):〈詩心‧佛心‧童心──論敻虹創作歷程及其美學風格〉,《兩岸女性詩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0頁,中國詩歌藝術學會印行。
  • 洪淑苓(1999):〈橄欖色的孤獨──論周夢蝶的《孤獨國》〉,《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184-196頁,文建會印行,6月。
  • 洪淑苓(2002):〈回娘家:節日習俗傳說與女性研究之一〉,,中華傳統文化與新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北大學主辦陜西西安,2002年10月,收入會議論文集695-706頁,2004年1月。
  • 洪淑苓(2002):〈地球村與女人國──全球化與現代華文女性詩歌文化之發展〉,《全球化下中華文化的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5-28,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
  • 洪淑苓(2002):〈哪吒信仰與女性神媒研究〉,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中文系主辦臺南,2002年10月,,收入《會議論文集》215-240頁, 2003年7月。
  • 洪淑苓(2003):〈解憂與解困──《世說新語‧言語篇》君臣上下應對之情境及語言析論〉,《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395-416頁,里仁書局出版(註:本文曾獲國科會81學年度研究獎勵)。
  • 洪淑苓(2003):〈臺灣梁祝說唱故事研究〉,2003說唱藝術學術研討會,國立藝術大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 臺北,2003年11月,收入會議論文集78-97頁 2003年12月。
  • 洪淑苓(2004):〈臺灣女詩人的童話論述〉,,西蒙斯國際中文詩歌研討會,美國波士頓:The Zora Neale Hurston Literary Center at Simmons College主辦,2004年10月8-10日。
  • 洪淑苓(2005):〈台灣民間故事中的「巧女」故事――兼論台灣民間故事中的媳婦形象〉,紀念婁子匡先生百歲冥誕之民俗學研討會,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2005年8月。
  • 洪淑苓(2005):〈現代詩中家國意識的轉變──以一九八七年以後臺灣詩人的「返鄉詩」及相關作品為例〉,中國文學歷史與思想中的觀念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主辦、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合辦,2005年1月28-29日。
  • 洪淑苓(2005):〈楊貴妃形故事及其形象的再探討〉,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主辦、成功大學中文系合辦,2005年3月20日。

書評作品

  • 洪淑苓(1985):〈文學批評的時代來臨了〉,《文訊》20,頁142-167。
  • 洪淑苓(1985):〈歲月的痕跡――偉貞近作〈舊愛〉〉,《文訊》19期,頁42-45。
  • 洪淑苓(1985):〈詩的鈕扣,情的瘡痂――讀陳義芝《青衫》詩集〉,《文訊》,18期,頁141-145台北:。
  • 洪淑苓(1986):〈「我乘雲朵歸來」的寫作觀點〉,《國語日報》古今文選,1月25日。
  • 洪淑苓(1986):〈小說家的關懷:評介〈夜遊的魚〉〉,《文訊》26,頁61-65。
  • 洪淑苓(1986):〈為當代作家立傳「愛土地的人黃春明前傳」討論會〉,《文訊》23,頁15-38。
  • 洪淑苓(1986):〈從童話裡流浪出來:評「陳斐雯詩集」〉,《藍星詩刊》9,頁91-97。
  • 洪淑苓(1986):〈從童話裡流浪出來――陳斐雯詩集〉,《文訊》25期。
  • 洪淑苓(1988):〈溫婉的與剛直的――談曾淑美《墜入花叢的女子》〉,《文訊》39期,頁42-45。
  • 洪淑苓(1996):〈從書房到銀河系――張健詩集《春夏秋冬》評介〉,《文訊》129期。
  • 洪淑苓(1997):〈再鴻門〉,《中國時報》42版,4月17日。
  • 洪淑苓(1997):〈張麗雪譯,安‧佛絲琳德《小小大姊姊》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10月9日。
  • 洪淑苓(1997):〈陳大為詩集《再鴻門》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4月17日。
  • 洪淑苓(1997):〈陳克華詩集《美麗深邃的亞細亞》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5月29日。
  • 洪淑苓(1997):〈童詩的田園取向――向明、敻虹童詩集評介〉,《現代詩季》30/31期,頁89-92。
  • 洪淑苓(1997):〈詩人的童言童語――葉維廉童詩集《樹媽媽》評介〉,《文訊》144期,頁22-23。
  • 洪淑苓(1998):〈《深情記事》自序〉,《深情記事》,健行文化,頁3。
  • 洪淑苓(1998):〈不一樣的小紅帽林世仁《十一個小紅帽》評介〉,《文訊(別冊)》150。
  • 洪淑苓(1998):〈不安的居住〉,《中國時報》42版,3月12日。
  • 洪淑苓(1998):〈代做功課股份有限公司〉,《國語日報》14版,10月28日。
  • 洪淑苓(1998):〈永恆的母親〉,《中央日報》22版,6月12日。
  • 洪淑苓(1998):〈西頓《狼王羅伯》等評介〉,《民生報》少年兒童版, 10月1日。
  • 洪淑苓(1998):〈我是女生――我讀《童年懺悔錄》〉,《文訊》158期,頁312-313。
  • 洪淑苓(1998):〈兩個中文系教授的真情告白〉,《九歌》209。
  • 洪淑苓(1998):〈張嘉驊《哈啦巴啦怪物節》評介〉,《民生報》少年兒童版,10月1日。
  • 洪淑苓(1998):〈情詩萬歲――簡捷《愛情草》詩集評介〉,《文訊》157期,頁26-27。
  • 洪淑苓(1998):〈陳義芝《不安的居住》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3月12日。
  • 洪淑苓(1998):〈琦君《永是有情人》導讀〉,《中央日報》副刊,6月12日。
  • 洪淑苓(1998):〈傳統與自我之間的擺盪――周銳《蜃帆》讀後〉,《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 11月29日。
  • 洪淑苓(1998):〈楊茂秀譯,沃博《我喜歡你》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5月14日。
  • 洪淑苓(1998):〈零亂的青春――葉紅《廊下的沉睡》評介〉,《文訊》154期。
  • 洪淑苓(1998):〈夢與歌–蔡素芬《橄欖樹》評介〉,《文訊(別冊)》152,頁18。
  • 洪淑苓(1998):〈蕭蕭《現代詩遊戲》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年2月5日。
  • 洪淑苓(1998):〈隨身聽小孩〉,《國語日報》14版,11月01日。
  • 洪淑苓(1998):〈嶺月譯,古田足日《代做功課股份有限公司》評介〉,《民生報》少年兒童版, 10月1日。
  • 洪淑苓(1998):〈鍾怡雯《垂釣睡眠》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4月2日。
  • 洪淑苓(1998):〈羅任玲《逆光飛行》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7月30日。
  • 洪淑苓(1999):〈《寂寞夜行車――臺灣少年小說選二》評介〉,《民生報》少年兒童版, 3月6日。
  • 洪淑苓(1999):〈一本火柴盒〉,《中國時報》46版,11月11日。
  • 洪淑苓(1999):〈王淑芬《地圖女孩VS鯨魚男孩》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9月30日。
  • 洪淑苓(1999):〈生命的紀念底片 — 王潤華《熱帶雨林與殖民地》〉,《文訊》170,頁21-22。
  • 洪淑苓(1999):〈生命的紀念底片――王潤華《熱帶雨林與殖民地》評介〉,《文訊》170期,頁21-22。
  • 洪淑苓(1999):〈押韻的魅力――《長了韻腳的馬》評介〉,《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 11月29日。
  • 洪淑苓(1999):〈林雅敏譯,舒比格《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評介〉,《民生報》少年兒童版, 3月6日。
  • 洪淑苓(1999):〈活色生香的童年――《屋簷上的秘密》評介〉,《文訊》?期,頁34。
  • 洪淑苓(1999):〈曹文軒《草房子》評介〉,《民生報》少年兒童版, 3月6日。
  • 洪淑苓(1999):〈喬傳藻《一朵雲》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6月10日。
  • 洪淑苓(1999):〈雅俗之間――臺客詩集《石與詩的對話》評介〉,《文訊》160期,頁22-23。
  • 洪淑苓(1999):〈雅俗共賞 — 《石與詩的對話》評介〉,《文訊》160,頁22-23。
  • 洪淑苓(1999):〈愛欲的救贖――杜國清《愛染五夢》評介〉,《文訊》168期,頁226-27。
  • 洪淑苓(1999):〈試論童詩的美感與想像――陳黎、朵思童詩集評論〉,《臺灣詩學季刊》26期,22-25頁。
  • 洪淑苓(1999):〈夢破碎的聲音――北島《藍房子》導讀〉,《中央日報》副刊, 6月28日。
  • 洪淑苓(1999):〈雌性的號叫――《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評介〉,《文訊》162期,頁33-34。
  • 洪淑苓(1999):〈簡媜《紅嬰仔》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6月10日。
  • 洪淑苓(1999):〈羅青《一本火柴盒》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11月11日。
  • 洪淑苓(2000):〈《人魚海岸》評介〉,《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2月17日。
  • 洪淑苓(2000):〈人魚海岸〉,《中國時報》42版,2月17日。
  • 洪淑苓(2000):〈台灣心,台灣情 — 李敏勇《台灣詩閱讀》評介〉,《文訊》182,頁25。
  • 洪淑苓(2000):〈拉著天空奔跑 — 《白靈‧世紀詩選》評介〉,《文訊》178,頁23-24。
  • 洪淑苓(2000):〈最美的語音,最美的花瓣–《 虹詩集》〉,《聯合報》37版,9月08日。
  • 洪淑苓(2000):〈散文魔法書〉,《中央日報》12版,8月14日。
  • 洪淑苓(2000):〈黑色的火燄在跳動 — 《石頭悲傷而成為玉》〉,《文訊》176,頁24-25。
  • 洪淑苓(2000):〈詩與生活的協奏 — 曾美玲《囚禁的陽光》評介〉,《文訊》180,頁22-23。
  • 洪淑苓(2000):〈簡媜《紅嬰仔》〉,《文訊》180,頁26-27。
  • 洪淑苓(2000):〈靈魂深處的節奏――朵思《從池塘出發》評介〉,《文訊》172期,頁24-25。
  • 洪淑苓(2001):〈在詩的前線行走《盡是魅影的城國》〉,《中央日報》19版,8月06日。
  • 洪淑苓(2001):〈孤獨又美麗的詩心 — 《散步的小樹》評介〉,《文訊》193,頁29-30。
  • 洪淑苓(2001):〈望海的史前魚 — 謝昭華《夢蜻蜓》評介〉,《文訊》188,頁28-29。
  • 洪淑苓(2001):〈開向新世紀的花朵 — 《九十年代詩選》〉,《文訊》190,頁40-41。
  • 洪淑苓(2002):〈星星‧欣欣‧變變變─《和世界一塊兒長大》讀後〉,《民生報》8版,1月06日。
  • 洪淑苓(2002):〈疼惜咱的囝仔–《台灣鄉鎮小孩》評介〉,《文訊》195,頁19-20。
  • 洪淑苓(2002):〈經典童話 非常閱讀〉,《民生報》A8,3月03日。
  • 洪淑苓(2002):〈農夫的兒子會寫詩 — 《父王、扁擔、來時路》評介〉,《文訊》199,頁68-69。
  • 洪淑苓(2002):〈禪意與深情 — 《十三朵白菊花》評介〉,《文訊》206,頁22-23。
  • 洪淑苓(2002):〈蘋果茶和藍眼睛的奇遇 — 《哈瑪‧哈瑪‧伊斯坦堡》評介〉,《文訊》198,頁25-26。
  • 洪淑苓(2003):〈外雙溪畔的呦呦鹿鳴 — 《想飛的鹿》評介〉,《文訊》208,頁25-26。
  • 洪淑苓(2003):〈生命的異象 — 《在植物與幽靈之間》評介〉,《文訊》212,頁22-23。
  • 洪淑苓(2004):〈尋覓,在世界的裂縫 — 悼念父親〉,《台灣日報》19版,1月18日。
  • 洪淑苓等(2004):〈深化華文現代詩的品質與交流〉,《創世紀詩雜誌》140/141, 頁147-158。

一般評論

  • 洪淑苓(1994):〈誰讓關公紅了臉――民間文學中的關公誕生傳說〉,《中央日報》長河版,12月20日。
  • 洪淑苓(1995):〈當砲彈遇到關公──金門古寧頭關帝廟傳說〉,《中央日報》長河版, 8月11日。
  • 洪淑苓(1995):〈誰敢向關公挑戰――從鬥智故事看關公的智者形象〉,《中央日報》長河版, 1月13日。
  • 洪淑苓(1995):〈關公顯聖傳說及其信仰〉,《歷史月刊》95期,頁70-75。
  • 洪淑苓(1996):〈史傳與小說中的董卓(兼評今《挖肝斷趾――董卓》)〉,《國語日報》書和人,796期, 3月30日。
  • 洪淑苓(1996):〈淮海豎儒,蓬茅浪士――吳承恩的詩作與交誼〉,《歷史月刊》103期,頁34-39。
  • 洪淑苓(1997):〈牛郎織女故事〉,《漢聲電臺歷史采光節目》、《國語日報》少年版1月10日。
  • 洪淑苓(1997):〈神仙人物的起源和影響〉,《漢聲電臺歷史采光節目》、《國語日報》少年版,3月21日。
  • 洪淑苓(1997):〈現代山水詩――尋訪詩人的心靈原鄉〉,《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6月5日。
  • 洪淑苓(1997):〈描繪玲瓏的姿影――巧女故事的類型與深層結構〉,《國文天地》13卷4期,頁40-44。
  • 洪淑苓(1997):〈談七夕詩歌之美〉,《國文天地》13卷3期,頁38-41。
  • 洪淑苓(1998):〈單親多親一家親――少年小說與單親文學〉,《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1月15日。
  • 洪淑苓(1999):〈千里共嬋娟――古典詩詞中的月亮〉,《歷史月刊》140期,頁42-47。
  • 洪淑苓(2000):〈桂冠與蘋果――青年詩人及其作品的面向〉,《中央日報》副刊, 2月10日。

譯註作品

  • 洪淑苓(1995):〈羅門詩選注(上)(下)〉,國語日報古今文選,867、868期,1995年8月26日、9月9日。
  • 洪淑苓(1995):〈蓉子詩選注(上)(下)〉,國語日報古今文選,869、870期,1995年9月23日、10月7日。
  • 洪淑苓(1997):〈張健詩選注〉,國語日報古今文選,917期,1997年8月2日。
  • 洪淑苓(2002):〈陳秀喜詩選注(上)(下)〉,國語日報古今文選,1030、1031期,2002年1月5日、1月19日。
  • 洪淑苓(2003):〈周夢蝶詩選注(上)(中)(下)〉,,國語日報古今文選,1065、1066、1067期,2003年5月24日、6月7日、6月21日。
  • 洪淑苓(2003):〈朵思詩選注(上)(下)〉,國語日報古今文選,1077、1078期,2003年11月8日、11月22日。

■ 評論彙集

期刊論文

  • 文訊(2000):〈「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增補專欄–洪淑苓.賴香吟〉,《文訊》173 ,頁119。
  • 王基倫(1998):〈心田深處─寫在《深情記事》出版之前〉,《深情記事》,健行文化,頁3。
  • 洪淑苓(1998):〈兩個中文系教授的真情告白〉,《九歌》209。
  • 張春榮(1998):〈昵昵兒女語–讀洪淑苓〉,《文訊》156 , 頁27-28。
  • 張健(2001):〈不要砍我的相思樹–序洪淑苓詩集「預約的幸福」〉《中國語文》,89:2=530 ,頁73-76。
  • 許佑生(1999):〈娉婷一支自在閒〉,《傅鐘下的歌唱》,亞細亞。
  • 馮珍芝(1999):〈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傅鐘下的歌唱》,亞細亞。
  • 簡媜(2003):〈一個有肩膀的女人〉,《扛一棵樹回家》,三民,頁1-4。

報上評論

  • 尹(2000):〈洪淑苓喜獲千金〉,《國語日報》2版,5月20日。
  • 向明(2001):〈猶記得彼當時─寫在《預約的幸福》之前〉,《台灣新聞報》20版,5月31日。
  • 劉家齊(1998):〈洪淑苓三岔路上皆有所得〉,《中國時報》43版,9月03日。
  • 謝勒德(1998):〈蝶栩栩春暉夢華的《深情記事》〉,《中央日報》26版,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