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太陽在恆河黎明仍然昇起時 一粒作響聲投入 作相對速度的下沈,且落入 眾人眼底漣漪所貯存的 黑眸中心。
德蕾沙修女這粒瘦小的 身軀,躺進了所有印度人的眉宇 安詳而舒坦,彷彿抹去,已 抹去 所有貧窮者臉頰凝住的,淚滴。
後記:一段時間常思想死亡、出現席勒畫的「家族」那畸形身軀。但另一段時間死亡是溫暖的,巨大柴薪自燃著,坦然入睡,給予世間溫度。
本詩集分十二輯,是一個海洋人自生活中擷取的精粹。
很難看到一個臺灣詩人對土壤及海洋闡釋得這麼深刻感動,剖肝瀝膽盡他的愛與心智,對責任、工作與戰作纏綿熾烈的傾訴。集內的海洋意象已完全溶入詩文,其軍人熱血不僅沸騰海水,而所創造的美學特質,更為海洋詩添寫新頁,大大擴展了台灣海洋詩的內涵與視野。
性別:男 籍貫:湖北漢口 出生地: 出生日期:1944年01月11日
1949年隨父母自海南島乘艦抵高雄。海軍軍官學校畢業、三軍大學海軍學院及戰爭學院畢業,曾任「三軍大學」教官驅逐艦艦長、海軍總司令部作戰署作戰組副組長、上校組長等職。 1971年1月在《水星》詩刊發表第一首詩。 1972年加入「創世紀」詩社。 1975年與海軍詩友創辦「大海洋」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