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擁擠的死之途
成為一個個被登錄的數目
我們望著
自己那無人收掩的軀殼
在塞班島美麗的夕暉裡
逐漸冷卻和被遺忘
我的眼窩長出一棵樹
腳踝處開著不知名的野花
我們的身軀
已被這片異國的土地
消化殆盡
只有鏽蝕的鋼盔彈殼還在
三十多年了
家人突然想起我們手中
還握著理賠券
他們急急趕來
在那獲得意外的營養
而更恣意生長的密林裡
到處蒐尋著
我們聽不懂他們召喚的支那語
只能尾隨他們的旛
跟著回到這陌生的故土
各自陪著親人
在那登載三萬餘名陣亡者的名冊
找尋那已模糊的
自己的名字
【跋】一九八二年九月,與李魁賢、趙天儀、郭成義諸君晤敘。郭君擬創《詩人坊集刊》,索稿於余,是日適值中元前夕,當晚歸途,趁著月色,寫下〈中元〉一詩。是詩既刊於《詩人坊集刊》第一集,接該刊時,恰見當日(十月廿七日)《中國時報》第七版報導:「日強征充砲灰命喪異域/三萬臺胞靈位返鄉/詹清河(按北埔濟化宮財團人士)鄭重闢謠/稱未受日賄款」;又十一月一日同報第六版載:「強遭征伕親人枉死異域/臺胞遺屬奈何索賠無門/濟化宮已赴東瀛迎回英靈牌位/咸擔憂日本政府更會藉辭賴帳」云云,閱後心頗有所觸,賦此誌感。
——1982.11.01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2.11.10
——《詩人坊集刊》2集,1982.12
——收錄於「臺灣詩人影音保存計畫」DVD〈陳鴻森卷〉,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出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