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寫人物,好比畫家繪素描,寥寥幾筆,便該勾畫出人物的精神輪廓與特徵。而隱藏在一首成功的人物詩背後的,是詩人批判的筆觸。人物,猶如宇宙間的事事物物,只不過是詩人藉以表達某種意念的媒介而已。如果只是為了人物而人物,那不如去找寫實的照相機。 關于人物的詩,我其實不祇寫過兩首。像《非馬詩選》(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裡的<流浪者>、<老婦>、<醉漢>、<喜怒哀樂的樂>,以及即將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白馬集》裡的<一女人>、<苦戀>、<勞動者的坐姿>等,也許都可算在裡面。但這些「人物」雖然在我的心目中有極明晰的形象,卻都沒有一個特定的對象;他們雖然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都有其代表,卻不是些「有名有姓」「有頭有臉」的人物。 我的第一首真正的人物詩,寫於美國向中共建交之際。當時美國商人急於打開中國大陸的巿場其中表現得最性急的,莫過于可口可樂公司。使我不禁由可口可樂混濁的顏色聯想到主其事的總統<卡特的眼>、《非馬詩選》 說你的眼睛 蔚藍如大海 我可看不出來 在山雨欲來兮的天氣裡 我只看到 你浮沫的眼角 可口可樂的 晦色 收到《白馬集》裡的落日,則是寫畫家席德進的。我同席德進素昧平生,但報上對他臨終前同病魔與命運苦苦搏鬥的報導使我深受感動。那種勇猛卓絕的精神,大概只能在一個執著的藝術家身上才能找得到。 在航空寄來的海外版上 看到你狠狠把自己 雕成一個遍體鱗傷 怒目切齒的鬥士 刀削的線條 一天比一天粗獷 竭力的孤注一擲 竟讓你鑿到了 生命之泉 (有血汩汩湧出自透明的塑膠管) 而你一邊喊痛一邊歡呼 找到了!終于找到了! 畫落日的最佳顏料 文章出處: 台灣詩學-21期_人物詩專輯_1997‧12月號
性別:男 籍貫:廣東潮陽 出生地:台中市 出生日期:1936年
就讀臺北工專機械科時開始以「馬石」(音「馬蛋」)為筆名寫詩,畢業之後在屏東糖廠工作。1961年秋赴美留學,先後獲美國馬開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威斯康辛大學核工博士。曾任職美國阿岡國家研究所,從事核能發電研究工作,現已退休,專心從事文學與藝術(繪畫及雕塑)創作,並在中文報上撰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