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八二年爾雅版《七十一年詩選》始,到二○○○年廿世紀末《八十八年詩選》為止,一共出版了十八集,如果把它一字排開,放在當代台灣新詩的地圖上,究竟它會呈現怎樣清晰的樣相,我想,還是讓海內外愛詩人、文學史家各自去定位吧。 《年度詩選》從一開始策劃,即本著為新詩讀者提供良好的精神糧食,為爾後的斷代選本提供可以選錄的佳作,以及為當代台灣新詩史提供可以引述的真材實料。而在實際編輯運作上,則強調包容與多元並重,精鍊與風格並立,以及詩壇新銳詩作的發掘等等。 儘管每年主編的人選不同,但以上所標舉的準則,十八年來,大體上是八九不離十。 以下特以抽樣具體的實例為證。 首先以九歌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一九七○-一九八九)為據,僅以向陽主編的《七十五年詩選》為例,即有以下十九首詩作被選入︰包括余光中/控訴一隻囟,王潤華/牧牛記(組詩),林彧/涼風四起(組詩)羅青/一封關於訣別的訣別書,商禽/用腳思想,渡也/旅客留言,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思/影子,羅任玲/寶寶,這不是你的錯,許悔之/母親,我的鑰匙丟了,周夢蝶/藍蝴蝶,王添源/我不會悸動的心,陳克華/室內設計(組詩),羅門/周末旅途事件,吳明興/地球劇場,張香華/過黎剎英雄館,林宗源/早餐,陳黎/四付站,羅智成/說書人柳敬亭(長詩)。 其次,大陸沈奇主編的《九十年代台灣詩選》(一九九八年五月瀋陽春風文藝社),共選詩人八十四家,詩作近二百首,含每家詩後小評,也十之七八取材於《七十九年詩選》到《八十五年詩選》,如果沒有這七本年度詩選作參考,可能沈奇的選本就難產了。 其三,坊間近年出版的大型詩選本,諸如九歌版《新詩三百首》,《新詩二十家》,《天下詩選》……等等,取材於年度詩選的材料,也相當可觀,筆者就不一一詳列了。 我輩余光中、弦、向明、商禽、辛鬱等草創《年度詩選》的編輯人,均已年逾七十,去年四月《八十八年詩選》出版之日,即公開全佈集體退出編委行列,由中生代詩人白靈、蕭蕭、陳義芝、焦桐等接棒,主持新世紀《年度詩選》的編輯。特提幾點拙見如下︰ 一、新世紀二○○一年出版的《八十九年詩選》,在卷前的導言中,應開宗明義 指出今後的編輯準則,特別是入選詩作的小評,應更精鍊,犀利,獨具觀察的新觀點。 二、選詩不必拘泥於每家一首,真正優異的詩作,如組詩、長詩、詩劇,不宜漏選。 三、發掘優異新銳詩作,不分平面媒體與網路,鼓勵新銳出頭,但非標新立異虛幻的 形式主義者。 四、除序言外,增加一篇對入選詩作的導讀,可能更利愛詩人的閱讀與思考。 筆者深信,以中生代詩人的堅強實力與對台灣新詩的不懈耕耘。新世紀出版的《年度詩選》之「風雲再起」,似乎是意料中的事。 文章出處: 台灣詩學-34期《年度詩選》觀察
性別:男 籍貫: 出生地:安徽省無為縣孫家灣 出生日期:1931年
1936年至1959年間,分別就讀私塾、縣立簡師與南京成美中學。1949年自南京經上海,搭乘中興輪抵台。並於次年9月投筆從戎,加入海軍,開始學習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