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地形是
漂在海中的搖籃
被殖民們的血和淚的臭味
中國人的乳的臭味
中國人的尿的臭味
濃厚地沁入搖籃
我不得不
聽異族日本的搖籃曲
但黏在身上的是
搖籃的臭味
日本詩人★岡 晨先生
每個地方的彩虹都
比鉛色的天空美麗
你不看彩虹
看後台顰眉
心寄給樸素的天空
「嗄啞的聲也非唱不可」
以詩鼓勵我的 鄰國詩人
謝謝 良知的兄弟
空襲警報
乾脆死亡那天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
我們鳴放炮竹
淚濕面頰互相擁抱
將光復的喜訊
報告祖先們
我的國籍也光復
可是祖國的文化
被統治者隔絕了半世紀
想不到痛苦在等著我
回到祖國的懷抱
高興得血液沸騰
卻不能以筆舌表達
焦急又苦惱
熱血也許會被誤為冷血
在語言的鐵柵前啜泣
為了要寫詩
學習國語
忍耐陣痛
有時候詩胎死在腹中
有時候揉碎死胎兒
丟棄後苦悶著
詩的國家的文化
對我來說
比岩石更重
嘴吧如啞吧
唱不出聲時感到羞恥
我們應該向
祖先們和搖籃道歉
乘木船渡海而來
開拓臺灣為樂園
跟祖先們的勇敢相比
以被殖民過為羞恥
要補償羞恥
我戴著笠認真耕耘
活在兩國的歷史
被殖民過的
此事不可重演
我們的悲哀
就此打個休止符吧
在詩園的片隅
我在編造著笠
如果手指滲血也要繼續
讓下一代青年們
唱出美人魚的歌聲
搖籃會把小的養育大
希望自由與和平
從搖籃成長
不管握過的手落在地上
我們以詩心結合
Formosa是寶島
是人情極濃厚的燈塔
是自由和平的城堡
今天我也在編造著笠
盼望年輕人能夠
唱出美人魚的歌聲
編註:發表於《笠》六十三期,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五日。發表時,行內無空格,
「良知」作「有良識」,「休止符」下無「吧」字,「片隅」作「一隅」
,「青年們」作「青年」,「濃厚」作「深厚」。收入詩集《樹的哀樂》
。「年輕人」原作「年青人」。選入《台灣現代詩集》,書房,一
九七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陳秀喜(1997):《陳秀喜全集─詩集一》。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竹塹文化資產叢書出版社。第136-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