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在詩壇的出現,有令人想笑又想哭的傳奇性。
首先,他感到對目前流行的新詩不太瞭解,於是就特別找了幾位詩人討教,獲得的回答,使他更難瞭解。有些資深詩人說︰「我也不大懂」。部分前衛詩人答︰「詩是無法解說的。」或者說︰「詩祗能去體會,不能解釋。」他為了追根究底,就認真的讀詩寫詩了。
他一開始寫詩,就獲得了中國時報舉辦的「第二十屆時報文學獎」之「新詩評審獎」。詩刊、報刊也先後採用發表了他的詩作品,同時,也獲得了很好的評議。
大蒙在詩壇另外還有一項特殊之處,那就是他屬於三個時代;他的詩是新銳的,創新,求突破,寫詩的時間也只能算剛出道,應是屬於新生代。但他的年齡,是青壯代的。若以他作人的道義感,重然諾,嚴己寬人的作風,比資深的前行代詩人還固執與守己守份。
在他各項優點中,最為人注意的,當然還是詩,我們現在就看他的詩︰
悄悄
把一枚髮簪折斷
有人專愛襲擊她的寧靜
梳妝 啜飲無糖的紅茶
是誰呼叫她的小名
寂寞 出其不意被偷吻
燒盡了夕陽
也不要月光
她貼著夢境的入口
不肯朝黎明的方向
這是他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美人圖〉一詩第一、二、三段,一開始,就把一個女人寂寞、無奈、無可言宣的痛苦,用「折斷髮簪」作最深刻的顯現,而且是「悄悄」地。
接著在第二段以「襲擊她的寧靜」、「啜飲無糖的紅茶」來暗示她的寂寞中不安與苦澀。再用「呼叫小名」暗示她寂寞及想念中恍惚有最親切的人暱叫她,再以「寂寞被偷吻」表示出她深藏於內心之此時此際心情。
在第三段中表達了雖然已寂寞地熬到了黑夜,卻因不願在月光下形影隻單及睹月思人,而不要月光。但希望能在夢中獲得安慰,並且不希望天色黎明,反正是日夜都怨。
在這三段詩中,以隱喻、暗示,肯定的表達出了一位美婦的閨怨,沒有訴說,沒有敘述,全是以藝術手法讓讀者去體認,但自然而毫不晦澀。而且不經意地運用了韻腳,以增加詩的可讀性,如第二段的「靜」、「名」,第三段的「陽」、「向」皆是。
請再看〈羡慕一雲〉這首詩︰
車流切割街道
霓虹招惹夜空
都市月色泛露淺淺倦容
每一格發亮小窗
上演悲歡歲月
潦草的雲啊
你是偶而飄過的遠端觀眾
冷眼看待戲劇的傷痛
虛無的物慾、功利
痴愚的愛恨、情種。
學習流浪
何時學會你的不告而別
不必交代行蹤
每一個明天在太陽以東
在這首詩中,他表達了對都市生活的煩厭,羡慕雲的自由自在、無羈無拘。其中用「每一格發亮小窗/上演悲歡歲月」來表達出,每個家庭都有每一家悲痛與歡樂,表達得非常高明。最後一句「每一個明天在太陽以東」來表達過了明天又有一個明天的永遠不斷循環之無奈感。
在馬桶前一站半天
就知道自己是老了
每一季,把長明的黑夜傾斜
賣給初識的客戶
然後驟死在喧囂的行事曆
一張支票不言語
收買了全部的委屈
--〈賤買〉
這是〈賤買〉詩中的第一段,前兩句是由生活中體驗出來的,多數老人都有這種經驗。第三、四、五句寫出了,為了工作深夜加班趕工的心情,尤其是「把長明的黑夜傾斜」這句詩,寫得非常出色,然後以「一張支票不言語/收買了全部的委屈」來表達對現況的不滿及心中的怨懟。
在〈媽媽〉一詩中,開始的四句,將「媽媽」的形態、動作、心理狀況,表現得非常真切與生動。請看這段詩︰
媽媽的笑容懸掛在爸爸的嘴邊
媽媽的叮嚀每日播放一遍
媽媽的夢想在天空中亂跑
媽媽的詩歌寫在我青綠的童年
媽媽很高興,因為爸爸讚美她、誇耀她,也許是爸爸風趣,常說愛的語言、笑的語言,所以「媽媽的笑容」就「懸掛在爸爸的嘴邊」了。多和諧的一個家,多生動的一行詩。
絕大多數的媽媽,每天都會對孩子們唸︰「過馬路看清楚」、「多用功讀書呀!」、「……」這類的話是不是每日播放,回想一下,多溫馨的回憶呀!
每個媽媽都會想自己的孩子讀書成績最好,將來工作最有成就,每個都將來會了不起,成為……這些希望、夢,及其他美好想像,作者以「夢想在天空中亂跑」來形象,真太妙了。
最後一行寫「媽媽的詩歌……」媽媽會寫詩嗎?也許會,但更有可能是不會。這裡所寫的應以形容詞解讀,形容媽媽最美好的一些都如詩般深銘在作者的童年中了。
這段詩真的好極了,生動鮮活且充滿了童謠的趣味感。
這首詩共分四段,每段四行,第一段寫媽媽的言行心情,第二段寫作者懷念媽媽對他的疼惜,第三段寫作者心目中媽媽的偉大,第四段寫遊子想念媽媽的沉重心情。整首詩結構縝密,意象新穎活潑,詩語言順暢且有韻腳,讀吟效果至佳。
右列是以下的三段︰
我心靈的翅膀偷偷地發芽
飛行的渴望輾過哀傷的媽媽
暮風和晚雨澆熄了照路的明月
妳四處搜尋的目光是我回家的燈塔
綿延的山脈是媽媽寬闊的胸圍
蔚藍的海灣是媽媽開敞的心扉
輕搖的蘆葦是媽媽參差的白髮
微漾的潭水是媽媽晶瑩的一滴眼淚
我在海角天涯消費了鎏金年華
飄蓬的無奈記掛起垂老的媽媽
怒燒的晚霞燙紅了溼熱的眼睛
故鄉衰冷的記憶卻已遺失了密碼
最近他發表於《台灣詩學季刊》第三十一期的兩首小詩〈大霧〉及〈醉〉,都頗受好評,尤其是〈大霧〉最獲佳評。惟筆者獨鍾愛〈醉〉詩,現錄如左︰
親愛的
我的大醉酩酊
在妳那首五分熟的詩排之前
的幾聲輕輕的情歌沙拉之前
的盈盈的秋波濃湯之前
的酡紅的蜜笑美酒之前
早已經開始微醺了
這首詩一共祗有七行,是首愛情詩,前兩行以敘說開始,由第三行至第六行,運用生動的意象語言,如「五分熟的詩排」、「情歌沙拉」、「秋波濃湯」、「蜜笑美酒」來表達為愛情而醉的主題,何況在愛情大餐未開始前已「微醺」了,接著當然就「醉」了,而且是「酩酊大醉」咧!這些意象用得既活潑自然,又有趣味感,把一個舊主題、老內容,寫得浪漫新穎且趣味盎然。
大蒙另有一項絕大多數詩人作不到的事,那就是藝術設計。《乾坤詩刊》的封面,從創刊號到第六期,都未予人特別印象,但自一九八九年秋季號的第七期開始,由大蒙設計封面,一出版就予人極為深刻的印象,佳評如潮,很多人都認為︰見了封面就令人忍不住要一覽內容。也有人認為這是台灣自有詩刊以來,是所見之最佳詩刊封面設計。對《乾坤詩刊》的號召力、價值觀,都有很大幫助。另外他為「中國文藝協會」、「中華民國新詩學會」所作之歷年來文藝活動之多幅海報,也予人耳目一新的吸引力及號召力,也為文藝界發揮了另類功效與魅力。
大蒙讀的是戲劇系,從事的工作是美術設計,他擔任教職的另一半是文學碩士,這些對他的詩創作應都有影響,所以他的詩結構完整,絕不會散漫、無組織、無主題,每首詩都能完整地解讀出來。詩的開展及詩語言,能避開敘說性及議論性,而且由表達性提昇得有表演效果。他的詩藝術性很濃,有深度但不晦澀,也不耍小聰明玩小把戲,更不會故弄玄虛唬人。有時也用些有音樂性的歌謠語言寫詩,並運用些韻腳,來加強歌謠與催眠意味。最難得的是他雖具有新銳觀念、嶄新知識,卻並不刻意排斥傳統,加之他個性善良溫和,且肯積極研討詩藝,所以他能融合最新觀念、智能、語言及傳統精神、事物、悲天憫人之心懷,運用圓熟技巧,創作出不同凡響的詩。若他能再多拋棄些道德、道義包袱,能運用些尖銳、潑悍、爆炸性語言入詩,以增張力,那就好上加好了。
以詩論詩 二○○一年四月底截稿
文章出處:台灣詩學-32期_【新世代詩人】詩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