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以及士紳們 阿波利奈在天之靈向你們問候 正如水晶球周圍的各位所期盼 的確 我是阿波利奈 一八八○年生於頹唐的羅馬 但是我對神殿和競技場的殘骸一無情感 詩中的神話是活生生的永恆 它們不托身現實的廢墟 的確 我是阿波利奈 我將回答諸君所有的問題 因為各位誠摯的邀請 以及今夜優雅的氣氛 尤其是在座美麗的淑女們 請勿低垂妳們羞澀的眼簾 到死方休 我一生都在 愛情中浴泳成長 世紀初 一腿掃翻那些 貼上象徵派標籤的空罐頭 佇立群峰的稜線 望下 斜坡 雙手插入寬闊得不合時宜的褲袋 反覆把玩袋裏潮濕的齒輪和硬殼昆蟲 它們的色彩被不穩定的空間吞噬 剩下觸覺所賦與的造型 數學 符號 漸漸流滲我的思維間隙 萬物崩解 生命在掙脫 玻璃的折射率隱藏能量 我渾然天成的無限感 預言了一整個世紀 請盡情發問 淑女以及士紳們 不出所料 你們問及我的身世 在世之年我不願自陳血緣 我的智慧超越了任何一個紅衣主教 教皇又何嘗阻止得了世界大戰 我的膽識更像一個英勇的法蘭西騎兵 而非欠缺耐力的義大利士官 阿波利奈就是阿波利奈 在巴黎 我只創辦短暫的期刊 飄零塵世 它們輕若飛羽 卻足以浮載畢卡索的油彩 它們多麼討人喜歡 我瞭解自己的坐標 賦與粗糙的書頁以燦爛的能 它們沒有體制 焚燒陳規 焚燒舊紀元易燃的灰色膠捲 為自己的神學而施放 爆裂升空的榴花 爆裂升空的榴花 的確 我是阿波利奈 我將回答諸君所有的問題 只差兩天 如同你們的考證 我幾乎目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九日 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棕髮的愛妻艾克琳在我鬢角 輕聲耳語 誰退位都沒有什麼不同 要命的西班牙流行感冒索取我不老的老命 阿波利奈少尉 從此在軍籍冊上除名 ……你們問及一生的最悲憤 我原以為失敗的戀情令人無限沉鬱 然而獄中的噩夢才是永誌的恥辱 赤裸的身軀讓黑制服中伸出的手掌玩弄 倒退著 靈魂爬進腐臭的墳穴 我遺失名姓 成為一塊鏽鐵 一塊鏽鐵號稱第十一班第十五號 擁有一千一百一十五個幻想 太陽的光斜射舞蹈的詩稿 蒼蠅降落歪斜的手蹟 四壁的裸 映襯我的顫抖 監獄裏無數心臟跳動的鏈索 縛捆飽漲的青空 是的 你們都曾聽聞我坐牢的事蹟 被懷疑竊取一文不值的《蒙娜‧麗莎》 一生中唯一絕望的十五天監禁恩寵 我和親愛的女性們隔空告別 理性隱埋在迴廊冷酷的跫音下 幻想一個被鞭撻一萬一千次的斯拉夫軍官 為了一生擁有一萬一千個女人的孽債 含笑枯萎在血污的刑架上 的確 我是阿波利奈 我將回答諸君所有的問題 仍然好辯 好學 而且好戰 不相信 傳統裏還有絲毫殘存的砂金 我的能源是榴花般的愛情 不同色澤的毛髮和體嗅 還有比榴花燦爛的戰爭 一個尚未命名的 神透過女體和屍體 傳遞能量給我噴湧的造形 不錯 如同各位所猜測 一旦有幸 我願意親手割裂 蒙娜‧麗莎龜裂的笑容 和她畫框外毛疏肉弛有夠垂老的下體 我毫無遺憾 世紀初 我是爆裂升空的榴花 人類史裏 首度洞見隱藏現實中的彌賽亞 大悲憫在文字的構圖上方無形迴流 是的 我曾經宣稱 為了取代腳而設計輪的人類 不知不覺實踐了超現實 萬物以結晶形態呈顯出 時間和視覺的幾何切片 意志冥冥自史前紀元奔竄而來 未來世界妖嬈的姿勢 露出好奇而充滿倔強的陰毛 面對曠野 我死去 血紅的榴實 百子 千種 的確 我是阿波利奈 除了女體 什麼也囚禁不了的阿波利奈 愛慾是引擎 牽引宇宙運行的鍊條 戰爭既是一座博物館 也是 立體派未來主義的全體 充滿機率 數學 幾何 也充滿速度 光影 表面張力 淑女以及士紳們 在水晶球前 的確 我是阿波利奈 這宇宙 所謂無限 所謂未曾被探知的終極公式 【註】阿波利奈(Guillaume Apollinaire),本名威廉‧阿波利奈利‧德‧科斯 特洛維茨基(Wihelm apollinaris de Kostrowitzky),一八八○~一九一 八,法國詩人、評論家、專欄作家、劇作家。他曾參與二十世紀前二十年 間所有前衛運動。阿波利奈的父親為義大利軍官(一說為主教),母親為 波蘭移民。一八八○年出生於羅馬,隨母親移居摩納哥,一八九九年至巴 黎,一九○一年至德國任家庭教師,因追求英國籍少女不果,寫下著名抒 情詩〈失戀之歌〉,一九○三年返巴黎,結織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一九○八年宣揚「立體派」藝術,並提出類似未來主義的詩 歌主張,新的詩歌在他的理想中超越無限與未來之境。一九○九年散文詩 集《墮落魔術師》出版,一九一一年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的名畫《蒙娜‧麗莎》(”Mona Lisa”)於巴黎失竊,身為反傳統藝術前鋒 的阿波利奈被目為首要嫌犯,入獄十五天,當時保守的法蘭西學院( Academie Francaise)院士們拒絕在要求釋放阿波利奈的請願書上連署。 一九一三年阿波利奈出版《醇酒集》,成為現代詩的重要里程碑,有人譽 為法國現代詩之《聖經》。同年阿波利奈和義大利馬利內帝(Filippo Tommaso Marinette 1878-1944)的未來派合流,提出「立體未來主義」學 說。 一九一四年阿波利奈在《巴黎夜會》雜誌陸續發表著名的具象詩,同年第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波利奈從軍擔任炮兵,一九一五年因戰功獲勛章, 升為下士,後轉役步兵,晉升少尉;戰爭期間他仍然在《法蘭西水星》雜 誌撰寫軍伍生涯的詩作。一九一六年頭部受傷,調回巴黎新聞檢查處工作 ,發表短篇小說集《被殺戮的詩人》。一九一七年完成喜劇《蒂雷西亞的 乳房》,在〈前言〉中首度使用「超現實主義」一詞,本劇上演時曾爆發 爭議。 一九一八年《圖象詩》、《塞納河岸的漫遊者》出版,同年結婚,頭傷尚 未痊癒,旋即死於西班牙流行感冒,留下遺作《坐著的女人》、《我愛情 之影像》……等多部。 阿波利奈影響當代文學與藝術十分深遠,舉凡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 主義及超現現主義皆自他的評論和作品中獲得重要啟示。布列東在《超現 實主義宣言》(1924)中指出:「為了對G‧阿波利奈表示敬意,……這個 嶄新而純粹的表現方法稱為『超現實主義』。」雖然阿波利奈對超現實主 義的概念和布列東受精神分析學影響的詮釋與運用,其間有很大差距,但 是他成為超現實主義先驅的地位卻不容置疑。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一日 出自林燿德(1990):《一九九○》。台北:尚書文化出版社。第93-104頁。
性別:男 籍貫:福建廈門 出生地:台北 出生日期:1962 年 2 月 27 日
1977年入國立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980年入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系財經法學組。 1983年任《輔大新聞》總主筆。 1986年任海軍總司令部參謀。 1989年兼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