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作家

林燿德

林燿德

林燿德

性別:男
籍貫:福建廈門
出生地:台北
出生日期:1962 年 2 月 27 日

學經歷

1977年入國立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980年入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系財經法學組。 1983年任《輔大新聞》總主筆。 1986年任海軍總司令部參謀。 1989年兼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秘書長。

  • 簡介

  • 民國51年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卒於民國85年,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四度空間》詩刊藝術指導,《台北評論》主編,《臺灣春秋》文學主編,《書林詩叢》主編,尚書文化出版社總編輯,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秘書長。林燿德為臺灣都市文學的倡導者與實踐者,創作文類廣泛,除詩外,還寫散文、小說及評論。

    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新詩推薦獎及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科幻小說獎<73>、全國學生文學獎<71、73、74>、輔仁文學獎<73、74>、中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74>、國軍文藝金像獎<74、75、76>、中國文藝學會文藝獎章<77>、中興文藝獎章<77>、創世紀三十五週年詩獎<78>。 著有詩集:《1990:林燿德詩集》、《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都市之甍》、《都市終端機》、《銀碗盛雪》等,及散文、小說、劇本、評論數種。另有楊宗翰所編《林燿德佚文選》,一共五冊。

    林燿德的詩以奇想和結構取勝,其意象迫人,長於佈局、投影、反射、分解等多種技法的融會;科幻小說和歷史小說皆可見前衛的敘述手法;散文方面,則蘊藏隱喻和哲思;在評論方面,蔡源煌曾對林燿德的詩評如此說道:「很少斷章取義,力求做到縱斷面的周延」。

■ 創作風格

■ 作家成就

曾擔任新加坡金獅獎、台灣幼獅文學獎、台大文學獎、《聯合文學》台灣省巡迴文藝營創作獎、桃園縣散文創作獎等多項文學獎決審委員;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文學》新人獎、時報百萬小說獎等初複審委員。著有詩、散文、長短篇小說等各類創作三十餘種、編著選集《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等四十餘種;各項作品曾獲國家文藝獎、梁實秋文學獎首獎、時報文學獎首獎等三十餘項。

■ 作家書目

短篇小說集

  • 林燿德(1988):《惡地形》,台北:希代書版公司
  • 林燿德(1995):《大東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 林燿德(1995):《慾望夾心——雙色小小說》,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與陳璐茜合著)
  • 林燿德(1999):《非常的日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長篇小說

  • 林燿德(1989):《解謎人》,台北:希代書版公司(與黃凡合著)
  • 林燿德(1990):《一九四七.高砂百合》,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 林燿德(1991):《大日如來》,台北:希代書版公司
  • 林燿德(1994):《時間龍》,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詩集

  • 林燿德(1987):《銀碗盛雪》,台北:洪範書店
  • 林燿德(1988):《都市終端機》,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 林燿德(1988):《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台北:光復書局
  • 林燿德(1989):《都市之甍》,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 林燿德(1990):《一九九○》,台北:尚書文化出版社
  • 林燿德(1996):《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詩合集

  • 林燿德(1986):《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台北:文鏡文化出版公司

散文集

  • 林燿德(1987):《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 林燿德(1993):《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 林燿德(1997):《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 林燿德(1999):《林燿德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評論集

  • 林燿德(1986):《一九四九以後——台灣新世代詩人初探》,台北:爾雅出版社
  • 林燿德(1988):《不安海域——台灣新世代詩人新探》,台北:師大書苑
  • 林燿德(1991):《羅門論》,台北:師大書苑
  • 林燿德(1991):《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出版社
  • 林燿德(1993):《期待的視野》,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 林燿德(1995):《世紀末現代詩論集》,台北:羚傑企業有限公司出版部
  • 林燿德(1996):《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板橋市:駱駝出版社

訪談錄

  • 林燿德(1989):《觀念對話》,1989,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主編選集

  • 林燿德(1987)︰《中國現代海洋文學選》,共三冊,台北:號角出版社
  • 林燿德(1989~1992):《現代散文精選系列》,共十五冊,台北:正中書局(與鄭明娳合編)
  • 林燿德(1989):《新世代小說大系》,共十二冊,台北:希代書版公司(與黃凡合編)
  • 林燿德(1989):《甜蜜買賣——台灣都市小說選》,台北:業強出版社
  • 林燿德(1990):《浪跡都市——台灣都市散文選》,台北:業強出版社
  • 林燿德(1990)﹕《水晶圖騰——面對新人類小說》,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
  • 林燿德(1990):《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二冊,台北:書林出版公司(與簡政珍合編)
  • 林燿德(1992):《世紀末偏航——八○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與孟樊合編)
  • 林燿德(1991):《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與鄭明娳合編)
  • 林燿德(1992):《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與孟樊合編)
  • 林燿德(1993):《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
  • 林燿德(1993):《活水詩粹》,台北:活水文化雙週報
  • 林燿德(1994):《幼獅文藝四十年大系.小說卷Ⅰ:最後的麒麟》,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 林燿德(1994):《幼獅文藝四十年大系.小說卷Ⅱ:天邊的大麥》,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 林燿德(1997):《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與林水福合編)

影視、舞台劇本.漫畫.傳記.GAME及其他

  • 林燿德(1991):《大東區》,台北:行政院新聞局(電影劇本,與于記偉合著)
  • 林燿德(1992):《夢的都市導遊》,台北:竹友軒出版社(中間文類,與徐煬合著)
  • 林燿德(1992):《鬥陣》,台北:大然出版社(漫畫,與林政德合著)
  • 林燿德(1994):《和死神約會的一00種方法》,台北:晴衣工作室(舞台劇本,與戴晴衣合著)
  • 林燿德(1995):《淫魔列傳》,台北:羚傑企業有限公司出版部
  • 林燿德(1997):《塔羅牌靈測遊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評論彙集

期刊論文

  • 楊牧(1985):〈詩的一種環境〉《聯合文學》6期;(1989)《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書店。
  • 羅門(1985):〈林燿德作品掃瞄〉《草根》(復刊) 4期。
  • 蕭蕭(1985):〈勇氣的誕生〉《草根》(復刊) 4期。
  • 鄭明娳(1985):〈文明斷層的掃瞄者——論林燿德散文中的都市主題〉《文訊》20期;後易名為〈林燿德論〉,收入氏著(1986):《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長安出版社。
  • 旻黎(1986):〈黑色的愛情神話——我讀「上邪注」〉《文藝月刊》202期。
  • 凌雲夢(1986):〈詭異的銀碗——林燿德詩作初探〉《藍星》8期,後收入《都市終端機》。
  • 徐望雲(1986):〈林燿德作品風格初探〉《葡萄園》95期。
  • 蔡源煌(1986):〈序林燿德「衝突與匯溶——戰後世代與變異世代詩人論」〉《笠》134期,(《一九四九以後》序)。
  • 萬胥亭(1986): 〈無謂的遊戲:覆林燿德〉《文藝月刊》207期。
  • 羅門(1986):〈讀凌雲夢「林燿德詩作初探」有感〉《藍星》9期。
  • 羅青(1986):〈後現代狀況出現了〉(討論林燿德部分),林燿德等著《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總序。
  • 楚山青(1987):〈最年輕的一代就這樣來了——和林燿德相關的一些印象〉《金石堂文化廣場》月刊25、26期合刊。
  • 蕭岸(1987):〈跨出一個新的早晨——評《銀碗盛雲》〉《香港文學》31期。
  • 馮青(1987):〈帶著光速飛竄的神童——一個解碼者‧革命之子‧林燿德〉《自由青年》697期,後收入《都市終端機》。
  • 方唐(1987):〈在前衛的列車之後——評《銀碗盛雪》〉《現代詩》11期。
  • 楊明(1988):〈未知次元的心情——林燿德的都市與都市中的林燿德〉《明道文藝》142期。
  • 許悔之(1988):〈熵的消耗〉《幼獅文藝》401期,後收入《都市終端機》。
  • 白靈(1988):〈停駐地上的星星——林燿德詩路新探〉《文藝月刊》225期,後收入《都市終端機》。
  • 初安民(1988):〈時間之河——評林燿德詩集《都市終端機》〉《聯合文學》45期。
  • 羅門(1988): 〈林燿德海洋詩的想像世界〉《幼獅文藝》416期。
  • 王溢嘉(1988):〈被告白的假面——《惡地形》小說集的潛意識彩帶〉《小說族》6期,後收入《非常的日常》。
  • 張漢良(1988):〈都市詩言談〉(討論林燿德部分)《當代》32期。
  • 王溢嘉(1988):〈試析「無限軌道」——也是「詩人與心理醫師的雙重個案」〉,收入《妳不了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
  • 許悔之(1988):〈林燿德「韶華拾遺」弁言〉,收入《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
  • 吳宏一(1988):〈我看林燿德〉(《不安海域》序)。
  • 潘亞墩(1989):〈曄曄的青春氣息——評林燿德《惡地形》〉《聯合文學》52期。
  • 葉石濤(1989):〈八十年代的文學旗手——兼論林燿德《惡地形》〉《自由時報》3月5日,後收入氏著《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1990)。
  • 潘亞墩(1989):〈林燿德的散文〉《明道文藝》156期。
  • 張曉林(1989):〈論林燿德的小說創作〉(上海)「第四屆全國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
  • 王溢嘉(1989):〈集體潛意識之甍——林燿德詩集《都市之甍》的空間結構〉《台灣春秋》9期,後收入《都市之甍》。
  • 黃秋芳(1989):〈荒謬的城——跋涉在林燿德的「惡地形」〉《香港文學》56期。
  • 白靈(1989):〈變色的蚚蝪:《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解讀〉《幼獅文藝》431期。
  • 張漢良(1989):〈揭露語言的多元與對媒體的反省〉《創世紀》77期,後收入《一九九○》。
  • 林亨泰(1989):〈與世界同步——林燿德詩作讀後感〉(此文未收入「林亨泰全集」),後收入《都市之甍》。
  • 陳思和(1990):〈自己的書架:林燿德《惡地形》〉(上海作協)《文學角》13期。
  • 楊麗玲(1990):〈文學惡地形上的戰將「林燿德」〉《由由青年》726期。
  • 楊斌華(1990):〈解構:都市文化的黑色精靈〉《上海文論》20期;亦刊於《藍星》詩刊23期(1990年4月號)。後收入《一九九○》。
  • 古遠清(1990):〈氣度恢宏‧遣辭老到——評林燿德的詩歌評論〉《師大校友月刊》251期。
  • 潘亞墩(1990):〈獻給後工業社會的揶揄之歌——林燿德的《都市終端機》賞析〉《國文天地》60期。
  • 古遠清(1990):〈尖銳的美學衝擊——林燿德詩作賞析〉《自立晚報》7月21日。
  • 古遠清(1990):〈並非交通問題——林燿德短詩「交通問題」賞析〉(湖北武漢大學)《寫作》91期。
  • 徐學(1990):〈都市沙漠中的仙人掌——讀林燿德《一座城市的身世》〉《台港文學選刊》12期。
  • 尹章義(1990):〈百合盛開艷陽下〉(《一九四七‧高砂百合》序)。
  • 羅門(1990):〈一九九0年向詩太空發射的一座人造衛星〉(《一九九0》序)。
  • 鄭明娳(1990):〈林燿德論〉,收入簡政珍、林燿德(主編)《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下冊(台北:書林)。
  • 齊隆壬(1991):〈台灣版圖的四重奏與原住民神話的終結——評林燿德小說《一九四七‧高砂百合》〉《當代》57期。
  • 朱雙一(1991):〈邁向壯闊的史詩:評林燿德的《高砂百合》〉《聯合文學》77期。
  • 張漢良(1991):〈電腦‧人機界面——眼前的台灣文學舉隅〉(討論林燿德部分),(香港)「第三屆現當代文學研討會」宣讀論文;後收入林燿德(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
  • 海嘒(1991):〈暗藏玄機可以妙會:我讀林燿德《高砂百合》〉《文訊》67期。
  • 鄭恆雄(1991):〈二十世紀末的台灣歷史小說掃描〉(討論林燿德部分)《聯合文學》81期。
  • 郭玉文(1991):〈「冷靜的電腦」賞析〉《中國語文》410期。
  • 施立峻(1991):〈語言意象對情節因素的驅逐——林燿德小說藝術風格淺析〉《台港文學選刊》57期。
  • 古遠清、達流(1991):〈在真實與夢幻之間——評林燿德短篇小說集《惡地形》〉《幼獅文藝》453期。
  • 古遠清(1991):〈評《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台港文學選刊》60期。
  • 錢虹(1991):〈歷史與神話——評林燿德的小說新作《高砂百合》及其他〉《台港文學選刊》61期;亦刊於《臺灣文學觀察雜誌》5期(1992年7月)。
  • 潘亞暾(1992):〈林燿德論〉(廣州暨南大學)《暨南學報》50期。
  • 陳思和(1992):〈隔海賞奇葩——序林燿德小說選《大東區》〉,收入氏著《馬蹄聲聲碎》(上海:學林)。
  • 張啟疆(1993):〈高砂百合〉,收於多人合著《錦囊開卷》(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古遠清(1995):〈在現實與夢幻之間——評林燿德短篇小說集《惡地形》〉《書評》14期。
  • 蕭蕭(1995):〈林燿德(一九六二~)〉《聯合文學》128期。
  • 吳浩(1995):〈林燿德的成績單〉《文訊》119期。
  • 劉得予(1996):〈都市對話——訪林燿德〉(台中一中校刊)《育才街》83期。
  • 朱雙一(1996):〈資訊文明的審視焦點和深度觀照——林燿德小說論〉《聯合文學》137期。
  • 吳潛誠(1996):〈遊走在後現代城市的想像迷宮——重讀林燿德的散文創作〉《聯合文學》137期。
  • 王浩威(1996):〈偉大的獸——林燿德文學理論的建構〉《聯合文學》137期。
  • 王添源(1996):〈在詩的火與光之間燃燒——林燿德詩作回顧與品鑒〉《聯合文學》138期。
  • 楊仔(1996):〈末世紀文明之上的天空之城——評林燿德的小說集《大東區》〉《書評》22期。
  • 劉登翰、朱雙一(1996):〈銀碗的凹度醞釀著光的秒數——林燿德論〉,收入兩人合著《彼岸的繆斯——台灣詩歌論》(南昌:百花洲文藝)。
  • 古繼堂(1996):〈台灣詩壇的黑色精靈林燿德〉,收入《台灣青年詩人論》(台北:人間)。
  • 田運良(1997):〈火的焚燒與光的照耀——論林燿德詩集《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幼獅文藝》518期。
  • 楊宗翰(1997):〈黑暗抽長,火光不安——與林燿德、容格的三角對話〉《台灣詩學季刊》19期。
  • 應平書(1997):〈八0年代的文學旗手──林燿德的成績單〉,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蔡詩萍(1997):〈八0年代後都市散文的新世代性格──林燿德的一種嘗試〉,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于記偉(1997):〈從《大東區》到《藍色狂想曲》──淺談林燿德的映象世界〉,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楊宗翰(1997):〈書寫與消解──閱讀詩‧人‧林燿德〉,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林綠(1997):〈都市與後現代──林燿德詩論〉,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羅門(1997):〈立體掃瞄林燿德詩的創作世界──兼談他後現代創作的潛在生命〉,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王浩威(1997):〈重組的星空!重組的星空?──林燿德的後現代論述〉,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林水福(1997):〈試論《一九四七高砂百合》──內在精神的低音主調〉,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陳裕盛(1997):〈晚近科幻小說的冷酷異境──遊走於權力稜線的《時間龍》〉,收入多人合著《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鄭恆雄(1998):〈林燿德《1947高砂百合》的歷史神話符號系統〉《中外文學》308期。
  • 曾麗玲(1998):〈《1947高砂百合》與《尤利西斯》的歷史想像與書寫〉《中外文學》308期。
  • 辛金順(1998):〈多重的變奏——論林燿德的都市散文〉《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0期。
  • 韓雪臨(1998):〈時空經緯中的迷宮穿行——讀林燿德散文集「迷宮零件」〉《中外文學》316期。
  • 楊宗翰(1998):〈在人群之中——波特萊爾、林燿德與台灣現代主義文學〉,收入多人合著《智慧的天堂:第一屆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得獎專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鄭恆雄(1999):〈林燿德「一九四七高砂百合」的敘述結構與史詩筆法〉(上)《聯合文學》171期。
  • 鄭恆雄(1999):〈林燿德「一九四七高砂百合」的敘述結構與史詩筆法〉(下)《聯合文學》172期。
  • 陳佳妏(1999):〈論林燿德都市散文中的「迷宮」意象〉《水筆仔》7期。
  • 陳志銳、潘家福(1999):〈那夜,看到文學全方位——訪問一位身兼詩人、散文家、小說家、批評者的YD先生〉(新加坡)《省略號》創刊號。
  • 黃錦珠(2000):〈都會與人心的惡地形——讀林燿德《非常的日常》〉《文訊》173期。
  • 楊宗翰(2000):〈重構詩史的策略〉(討論林燿德部分)《創世紀》124期。
  • 劉登翰、朱立立(2001):〈《高砂百合》神話的建構與解構〉《明道文藝》302期。
  • 鄭明娳(2001):〈搜集林燿德〉《文訊》188期。
  • 楊宗翰(2001):〈誰能瞭解你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從林耀德到林燿德〉《創世紀》127期。
  • 楊宗翰(2001):〈「現代派」的隔代會遇——施蟄存與林燿德〉《幼獅文藝》570期。
  • 王文仁(2001):〈林燿德與文學史重探〉《乾坤》20期。
  • 王文仁(2000):〈迷宮頑童——林燿德都市散文初探〉,收入多人合著《第六屆南區五校中國文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
  • 劉紀蕙(2000):〈林燿德與台灣文學的後現代轉折〉,收入《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
  • 劉紀蕙(2000):〈《時間龍》與後現代暴力書寫的問題〉,收入於《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
  • 丁旭輝(2001):〈林燿德圖象詩研究〉《中國學術年刊》22期。
  • 翁燕玲(2001):〈林燿德研究——現代性的追索〉(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報上評論
  • 赫胥氏(1986):〈夢魘與現實之間—評林燿德「幻戲記」〉《商工日報》4月13日。
  • 鄭明娳(1985):〈四次元的魔術走廊——評「幻戲記」〉《新生報》10月7日。
  • 蓉子(1986):〈評「聽妳說紅樓」〉《國語日報》4月13日,後收入氏著(1990)《青少年詩國之旅》台北:業強出版社。
  • 楊牧(1986):〈詩與詩的結構——林燿德作品試論〉《中華日報》11月17日 ;(《銀碗盛雪》序);後收入《隱喻與實現》(台北:洪範書店,2001)。
  • 向陽(1986):〈戰爭‧和平‧蝕——讀林燿德詩輯《人類家族遊戲》〉《台灣時報》11月25日,後收入《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與《妳不了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
  • 王台平(1987):〈知感合一——讀林燿德《銀碗盛雲》〉《大華晚報》1月25日。
  • 張國立(1987)〈林燿德的都市文學〉《中華日報》2月25日。
  • 亞弦(1987)〈在都市裡成長——林燿德散文作品印象〉《自立晚報》6月27-28日 (《一座城市的身世》序)。
  • 徐鳳慈(1988):〈脫韁之馬——訪問年輕作家林燿德〉《大華晚報》2月29日。
  • 秀青(1988):〈立體散文——評《一座城市的身世》〉《台灣新聞報》3月8日。
  • 張漢良(1988)〈四度空間詩人與詩評家〉《自立晚報》3月17-18日 ,(《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序)。
  • 劉以鬯(1988):〈讀林燿德的詩〉《世界日報》4月18日,後收入《都市終端機》;亦收入《劉以鬯卷》(香港:三聯,1994)。
  • 馮青(1988):〈流竄的武裝部隊——林燿德小說《惡地形》的沙盤推演〉《自由時報》9月19日。
  • 潘亞墩(1988):〈崛起的新世代詩群——讀《一九四九以後》與《不安海域》〉《台灣新聞報》12月13-14日。
  • 崇娌(1989):〈台灣文學新星林燿德〉《解放日報》4月1日。
  • 奚密(1989):〈觸及後現代文明的心臟——評林燿德《都市終端機》〉《中國時報‧開卷版》4月10日。
  • 廖炳惠(1990):〈贖回歷史——評林燿德的《一九四七‧高砂百合》〉《中時晚報‧時代文學周刊》12月23日。
  • 王幼華(1991):〈解說時代巨艦——讀《高砂百合》〉《自由時報》6月30日-7月1日。
  • 廖咸浩(1996):〈預知死亡寄於詩〉《中國時報‧開卷版》3月28日。
  • 楊麗玲(1990):〈歷史‧信仰‧殺戮——評《高砂百合》〉《自立晚報》12月29日。
  • 王二(1989):〈都市詩人〉《台灣立報》11月20日。
  • 鄭明娳 (1989):〈開放的宇宙觀〉《青年日報》11月22日。
  • 劉士杰(1990):〈銀碗盛雪‧冰心玉壺〉《文藝報》15期,4月21日。
  • 林亨泰(1990):〈媒體操作與詩的表現〉《中時晚報‧時代文學周刊》5月13日。
  • 孟樊(1990):〈冷靜的電腦〉《中國時報‧開卷版》5月25日。
  • 吳潛誠(1990):〈從兩種觀點看《一座城市的身世》〉《首都早報》5月30日。
  • 邱妙津(1992):〈百合說謊夢大愛‧海東青捲浪淘沙——解嚴後的政治小說〉(討論林燿德部分)《新新聞》周刊266期,4月12日。
  • 王德威(1992):〈大有可為的政治小說——評五本當代國內政治小說〉(討論林燿德部分)《中國時報》7月3日。
  • 吳新發(1994):〈詩意勝於劇力〉《中時晚報》7月17日。
  • 張啟疆(1994):〈時間龍〉《聯合報‧讀書人版》9月15日。
  • 子桑(1994):〈《時間龍》的宇宙之吼〉《自由時報》9月16日。
  • 張啟疆(1995):〈當巴頓‧芬克來到惡地形——評林燿德小說集《非常的日常》〉《自立早報》4月9日。
  • 子桑(1995):〈《大東區》的頹廢式歡樂〉《自由時報》6月14日。
  • 林瑞明(1995):〈語言的魔術〉《中國時報》10月14日。
  • 黃寶蓮(1997):〈游離的城市身世——評《鋼鐵蝴蝶》〉《聯合報‧讀書人版》3月10日。
  • 陳裕盛(1997):〈一部化繁為簡的世界史縮影——林燿德的科幻小說《時間龍》〉《文訊》137期。
  • 張啟疆(1997):〈「我」的世代──林燿德散文小論〉《中華日報》5月16-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