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作家

白靈

白靈

白靈

性別:男
籍貫:福建省惠安縣
出生地:台北萬華
出生日期:1951年1月18日

學經歷

1957年入老松國小就讀。 1963年入大同初中就讀。 1966年入建國中學就讀。 1970年入臺北工專化工科就讀。 1976年至師大美術系夜間部就讀。 1980年出國至美國紐澤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留學。 1982年至中山科學研究院任職。 1984年至臺北工專任講師。 1992年與詩友合組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擔任主編﹝至1997年﹞。

  • 簡介

  • 白靈,1951年生,本名莊祖煌,福建省惠安縣人。國立台北工專化工科畢業,美國紐澤西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化工碩士,現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化工系副教授,耕莘青年寫作會常年理事。
      
    白靈早年參加葡萄園詩社、草根詩社,擔任過草根詩刊主編、耕莘青年寫作會值年常務理事、《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編委,《詩的聲光》創始人,詩作銘刻於台北松江詩園。近年與詩友合組「台灣詩學季刊社」,擔任主編。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中華日報文學獎、中央日報百萬徵文獎、中國文藝獎章、中興文藝獎章、創世紀詩創作獎、國家文藝獎等。

    白靈詩作,大致從文明的反省、大我的情懷到時局的關注,同時對社會現象有所批判,生活偶感、大自然、科幻題材等無不入其筆下。白靈擅寫長篇詩作,瘂弦曾說白靈寫詩有:「行文從容」,「長於謀篇」的特色,似乎白靈出身理工背景的關係,他寫起詩來,每個環節妨彿一切都經過安排,卻又看不出刻意的痕跡,不重視句式雕琢,為了佳篇,寧可拋棄多餘的佳句,他能夠冷靜的設計,以謀求整體的藝術效果,這是許多感性的詩人們所做不到的。
      
    著有詩集《沒有一朶雲需要國界》、《白靈世紀詩選》、《後裔》、《大黃河》、《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童詩集《妖怪的本事》(一九九七)、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等。

■ 創作風格

白靈詩作,大致從文明的反省、大我的情懷到時局的關注,同時對社會現象有所批判,生活偶感、大自然、科幻題材等無不入其筆下。白靈擅寫長篇詩作,瘂弦曾說白靈寫詩有:「行文從容」,「長於謀篇」的特色,似乎白靈出身理工背景的關係,他寫起詩來,每個環節妨彿一切都經過安排,卻又看不出刻意的痕跡,不重視句式雕琢,為了佳篇,寧可拋棄多餘的佳句,他能夠冷靜的設計,以謀求整體的藝術效果,這是許多感性的詩人們所做不到的。

■ 作家成就

  • 1973年 七月參加復興文藝營,營主認為瘂弦先生。〈巨人〉等詩獲新詩創作第一名。
  • 1976年 因〈老〉一詩初識羅青。參加草根詩社活動。獲優秀青年詩人獎。
  • 1979年 出版詩集《後裔》。以大黃河長詩獲國軍文藝長詩銀像獎。
  • 1980年 以黑洞長詩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
  • 1985年 主編草根詩刊,以詩畫藝術海報形式推出。
  • 1988年 獲中興文藝獎章,獲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首獎
  • 1999年 獲中山文藝獎。

■ 作家書目

  • 白靈(1979):《後裔》台北:林白。
  • 白靈(1986):《大黃河》台北:爾雅。
  • 白靈(1989):《給夢一把梯子》台北:五四。
  • 白靈(1991):《一首詩的誕生》台北:九歌。
  • 白靈(1997):《可愛小詩選》台北:爾雅。
  • 白靈(1997):《妖怪的本事》台北:三民。
  • 白靈(1997):《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台北:書林。
  • 白靈(1998):《一首詩的誘惑》台北:河童。
  • 白靈(1998):《台灣文學二十年一九七八 ~ 一九九八:新詩二十家》台北:九歌。
  • 白靈(1998):《白靈散文集》台北:河童。
  • 白靈(2000):《五行詩》尚未出版。
  • 白靈(2000):《白靈世紀詩選》台北:爾雅。
  • 白靈(2000):《煙火與噴泉》台北:三民。
  • 白靈(2002):《千年之門:二○○一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白靈(2003):《九十一年詩選》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
  • 白靈(2003):《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 ~ 二○○三‧詩卷一》台北:九歌。
  • 白靈(2003):《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 ~ 二○○三‧詩卷二》台北:九歌。
  • 白靈(2003):《台北正在飛》台北:三民。
  • 白靈(2004):《一首詩的玩法》台北:九歌。
  • 白靈(2004):《愛與死的間隙》台北:九歌。
  • 白靈(2006):《一首詩的誘惑》台北:河童。

■ 評論彙集

書目評論

  • 游喚(1993):〈白靈論〉,《文學批評的實踐與反思》,頁316-319,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 羅青(1980):〈溫柔敦厚唱新聲,序白靈的白話詩集「後裔」〉《後裔》,頁1-18。

期刊論文

  • 愛亞(1998):〈《可愛小詩選》評介〉,《爾雅人》 108/109 版,11月10日。
  • 林燿德(1985):〈鐘乳石下的魔術師–簡介白靈的詩觀與詩作〉《文藝月刊》196期,頁42-54。
  • 初安民(1989):〈誰能給我們一把夢的梯子–評白靈的《給夢一把梯子》〉《聯合文學》,頁193-194。
  • 簡政珍(2005):〈跳脫而控制的詩想 — 評白靈詩集《愛與死的間隙》〉,《文訊》233期,頁32-34。
  • 洪淑苓(2000):〈拉著天空奔跑 — 《白靈‧世紀詩選》評介〉《文訊》178期,頁23-24。
  • 許悔之(1987):〈一個持續的故事–試論白靈的詩〉,《藍星》12期,頁118-133。
  • 杜十三(1985):〈語言的化學變化–白靈詩小評〉,《創世紀》77期,頁18。
  • 白靈(1998):〈沒有誰是誰的國王–序《新詩二十家》〉,《九歌》205期,4月10日。
  • 張春榮(1998):〈生動與隱微–讀白靈《妖怪的本事》〉《文訊》149版,頁19-20。
  • 蕭蕭(1989):〈白靈大夢–讀「給夢一把梯子」〉《文訊》6期,7月1日。

報上評論

  • 洛夫(1979):〈評大黃河(四帖)〉《聯合報》,10月11日。
  • 張春榮(1997):〈《可愛小詩選》那裡可愛?〉《中央日報》21 版,5月14日。
  • 瘂弦(1986):〈待續的鐘乳石–評介白靈詩集「大黃河」〉《中央日報》11 版,3月21日。
  • 楊顯榮(2000):〈萬年時空的交會〉《國語日報》5版,9月17日。
  • 吳當(1999):〈飛揚的生命–試析白靈《風箏》〉《中央日報》25版,12月8日。
  • (1980):〈在無窮意象的空間裡–對敘事詩首獎「黑洞」的決審意見〉《中國時報》,3月。
  • 游喚(1992):〈一首詩的誕生〉《中國時報》26 版,1月31日。
  • 辛鬱(1980):〈一件弄皺的衣衫–評白靈「黑洞」〉《創世紀》。
  • 侯延卿(2004):〈一首詩的玩法〉《國語日報》17版,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