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梁

黃梁
性別:男
籍貫:台灣
出生地:台北
出生日期:1958年2月15日
學經歷
曾任「唐山出版社」總編輯、<雙子星人文詩刊>主編、<國文天地>新詩點評專欄撰述、<傾向文學人文雜誌>責任編輯、<現在詩>創刊號策劃執行、<文化快遞>主編、「青銅社」發起人,和「市定古蹟紫藤廬」執行長。
簡介
-
黃粱,本名黃漢銓,男,1958年2月15日出生于台北,高中畢業,1978年于美學家潘柏世先生、古琴家莊秀珍女士受教中國文化,思想啟蒙。
1981年自修專研阿含經和樂府詩于八里海濱,覺悟心靈與詩,嘗試寫作。詩篇承習中國古典詩歌寧靜澄澈的美學理想,尊崇氣性整全的精神意興,詩風冷冽靜謐出離文字;詩論探索東方思維的模型與詩的基礎構成,以具體文本為研究對象,嘗試建立回歸詩學的評價座標,開啟漢語詩歌的奧秘。
曾任「唐山出版社」總編輯、<雙子星人文詩刊>主編、<國文天地>新詩點評專欄撰述、<傾向文學人文雜誌>責任編輯、<現在詩>創刊號策劃執行、<文化快遞>主編、「青銅社」發起人,和「市定古蹟紫藤廬」執行長。
著作:詩論集<想像的對話>唐山1997、詩集<瀝青與蜂蜜>青銅社1998、詩論合集<地下的光脈>唐山1999。主編:【大陸先鋒詩叢】十卷(唐山1999)、【紫藤文化叢書】十卷(唐山)。策劃:「顧城詩學講座」八場2003、「詩歌語言與文化義涵講座」十四場2004、「紫藤廬之春藝術季」十九場2005。
■ 創作風格
詩篇承習中國古典詩歌寧靜澄澈的美學理想,尊崇氣性整全的精神意興,詩風冷冽靜謐出離文字;詩論探索東方思維的模型與詩的基礎構成,以具體文本為研究對象,嘗試建立回歸詩學的評價座標,開啟漢語詩歌的奧秘。
■ 作家成就
曾任「唐山出版社」總編輯、<雙子星人文詩刊>主編、<國文天地>新詩點評專欄撰述、<傾向文學人文雜誌>責任編輯、<現在詩>創刊號策劃執行、<文化快遞>主編、「青銅社」發起人,現任「市定古蹟紫藤廬」執行長。
■ 作家書目
- <想像的對話>
- <瀝青與蜂蜜>
- <地下的光脈>
■ 評論彙集
作品連結
- 枯癟的樹幹
- 大地
- 孩子們
- 誰?
- 狂奔
- 血色鋼琴
- 塵土
- 裸婦與流民
- 歲暮
- 一生
- 一日
- 失貞之男子
- 歷史迷人的微笑
- 長腳蚊之死
- 白與黑
- 風景
- 小丑
- 死之歌
- 斷崖下的人和馬
- 冥思
- 散步
- 歌詠
- 宴飲
- 沐浴
- 擁吻
- 夏日
- 月光
- 音色
- 睡眠
- 夜
- 影子
- 清晨
- 峰頂的岩石
- 雨月隨想
- 夜雨朝風
- 三十朵紅薔薇
- 刀砧
- 酒歌
- 願望之花園
- 夢四則
- 第三支歌
- 孤獨
- 夜歧曲
- 音樂的胴體
- 未來玫瑰
- 想像
- 我的靈魂,我的肉體
- 微笑,生存之霧
- 春媾
- 非凡的酒
- 夜之斗蓬
- 靜穆
- 海浪之上
- 唇
- 生死曠野
- 銹刀
- 懵懂之劍
- 裂縫
- 終於又是藍
- 半面的月光
- 秋之蘆
- 愛情
- 時間吉他變奏II
- 時間吉他變奏I
- 黥面
- 聖殿之光
- 唇的小屋
- 水晶
- 甘泉
- 清晨之女
- 零時零分
- 吻
- 唇,靠近你
- 絕望相思
- 月出東山
- 愛於石之間
- 夜已消失於荒田
- 情侶之路
- 夜雨朝風
- 詩篇之前(乙編)
- 詩篇之前(甲編)
- 拼貼徐志摩
- 音樂的胴體
- 時間的讚美詩
- 紙玫瑰
- 逃奔
- 長城謠